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家長抱起來,這在很多家長來看本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美國的一味育兒專家提出了一種【哭聲免疫法】,就是主張孩子哭得時候不要去抱他,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哭泣的反應會讓孩子產生條件反射,就是會讓孩子覺得我哭了爸爸媽媽就會關注我,會抱我,會導致孩子用這種方式去獲得家長的關注,或者以哭泣來達到自己的任何目的,【哭聲免疫法】就是讓孩子懂得,他們哭泣是不能得到安慰和作為任何事情的交換條件的。
這種【哭聲免疫法】在一時間內得到很多家長的擁護,因為確實有些孩子在家長的過度呵護下,稍有不順從自己的心意就會哭鬧,所以家長覺得應該用這種方法去克制孩子愛哭的毛病,然而這種所謂的【哭聲免疫法】真的靠譜嗎?
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他的父親脾氣異常火爆,13歲的時候遭到拋棄,與母親相依為命,受盡同齡人的嘲笑淩辱,成為學渣,打架入獄,成長經歷不堪回首,好在他16歲的時候浪子回頭,並對心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修成正果,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他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與環境的刺激相關。
這個小孩就是約翰.華生醫生,【哭聲免疫法】的宣導者,華生童年時期的缺愛經歷使得他的哭聲免疫法裡包含著對孩子內在心理需求的嚴重忽視,這種方式或許短期內有效,一次兩次對孩子的哭泣實行無視的教育方式可以,但是長期這樣,對孩子的內心會造成很大的創傷,可惜我們身邊的很多家長還在盲目的效仿。
華生有句名言:給我一堆健全的嬰兒,我可以保證隨機挑選一個就可以把她訓練成任何類型的大人物,不用考慮他們的天賦和任何遺產因素。然而實際上,華生自己的幾個孩子在他的調教下無一成才,反而不約而同的擁有怪癖的性格,在他的理論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甚至精神分裂,所以他的這套理論在很多歐美國家都遭到了反思和摒棄。
面對孩子的哭泣,我們該怎麼做?
大部分家長的態度都是孩子哭不能慣著,然後冷漠對待,或者嚴厲指責:我數三下立刻閉嘴,否則...
當然也會有家長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細聲安慰,抱著孩子任他哭泣,那麼孩子的哭泣應該被允許嗎?孩子一哭就抱會造成惡性的依賴嗎?
關於這點那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哭泣屬於哪種類型:
1、無理取鬧
如果孩子僅僅是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滿地打滾,很顯然這樣的情況我們是不該縱容的,但是也不應該完全置之不管,更不應該對孩子用暴力,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用暴力對待,我們應該給孩子講道理,如果是在公共場合我們先把孩子抱到僻靜一點的地方,然後冷處理,可以看著孩子哭鬧但是我們的目光不要快殺死人的那種,溫和的注視著孩子,讓他感到我的哭鬧不會讓父母妥協,但是也不會被父母冷漠對待。
2、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
其實在這一點上,很多家長對孩子都不公平,我們作為成年人懂得有負面情緒需要釋放,不要堆積在心裡,當我們有負面情緒了我們會通過哭,玩,吃的等等方式來發洩出來,然而面對孩子用哭來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我們常常嚴厲指責,不允許孩子哭鬧,孩子再小也有情感和情緒,我們首先應該接納孩子負面情緒,然後恰當的引導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3、有需求時的求助
這點往往發生在很小孩子身上,尤其在嬰幼兒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媽媽的懷抱就是整個世界,他們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只好用哭來表達,如果家長置之不理,對於孩子來說,他的世界可以用坍塌來形容,會造成內心的極度不安全感,反而會越發的依賴家長。
所以,孩子越哭越不能抱,是絕對不能一概而論的,孩子總會長大,總會有我們想抱卻抱不到懷裡的一天,所以在孩子需要媽媽的懷抱的時候,去享受的給以孩子擁抱吧,媽媽的懷抱,是一個無論長大多大,回憶起來都讓我們充滿力量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