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聚焦於一場人機大戰時,有一小群人正在仰望天空。為了這次日全食,他們千里迢迢飛到印尼,在海邊的星空下等待黎明,直至拍下太陽被“天狗”吞噬和重現的全過程。這其中有一名北京女孩,從15歲開始迷戀天空中的奇異光芒,從紙上到自然界,流星雨、日食和極光,她全世界追逐著特殊天文現象。但她說,星空離我們並不遙遠,即使是在深受霧霾之害的北京。
——————
△2016/3/9 印尼日食 4:19AM 日食前3小時
△2016/3/9 印尼日食 5:44AM 日食前2小時
△2016/3/9印尼日食 6:07AM 日食前1小時
△2016/3/9印尼日食 7:22AM 日全食
——————
※15歲,遇見來自太空的使者(雙子座流星雨 @北京)
十年前的一個嚴冬夜晚,北半球四大流星雨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正逢極大值,在下晚自習走向宿舍的路上,一顆明亮的火流星從頭上劃過,刷地一下照亮了兩旁的教學樓。15歲的我,被這種景象深深吸引,這顆來自太空的使者,也正式拉開了我與星星之間故事的序幕。
△雙子座流星雨
在我成長的年代,北京早就不是碧空如洗的光景,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沙塵暴和光污染。學生時代的自然和宇宙的知識大多來源於課外書。
進而,我用手繪星圖的方式熟悉星空,參加天文奧賽,成為北京天文館首位志願者;從北京周邊,到西部省份,再到世界各地觀星地點,對宇宙與星空的熱愛,讓我一步步走得更遠。
△望京樓上望京城
——————
※我們的前方是星辰大海(畢業旅行 @澳洲艾爾斯巨岩)
“你的道路是什麼?又將走向何方呢?”
“我們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2012年,我選擇以到澳大利亞拍攝星空的方式來為大學生活劃下句點。秋天的澳大利亞晴天率很高,星空無比動人。抵達坎培拉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的同好會和後,便馬不停蹄地奔往澳大利亞的神秘腹地:艾爾斯巨岩。
這是一座有著億萬年歷史的巨型單體岩石,她不僅是澳大利亞的象徵,也是土著人心中的神山。隨著夜幕的降臨,壯麗的銀河逐漸顯現出來,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大小麥哲倫星雲如同兩團模糊的黴菌呈現在眼前。
我們支好架子,找尋著各自的機位,全然不顧腳下穿過的老鼠和野兔。大約一小時後,明亮的月光從巨岩的下方湧出,照亮了整個夜空,銀河在月光下變得黯淡了。
巨岩附近還有一處造型奇特的山,山頂好似被利刃削過一樣平坦,像極了龍珠裡的神山。站在山頂上,能看到遠處的鹽湖,在月光照耀下閃爍著亮晶晶的鬼魅光芒。在距離南極2000多公里的澳洲大陸最南端,我們如願地將大海與星空拍攝到了一起。
——————
※自己選的懸崖,跪著也要爬上去(2015年 @北極日全食)
北京時間2015年3月20日18時12分左右,歐洲西北部北緯80度的斯瓦爾巴德群島發生了一場持續約兩分半鐘的日全食。3月12日,作為第一個出發的黑日獵手,我正式開啟了追日的征途。
第一站,挪威斯塔萬格。來到這裡的目的,是為了那個看過一眼便再也無法從腦海中揮去的佈道石——如果能把這高達604米、直插入峽灣的懸崖斷壁與星空融合在一起,那場景必定壯麗異常。
△挪威佈道石
追星的路上從來沒有坦途。
前一秒,我還站在佈道石的山腳下為挪威清冽純淨的空氣以及即將到來的美景而興奮,下一秒就被山路陡峭的坡度折磨得苦不堪言。
走了不到15分鐘,就摔了第一跤——整個人側倒在旁邊的岩石上,壽命還不足3天的偏振鏡光榮犧牲,好在沒有傷到鏡頭。這時,同行的隊友發現我登山包的背負出了問題,這樣整整50斤的裝備重量都要我的肩膀來扛,這相當於我體重的二分之一。
△挪威佈道岩星空
才爬了不到300米,就到了佈道石的雪線。積雪夾雜著冰面掩蓋了路面,我們只能順著前人的腳印摸索著行走。重心極度不穩的我,在經歷5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和將近20個跟頭之後,終於在太陽完全落山之前到達了佈道石山頂。
——————
※狩獵“黑日”,卻意外收穫極光
