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原來如廁訓練有“專屬年齡”!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為什麼有些家庭對孩子的如廁訓練困難重重?有些卻輕而易舉?為啥外國媽媽說如廁訓練不用教?如何應對如廁訓練成功後,孩子的“報復”行為?

早上起床後,媽媽把1歲半的雅樂放在便盆上,雅樂會坐在便盆上玩玩具、咿呀唱歌,甚至玩手指頭,但就是不會拉粑粑,每次無論放多久都沒有,然而……只要穿上褲子便拉了。

差不多4歲的小小傑已經上幼稚園,但是老師有個頭痛事,就是小小傑總是把粑粑拉褲子上。有時候全部小朋友到室外活動,小小傑莫名哇哇大哭時,老師便知道,他又把粑粑拉褲子上了。老師也嘗試過,在估計小小傑差不多要拉粑粑時叫他蹲到廁所上,但每一次小小傑都會顯得很緊張,結果啥也拉不出來。小小傑也因為自己總是拉褲子的事情而尷尬,但越是緊張就越是如此。

為什麼一些孩子會有如廁的問題?跟開始訓練如廁的時間有關係嗎?如廁訓練不當會帶來哪些反作用?

如廁訓練有“專屬年齡”

兒童心理學家Luxem M在《幼兒如廁行為訓練》(Behavioral toilet training in early childhood)一文中提到,如果一位著急的父母在孩子1歲半時或之前便開始如廁訓練,他們將遭遇至少10周的失敗和意外,倘若等孩子到2周歲時才開始如廁訓練,那麼他們將能在3周內取得成功(注意:3周是平均數)。一般來說,幼兒到3歲時才學會獨立如廁均屬於正常的,女孩會比男孩稍早。

難怪日本有經驗的保育員會在孩子2歲以後訓練如廁,並且常常在午睡前後讓孩子坐尿盆;澳大利亞的大多數媽媽認為,孩子兩三歲有了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後,孩子獨自如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美國的全職媽媽們也是遵循2歲後訓練如廁的原則。

過早或過晚訓練孩子如廁,會給父母帶來什麼麻煩?

過早: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差,導致孩子“不聽教”

一般來說,2歲前的孩子括約肌和神經系統發育未夠成熟,孩子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差,不能自我控制排便排尿,另外年齡過小孩子容易被周圍的東西或聲響吸引注意力。難怪我們常常會見到1歲多的寶寶會把便盆當洗手盆在廁所玩水,完全把上廁所這回事忘記得一乾二淨。甚至有些孩子還不理解父母的話,聽懂父母的指令存在困難,非常不利於如廁訓練。所以2歲前的孩子,建議還是以穿紙尿褲自由排泄為主。

太晚:給孩子造成羞恥感和壓力

如果孩子超過了3,4歲還未懂正確上廁所,經常拉褲子、尿濕褲子的尷尬會給孩子帶來羞恥感,如果已經上學,還面臨著被排斥和嘲笑的壓力。我5歲的小侄子因為在幼稚園被取笑為“瀨尿蝦”而拒絕上學;鄰居上大班的小男孩因為有一段時間常把粑粑拉褲子上被老師批評而憋大便憋成了長期性便秘;一位長相清秀的小女孩因為被粗暴保育員強制上廁所拉粑粑而造成大便失禁……所以,太晚不懂正確上廁所的孩子常常會遭遇自尊方面的傷害。

有些外國媽媽說,孩子如廁其實不用教,到年齡自然會?

這觀點沒有毛病,但如果想保證孩子的衛生健康和良好習慣,建議還是適當指導一下。

有位朋友平時很忙,她的女兒2歲前都是日夜用紙尿褲,到2歲1個月時,有一天媽媽上廁所,女兒尾隨,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褲子和紙尿褲都脫掉,然後一本正經地蹲著,不僅拉尿,還拉了很大的一泡屎,最後還要堅持自己擦屁股,怎麼也不肯讓媽媽擦。從此孩子上廁所便像大人那樣了,紙尿褲再也不用了。這位媽媽真是“懶”得適得其所啊。看來年齡到了自然會,但父母還是要起榜樣和示範作用才能水到渠成。

為啥父母的“適當指導”如廁訓練很重要?

長期看幼兒說文章的爸媽肯定記得,我在往期文章提過的一位叫狗娃的孩子(小時候的鄰居),狗娃的媽媽因為難產未來得及看狗娃一眼便去了,他家的大黃狗守在他身邊,對剛出生的小寶寶又舔又蹭。後來狗娃跟大黃狗形影不離。慢慢地,到狗娃3歲時鄰居看出異樣,狗娃這孩子拉屎拉尿跟大黃狗一個樣啊!每次拉尿要跑到樹頭抬起右腿拉,每次拉屎隨時隨地來,拉到盡情處還要四肢著地弓著背。村裡一位善良的老媽子說不能這樣糟蹋了一個人類啊,每天手把手教,好歹糾正過來了。

所以如廁訓練的基本要點包括:

1、到廁所如廁,而不是別的地方,尤其要避免著急時隨地來的情況;

2、懂得排便信號,肚子漲漲的或隱隱痛;

3、學會如何除褲子,不要被尿濕或沾到粑粑;

4、如廁時如何蹲、如何站;

5、如廁完之後如何清潔屁屁,掌握紙巾擦拭的方向;

6、離開廁所前要衝廁所、最後洗手。

有些父母可能會遇到難題:如廁訓練成功後,孩子的“報復”行為

有些孩子白天會把粑粑拉便盆中,也不會尿濕褲子衣物,基本達到了如廁訓練成功的地步。當父母檢查這些孩子晚上穿過的紙尿褲也沒有屎尿的痕跡,但一旦晚上不讓他們穿了,屎尿突然降臨,沒有一點兒預警,並且不止一次,一旦紙尿褲穿回去又好了。為什麼會這樣?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表達挫折和敵意的方式!

孩子哪裡來的敵意和挫折?有可能是父母如廁訓練時過於著急或過於嚴厲或通過強迫手段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他們便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進行“報復”。遇到這情況,爸媽最好自我反省,尤其不能因為孩子的遺尿遺屎而批評指責孩子,反而要多關心陪伴孩子,暫時給孩子晚上穿回紙尿褲,慢慢地遺尿遺屎行為便會消失。

本文關鍵字:如廁訓練、專屬年齡、幼兒心理、親子育兒、家庭早教

幼兒說的作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二胎媽媽、專注親子心理學,從兒子的故事書模仿來的漫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