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約2 000年以前,相當於我國西漢末年的時候,羅馬有一位大學者,名叫普裡尼,他非常勤奮好學,連洗澡後僕人替他擦乾身上的水時,他還在出神地讀書。
現代的學者只研究一門學問,而普林尼不同,他並非一位專家,他對所有的學科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對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感興趣,有著極強的求知欲。普林尼死于維蘇威火山爆發的時候。因為他為了觀察岸邊所發生的事情,把船靠近火山太近了,這位偉大的學者就這樣被又濃又有毒的黑煙熏得窒息而亡。
普裡尼用了多年的時間,寫成了一本巨著《自然史》。這本大書幾乎記錄了他頭腦中所有的學問,也集中了當時世界上人類的全部知識。書的內容無所不包,從天體運行到人類和民族,從動植物到藝術繪畫和職業選擇。就在這樣一本包羅萬象的巨著中,普裡尼記載了人類是怎樣發現玻璃的。
在當時,有一個和羅馬對立的強大國家腓尼基(故址在今敘利亞),航海和經商是腓尼基人的專長。一次,一艘裝運了大量塊狀蘇打(含水碳酸鈉)的腓尼基商船在海上遇到了暴風,被迫駛進一個陌生的小海灣中停泊。筋疲力盡、饑腸轆轆的船員們紛紛走上岸去,想支起爐灶生上火,烤幹衣服同時做點吃的。可是,這個海岸是一望無際的沙灘,除了細沙外,連一塊小石頭也沒有,沒有石頭,怎樣搭爐灶呢,想挖灶也不行,因為沙子會流動,挖不成灶坑,這可真急壞了這幫水手。
忽然一位水手想到,船上的貨物——大的蘇打塊不是可以當做石頭支鍋嗎!在當時,蘇打的用途是拿來洗衣服,因為那時還沒有發明肥皂,而埃及的僧侶們則用蘇打來調製木乃伊用的防腐劑。
於是,水手們從船上搬來蘇打塊架起爐灶,支鍋做飯。火燒得很旺,一切都很成功,水手們在飽餐一頓之後,就都睡覺去了。第二天早晨,海上風平浪靜,水手們將架爐灶的蘇打塊搬上船的時候,發現灰燼中有一些小顆粒在閃閃發光,它既不是沙子,也不是金屬,腓尼基人第一次見到這種美觀而又稀奇的東西。
普裡尼在他的書中認為,這些閃閃發光的可愛小顆粒就是玻璃,它們是海灘上的沙子(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矽)和蘇打(化學成分是碳酸鈉)在受到高溫時化合而成的物質。就這樣,人類在無意之中第一次製造出了玻璃。
上面這個人類製造出玻璃的故事,後來被許多書籍轉載,讀者們見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也就相信玻璃就是這樣發明的。實際上,這個故事可信嗎?
一直到20世紀的時候,才有一些玻璃製造專家對用這種方法能製造出玻璃表示懷疑,最簡單的辦法是將當年腓尼基水手們所做的事重複一次。專家們找到一片有純淨沙子的沙灘,用幾大塊蘇打架成灶,支上裝滿清水的鐵鍋,下麵用幹木柴猛燒。專家們長時間守候在邊上,不停地向火中添加幹木柴,心中則打著一串問號。
火滅了之後,在灰燼中仔細搜尋,可是毫無所獲,根本不見玻璃的蹤影。實際上,專家們從理論上早已知道,用木柴在這種敞開的爐灶中燃燒,得不到太高的溫度,不足以使沙子和蘇打化合成玻璃。這表明,普裡尼的記載只是古代的一個傳說,它是不真實的。
那麼,玻璃究竟是怎樣發明的呢?其實,它與陶器和瓷器的製作有關。
我們都知道,陶器和瓷器是用特殊的泥土——陶土和瓷土製成器物的土坯後,在高溫中燒制而成的。在遠古時代,無論工匠們的技術怎麼高明,也無論他們怎樣細心地選用泥土原料,燒成的陶器和瓷器表面總是非常粗糙,不僅用起來不舒服,而且清洗也很困難,有什麼辦法把陶器和瓷器的表面弄光滑呢?
在一個極偶然的情況下,陶器土坯的表面粘上了一層混有蘇打的細沙,在高溫燒制時。這層細沙和蘇打熔化成液體,並且流動覆蓋了陶器表面,冷卻後.成了一層光滑而且閃亮的薄層,這種陶器用起來就方便多了。人們把陶器和瓷器表面這一堅硬而又光滑閃亮的薄層叫做“釉”。從本質上說,釉就是一種玻璃,只不過它還沒有單獨存在,而是附在器皿上。
大概又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粗心的制陶工匠在器皿土坯上徐釉時塗得太多太厚,燒制時釉流到爐子底上,形成了一小團純釉。這本是一個事故,可這一小團純釉光滑閃亮,非常可愛,工匠將它磨成一個小圓珠。這樣,第一件人造寶石裝飾品誕生了,這位無名的工匠.就是玻璃的第一位發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