呂瑟峽灣靜靜地躺在身邊,綿延起伏的山脈上白雪皚皚,而靠近佈道石邊緣處,則能感受到呼嘯而來的風,這從懸崖下面吹來的風像要把我們卷走一樣強烈,自己猶如漂浮在空中,真切地感受著大自然的活力。
△挪威特羅姆瑟
夜色漸漸降臨,星空隨著暮光的消失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夜晚的佈道石格外危險,不僅有積雪,還有深則百米的裂縫,稍不小心就會失足掉下去。就是冒著這樣的危險我架好了第一台相機,並設定了自動拍攝模式用來拍攝延時視頻。
在我為第二台機器選景的時候,照片中右下角出現了瑩瑩的綠色。開始以為是月光,因為佈道石緯度不高,按理說比較難看到極光。可拍了幾張後發現,照片中的光在有規律地波動——沒錯,這是黎明女神歐若拉的裙擺。
4個小時後,繁星還未褪去,曙光已經迫不及待地染紅了一邊的天空,也喚醒了在睡袋裡瑟瑟發抖的我們。隨著太陽從山體後露出,佈道石也被染成了金紅色。呂瑟峽灣不愧為光之峽灣,暮光、星光、極光、曙光,輪番登場又相映成輝。
——————
※50萬年一次的概率
作為最壯觀的天文現象,日食每年都會發生,但由於全食帶是一條狹窄的月影帶且每次覆蓋區域不一,天文愛好者們往往要跋山涉水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到達規定的觀測地點。而2015年,日全食帶穿過的陸地只有接近北極點的斯瓦爾巴德群島和法羅群島。
此次北極日全食發生時,北極圈內正好處於極夜與極晝之交時期。當全食帶掃過北極時,北極的人們也剛好度過了長達6個月的極夜,這個巧合發生的概率為50萬年一次。
△冰原上的日全食
世界上最北端的城市龍宜爾比恩成為首選觀測地。但初春陰天概率超過90%的預報,也讓我們這些“追日者”明白,這次觀測成功的可能性最多只有兩成。但這可能就是日食的魅力——在未知中竭盡所能去努力,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
※站在另一個星球上目睹末日
“親眼看到日全食是什麼樣的感覺? ”
“像是站在另一個星球上目睹末日降臨。”
3月20日早上5點多,剛睡了兩個小時就掙扎著從床上爬了起來。
大約7點到達觀測點,天剛亮不久,氣溫在零下13°C左右。頭髮、圍巾、帽子上結滿了冰,將器材架好並對好焦。
△北極冰蓋
△北極冰蓋上的浮雪
9點46分左右,初虧開始,附近的雪橇犬開始狂吠,人們開始歡呼。我抓緊眼前的相機重新對焦,不停按快門。
1個小時之後,太陽被侵蝕成了一輪彎彎的月牙。全食就要來了!
太陽被完全侵蝕的一刹那,一束等離子體的日冕怒流騰空而起。
太陽的周圍鑲著一輪紅色的光圈,這是日珥在不停地湧動,它們是太陽猩紅色的舌頭,像怪獸一樣貪婪地舔食著;萬年冰雪覆蓋的山尖染上了金色的暮光,群星恢復了夜晚時的亮度……在全食的兩分半鐘裡,周圍的一切仿佛消失了。
△北極日全食
我揉了揉眼睛,發現不知不覺中掉下的眼淚已經結成了冰。而就在一瞬間,天再度亮起,一切就像沒有發生過,只剩下我們在北極冰蓋上呆呆望著天空……
曾經無數次在照片中、從視頻裡拼湊過全食的過程,但當我真正站在月影下目睹這最壯觀的2分鐘後,我真切意識到所有表達壯麗的詞語都不能將那種震撼表述清楚。
那一刻,被一種巨大的孤獨感擊中——作為銀河系懸臂邊緣的一顆小小星球上的生命,人類實在太渺小。
——————
※如果你這一生從沒見過星空
宇宙看似紛繁雜亂,但每個星體都有其存在的秩序和法則。毀滅與誕生,吞噬與噴發……宇宙不斷地通過內部更迭保持生命力,又能恰到好處地不破壞整體的平衡。這個無比碩大而又永恆的集合,令人敬畏也讓人沉思。
於我而言,天上的星星就像是多年的老友,每當我站在星空下,就可以卸下一切的偽裝和包袱,享受著它們帶給我的撫慰與安寧。
可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人生活在鋼筋水泥構建的叢林中,對自然的好奇和憧憬被壓抑。人們不再關心星星為什麼會眨眼,不再關心北極星到底是不是最亮的星。
不少人跟我說他這一生從沒見過星空,但我相信只要他願意,願意放下緊攥著不放的手機抬頭看一看天空,縱然是在北京,也能看到那微弱卻又靈動的點點星光。
△故宮午門星軌
△除夕夜的煙花與獵戶座
- END -
撰文/葉梓頤 編輯/唐薇
本文轉自窮遊網內部公眾號“最世界”(exploremyworl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