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幼兒語言發育遲緩普遍!爸媽“不會”陪娃!

前日,84歲的華西兒科教授錢幼瓊通過成都商報向全體家長再次呼籲“放下手機”,只因為她發現家長做低頭族、疏于陪伴孩子而導致的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越來越普遍(團長昨日頭條報導)。

而我們的同事也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更廣泛的追蹤和採訪。

【市婦兒醫院專家測評數百名成都兒童發現成都兒童語言能力發育遲緩】

記者昨日採訪多位元兒科專家發現,成都孩子語言能力發育遲緩,並非錢幼瓊一人所見。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保專家章嵐通過實際測評發現,成都1歲兒童確實存在語言發育落後於年齡的問題。至於原因,她認為是家長沒有“培養”好孩子的語言能力。

1、兒保測評:

成都娃娃語言發育落後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保健指導中心專家章嵐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她們剛剛完成了一個1歲兒童“發育商”的測評。結果顯示,受試兒童語言能力落後於年齡。“這說明成都的家長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著欠缺。”

章嵐介紹,這項研究選取了200多個成都兒童做樣本,“全是1歲的正常兒童,不存在生理性語言障礙的”。之後,通過對兒童語言、社交行為、運動、精細運動和適應性5個能區的測試,測算出該兒童的“發育年齡”,再用“發育年齡”除以實際年齡,得出的就是“發育商”。

“測算結果顯示,兒童的5個能區發育是不平衡的,尤其是語言能區發育得要慢一些,落後于孩子的正常年齡。”章嵐評價稱,這表明成都家長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存在著不足。

2、不是缺少陪伴 而是家長缺乏引導能力?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原因何在?章嵐認為有兩個。

“一是可能家裡語言種類比較多,有的講四川話,有的講普通話,還有的說其他方言,這會讓兒童在3歲前的語言能力受到影響,出現發育延遲。“

此外,章嵐與錢教授的觀點有一些不同。她認為,現在的小孩並不缺少陪伴和關注,相反倒是家人過於關注和勤快了。

“小孩在有語言能力之前就會通過哭鬧、肢體動作等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長期陪伴的家人也能明白小孩某種哭聲某個動作是什麼意思。比如小孩想喝水,在他嘗試用語言表達之前,家長已經明白他的意思,趕緊給準備好了。孩子沒有溝通的需求,他能用手勢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再去說話。家裡幫他幹活兒的人太多了。”章嵐說在孩子想表達時,家長應該加以引導,試著通過語言來交流,這會讓孩子受到語言刺激,有利於兒童的語言能力發育。

章嵐概括說,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確有語言環境的影響,“但更應該是家長培養語言能力的方式方法問題。”

3、家長反思:該延遲回應孩子需求?

郭女士家孩子的案例印證了章嵐的說法。郭女士的兒子現在兩歲半,“小傢伙兒說的話只有我和他爸能聽得懂。比如我前兩天在街上,我看到路邊停了一輛車,讓他不要過去。他回復我說:‘車車往前走不,車車往後倒,撞寶寶能不。’”郭女士給孩子的話做了“翻譯”:車頭已經頂到路邊了,他認為不會再往前走了,要是走也只能倒車,撞不了他。

郭女士的孩子前段時間開始讀幼稚園的親子班,發現孩子沒法向同齡人一樣正常地用語言交流,意識到語言已經成為他的障礙,才開始有意地培養他的語言能力。

郭女士回憶,在小孩兒大概十個月大時,就特別喜歡比劃,“很複雜的事情,他一比劃,我們也都能明白”。家長也覺得孩子的手勢有意思,也有意無意地鼓勵他用手勢來表達。“現在回想一下,這可能是影響他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

郭女士現在認為,孩子在表情達意時,家長應適當延遲回應,更能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兒科專家支持“放下手機”父子同在輸液室 也是一人一部手機】

省人民醫院和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兩位專家都表示,近年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確實變得更多。雖然沒有資料做依據,兩位元專家都認為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子產品,可能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語言發育。

1、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手裡沒電子產品 孩子連話都不說

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劉文英表示,通過臨床觀察,近幾年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病例比原來更多了。至於是否是父母做低頭族,致使孩子的語言能力較低,“不敢做定論”。

劉文英認為,以前的孩子,大多有兄弟姐妹,或者生活在一個更開放的環境,可以接觸街坊鄰居的同齡孩子,所以受語言刺激較多。而現在多是獨生子女,除了看護的家長,很少有機會接觸他人。至於鄰居街坊,很可能根本不認識,不像原來大家像親戚似的,交流很多。

“還有就是現在孩子玩耍的方式變了,玩具變多了,尤其是電子玩具,孩子一個人就可以擁有很多玩具,他會有更多時間在玩玩具,跟他人交流的機會就少了。”劉文英說,兒科大夫遇到過不少有電子產品依賴的孩子。

“他手裡沒有手機等玩具,根本不會開口說話,給他一些電子產品,有的會情緒好一些,回應一下詢問,也有的就直接開始玩手機,不會回應你。”

2、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專家:親子同在輸液室 也是一人一部手機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專家魯利群也表示,在臨床上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有所增多。至於原因,魯利群認為有的是家庭裡語言環境比較複雜,語言種類多,這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發育。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語言刺激不夠,比如我經常會看到,即便在輸液室裡,有的家長也是給孩子一部手機或者iPad,自己同時也在玩手機,親子坐在一起,而根本沒有交流。有的是很小的孩子,可能只有10個月,他已經學會了在螢幕上指指點點。”魯利群認為,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無論使用者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能影響了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

文 | 成都商報記者 李秀明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