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如果你的孩子未滿三歲,那這些話你一定要記得!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

說的是孩子的性格,思維方式等等在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從三歲基本就能看出孩子長大了是什麼樣的脾氣性格,為人處世是怎樣的心態,智商情商的發展等等,到了七歲,基本就能判斷這個孩子在這方面上一輩子是什麼樣的了,這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孩子的前三歲對他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父母常常忽略孩子的前三歲,家長要不就是覺得孩子還小過於縱容和放任,要不就是無法理解孩子的一些過於干涉和阻止。

舉個例子:很多三歲之前的小孩子都有不好好吃飯的毛病,家長往往任由孩子邊吃邊玩,總覺得長大了就會變好啦,當然孩子大了或許能夠做到在飯桌前自己吃飯了,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在很多事情上注意力不集中,再或者兩歲的孩子正值敏感期,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會格外的調皮,家長不能理解,就認為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真煩人,就會干涉孩子碰著碰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從而阻止了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索,這樣的孩子最後往往會缺乏求知欲望,不太上進!

其實不用說別人,我自己也常問自己,在孩子最重要的前三年,我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對的嗎我有尊重孩子因為開始有自我意識而表現的小自私嗎?我有尊重孩子因為有了探索欲而總是無意造成小混亂嗎?我有沒有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總是妥協?毫不誇張的說,為人父母,這場修行真的不好走!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前三歲呢?我們又往往犯了怎樣的錯誤呢?如果你的孩子未滿三歲,那下面這些話你一定要記得!

一、尊重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在0-6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同時敏感期也是孩子學習能力非常強的一個時期。

比如0-1歲左右,孩子總愛吃手指,抓到什麼東西都愛往嘴巴裡放,這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嘴巴去認識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家長千萬不能一味阻止,往往經過3個月左右的時間孩子就能順利渡過,以後都不會再用嘴巴啃食食物以外的東西,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將孩子觸手可及的東西保持乾淨就行,這點我深有體會,我女兒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我就沒有過多阻止,都是提前把比較危險的東西收起來,不要媽媽自己亂放東西,等孩子每次拿起來的時候就一次次的從她手裡奪走,這對孩子來說會造成一種挫敗感,我女兒在一歲半不到就再也沒有吃過手指或把什麼都往嘴裡放。

伴隨口腔敏感期的還有手的敏感期,愛抓人、愛扔東西等等,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的鍛煉而已。我們家長都要予以尊重,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哦!

兩歲多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也就是人們說的有點自私,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家長們千萬不要真的認為這是孩子的自私並想辦法一定要糾正過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和孩子較真,當孩子與小朋友玩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加強迫性的詢問孩子願不願意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如果孩子願意,要及時的告訴孩子他的分享給別人帶來了很大的快樂,慢慢孩子就不在抵觸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進入三歲之後就會進入分享階段了。

二、不要把知識灌輸當做早教

這方面的體現在於我們總會強迫孩子看見長輩就必須要叫人,不然就是不禮貌等等,雖然說孩子的前三歲是很重要的時期,也是孩子學習能力強的時期,但是我們所說的這個學習能力強並不是要家長強迫孩子學的多乖多懂事,是要跟隨孩子的內心讓他自己去探索他眼裡的世界。

太多家長都愛說教孩子,而忽略了以身作則,比如我們在希望孩子是個見到長輩就打招呼的乖孩子的時候該怎麼做呢?與其指責孩子不愛叫人,不如學著孩子的口吻說:阿姨你好,阿姨再見,奶奶再見,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就會願意開口叫人。

三、不要事事為孩子代勞

孩子在18個月左右就可以自己練習穿鞋子了,一開始肯定是會經常穿錯,家長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趕緊一邊指責著穿錯了,一邊蹲下來給孩子重新穿上,NO,我們不要這樣做,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穿反了,如果孩子不能理解我們可以示範給孩子把鞋子換過來,然後讓孩子自己穿,僅此而已,

如果我們為了省事直接去給孩子穿好,媽媽是省事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獨立的機會。

四、正確面對孩子的哭鬧行為

喜怒哀樂都是人與生俱來的情緒,我們作為成年人都弄得高興要笑,傷心要哭,不要把心事悶在心裡等等,然而對於孩子,我們卻往往太苛刻,只能看見孩子笑,聽到孩子哭就煩躁,就覺得孩子不乖,就一味的制止不要哭、不要哭、

孩子再小也有內心感受也有喜怒哀樂,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哭是孩子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這並不是壞事,一味的指責只會讓孩子更加敏感,甚至失去安全感。

五、理解孩子的動手打人行為

理解孩子的打人行為並不等於縱容孩子的打人行為,我們家長看來的惡劣的打人行為對孩子來說兩種潛在暗示,1: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哪怕換來的是一頓指責,這類孩子看似攻擊性強其實內心往往是缺乏安全感脆弱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僅僅是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情急之下只能用帶有衝擊力的身體動作來表達,我們先不要企圖用講道理的方式去改造孩子,我們需要的是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經歷,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消除孩子內心的不安因素,給他足夠的安全感。

六、不要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有很多家長在有矛盾爭吵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要避免讓孩子看到,他們會覺得孩子還小,很快就會忘記了,其實不然,孩子看到父母爭吵會產生恐懼心理,尤其看到父母之間的暴力行為,一旦形成陰影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除了這方面,我們平時在孩子面前儘量也要少表達煩躁焦慮等等負面情緒,孩子會感知到並且會傳染的。

只有瞭解孩子每一種看似不乖不正常的行為背後的所隱含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這一點看似簡單其實卻很難,但是只要我們在孩子最關鍵的前三年能夠避免以上的注意事項,後面其實就很好應對了,就好像我們要建一座房子,蓋的多高不重要,打好基礎才是最關鍵的。

喜歡就點個贊,歡迎大家點擊下方連結關注我的微淘,每天都有精彩的育兒知識,潮童打造秘笈與大家分享,別忘記訂閱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