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誤區】讀名校到底是滿足孩子還是滿足自己?

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想盡全力給孩子選擇最好的幼稚園、最好的小學?然而,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這些名校的時候,是否想過在無意識中,讀名校這些選擇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成功欲望”呢?

【一次分享】

“這一生我幾乎都在明星學校讀書,除了這所讓外婆流淚的國中。但它卻養成我人格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理解比你貧窮、地位低、不同省籍的人。它讓我發現真實的世界,不曾於社會迷幻的價值中下沉。”——陳文茜

臺灣知名作家和媒體人陳文茜在談及選擇名校這件事情上,分享了自己年少時的經歷。

在談論對自己影響最深的學校時,她的答案不是台大,不是美國新社會學院,而是一生唯一的“鄉下教育”:台中崇倫國中,一所在台中口碑非常一般的中學。

在小升初的關鍵時刻,陳文茜的小學同學半數考進私立中學,其他大多搬遷戶口至原稱為“市立第一中學”的居仁國中。

而外婆出院後,國中已分發完畢,私校招生也報名結束,最後赫然發現即使家在市區,陳文茜卻“莫名其妙”被分發至近郊的“崇倫國中”。

“我的姑婆指責她說,'你替她媽媽帶孩子,帶什麼啊?那個學校會毀了她一生……'外婆沒有生氣,不斷點頭,一直哭。只有我,毫無感覺。”

在這一段學習經歷中,她每天要花約四十分鐘騎自行車上學,經荒郊、過田埂……一不小心可能掉糞坑。上學第一天,就發現了班裡的同學和兒時玩伴大不相同。同學分兩大類,本省女孩來自農村,讀書是“奢侈”,回家得先幫農務,才能做功課,如果“太用功”,叫做“自私”。另一類型外省女孩,是“士官長”的小孩。“

我曾搭公車去她們家玩耍,聽說住山上,還一片遐想,是否家家種了玫瑰?對我們這樣一個“二二八家庭”的孩子,那是改變我一生重大的分水嶺。我脫離了本省家族認為“外省等同權貴”的成見,看著士官長們的家,不到我們臥室榻榻米一間大小,廚房比我家廁所窄,若有一家裝馬桶,'八成姊姊上臺北當舞女'。那是一個文化震撼的經驗,馬桶是奢侈品,還得出賣姊姊的肉體與名譽。”

到考高中前,全家依然萬分緊張。外婆趕快送陳文茜去補習,補了一個月,卻覺得無聊,便每晚翹課吃冰或讀課外書。這類學校的考試通常也不會太難,陳文茜應對的方法是:多半課堂上聽一聽即記下來,其他同學忙農務、別的“明星學校”孩子忙補習的時間,就自修,例如背歷任美國總統就職演說。考高中時由於英文、數學、歷史、化學、物理等大多接近滿分,順利考上“台中女中”,比錄取分數多出一百多分,然後在高中又碰上一堆明星小學時的同學。

在“鄉村國中”三年,陳文茜並不曾迷失自己,反而學會了感知社會百態,換來了“叛逆有理,課堂上常常糾正老師”的自信;以及擁有把第一名的獎學金轉送給貧困同學的善良。

教育從來不只是“優異”的成績。要讓孩子們有機會走過山、走過水,讓他們的成長歲月除了成績之外,有天有地,最終有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些建議】

當然,這個分享並不是否認家長們選擇名校的心理。教育這件事情,頂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成長為一個有勇氣、有自信、擁有包容心和自我特色的人。

一所好的學校當然可以提供給孩子諸多的機會。然而,家長們在一頭紮進小升初狂潮的時候,一定首先要記得,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在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中,副校長李俊見證了無數小升初的故事。很多時候,小升初的故事更多是家長的故事。這裡面的家長們,多數茫然,少數堅定,個別典型。

1.不要一味迷信名校

縱觀如今小升初家長的普遍焦慮,其中最糾結的就是小升初要不要擇校的問題。“

當然要擇校。”在李俊看來,每個家庭對教育的需求不一樣,擇校實質上就是當代孟母三遷,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擇校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為什麼要擇校?這要從中學的重要性上說起。初中是基礎教育的最高階段。

首先,上初中後,知識的儲備既重要又必需,這是構建一個自然人的知識基礎,所謂“知識不牢,地動山搖”。

其次,要在初中階段實現能力的儲備,主要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初中階段也是重要的人格儲備階段。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孩子們始終要學會與人相處的能力、培養法紀意識、善良的本性,這些都是由中學德育工作來培養的。

不過,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一味迷信名校,這是最常見的誤區

2.家長也要學習

為什麼多數家長都茫然?

李俊說,一是家長自身對教育的理解不透徹,二是資訊的不對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資訊的不對等演變成了資訊的誤傳),三是焦慮和不安全感在作祟。

李俊強調,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排第一,學校排第二。這句話估計很多家長內心是不願意接受的。孩子在學校裡以什麼樣的狀態學習,並不需要家長隨時跟隨、問候。而且,隨著各學科學習的深入,家長在具體學習上能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少。家長需要做的,是處理好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與學校的配合問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學生在學校挨批評了,這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當老師給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時,家長又怎麼辦?這些都是家長需要學會的。

3.小心小升初誤區

見過無數小升初的家長,李俊說,家長們普遍容易進入以下幾個誤區:

一是以為選定學校,尤其是名校後就萬事大吉了。

第二是進了名校還不夠,還要想辦法進實驗班。

第三是一旦孩子成績下滑就怨天尤人。

特別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成績的提高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受多種因素影響。

李俊開玩笑說,就算做操做得好的,也是一種學習能力。真正做操很認真的孩子,成績也差不到哪裡去。曾經有個學生,李俊就認真觀察過他,每次做操都很準時,甚至提前幾分鐘就到操場,站定之後也不會動來動去,而是靜下來,甚至看得出他在思考問題。做操的過程中他很專注,注意力非常集中。

人有一個基本的品質,就是要專注,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一個人能夠專注做操,就能夠專注做其他事情。

常常有家長提出,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拖拉,這固然是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但“元兇”很多時候是家長。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對一些事情感興趣時,父母乃至祖輩往往會不停地噓寒問暖,打斷孩子的專注。

李俊認為,父母在孩子面前確實應該有權威,但這種權威應該是在對孩子的重大決策和時間節點上給予理性分析、支持和指導。扶持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這才是父母最應該做的。

而家長的身教作用,往往要大於言傳,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並不喜歡聽大道理。在小升初這件事面前,我們由衷希望家長們不要盲目擇校,“孟母三遷”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什麼才適合孩子。

文 | 綜合自文茜大姐大、《成都商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