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筆者總是在思考,在中等個體的鯽魚中鉤之後,我們將釣線繃緊並起竿的操作是否規範或正確?
這裡所謂的中等個體的鯽魚,指的是250克至1千克範圍內的魚,這樣大小的鯽魚中鉤後,其逃竄衝刺的力度說小不小,說大不大。我覺得,這樣個體的鯽魚中鉤後,我們的起竿操作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
【問題一】手臂與手腕較疲累
中魚後一般單手向上提竿刺魚,緊接著遛魚,如果魚群密度較大,連連上魚的話,釣者的手臂與手腕是比較疲累的。
【問題二】提竿引魚易驚魚
魚兒吸食鉤餌後,我們就提竿引魚,將魚引出水面後再引至近岸,用抄網獲魚。這種操作我認為不太妥當。
一是這樣做容易使魚兒受驚嚇的程度增加,魚兒受到驚嚇就會拼命逃竄,此時的拉力是最大的值了,所以不但會驚嚇到窩點的其它魚,還會導致斷線折鉤的發生;
二是這樣做作為釣者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比較疲累;
三是我們的線組磨損的快,會大大縮短其使用時長。
▲東澳家的這款鯽魚竿採用了黑色和櫻紅色分段塗裝,亞光質感裸漆,色感柔和,具有時尚運動感。葫蘆形握把,手感舒適;輕、細、硬挺是這款釣竿的一大亮點,5.4米淨重僅96克,高頻率拋高也不會累。
【啟發】中大魚與小魚的操作帶來的啟發
我們的鉤子上中了較小的魚後,一般控制起來不太費勁,我們往往這樣做:魚咬鉤後我們趕緊將握竿的手往竿尖方向前移,使費力杠杆變成較省力的杠杆,可以使我們的手臂與手腕所受的力度減輕不少。
我們的鉤子上中了較大的魚後,也有常規的做法:大魚咬鉤後,我們一般將竿子往水下繃線,使大魚被控制在水下,讓大魚覺得暫時安全,不會立即發大力衝刺逃竄,可以適當減少斷線折鉤的危機。
上面分別是中小魚與中大魚後的操作,也都是正確的,那麼問題是,對付中小個體的鯽魚,我們想要釣得比較省力,又要釣得不驚魚不擾窩,且不跑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答案就是將上面中小魚與中大魚的操作方法合而為一。
▲採用進口碳布製造而成,擁有卓越的耐磨耐刮性能。X型扭矩碳纖維設計,能夠有效使竿體均勻受力,降低斷竿率。鋼琴烤漆工藝,彰顯尊貴典雅。
▲高碳大28調性,硬韌更加,遛魚快感與回魚速度更加微妙契合,10斤以內的魚可直接上岸。直柄一體式防滑握把,表面防水漆設計,舒適防滑,給你更好的掌控力。防抱死卡槽,防止卡節,收竿更順利,垂釣更輕鬆,適合野釣、庫釣、競技釣。
【結合】合而為一的試驗
有了以上的啟發,我就開始試驗將上面的兩種方法合而為一。開釣後,剛開始還是按照平常的常規方法提竿獲魚,由於水溫還不高而魚口較輕,一般不會跑魚。垂釣一會兒後,就有一兩條跑魚的現象了,此時,我就開始進行起竿與遛魚操作的改變。
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首先我們看到浮漂訊號,就要起竿,注意先是抖腕刺魚,刺魚後就要適當地停一下,而不要立即將魚往上提出。停一下後我們就讓竿子側向壓入水中,或者挨近水面。此時右手仍然握住原先的竿位,在側向壓竿時左手與右手間隔一米,雙手橫著握住魚竿繃住魚線。然後斜著引魚往抄網的方向而來,兩手互換位置但仍然繃住魚線,繼續引魚快到抄網時,我們就用右手握住竿子的前方而提魚出水,左手使抄網獲魚即完事。
▲美人魚釣線:獨特的線盤設計,出線收線方便快捷;日本進口成原絲,SSAL納米成線技術,保證了魚線的拉力,柔軟且韌性高,方便魚兒吃食;入水迅速,切水性良好。
▲巴爾杉木材質製造而成,擁有卓越的浮水性能。底部採用3段連接爪工藝,能夠有效固定漂身,不宜輕鬆斷裂。漂尾處融入獨特的排水設計理念,可以增強漂身靈敏性,讓您垂釣更加高效。
【效果回饋】側向壓水、引魚的效果如何?
親自試驗的結果如何?用上面合而為一的控魚方法,施釣幾次還沒有跑魚現象的發生,說明可以明顯地降低跑魚的頻率。
再則,窩點中上魚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因為這樣操作不會驚窩嚇魚,所以使連連上魚成為可能,釣事就能進行得十分順利。
三是釣者操作起來不感到十分疲累,因為減少了部分需要使勁的動作,所以手臂與手腕就感覺輕鬆多了,真正做到了快樂輕鬆地施釣。
▲優質烤漆,精美塗裝;高爾夫手把,柔軟有彈性;自由定位旋鈕,更堅固更耐用;8MM通用抄網螺母,螺紋清晰,不易脫絲。
以上只是個人的實踐與體會,不知是否符合大家的做法。如果有好的建議,不妨分享以供更好地交流與探討,謝謝大家的點擊與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