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孩子幾歲後才能勝任單獨過馬路?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勝任”跟“能過”不是同一回事哦。

記得有一年,我帶著當時5歲的小侄子過馬路,路上的車很多,我們站在路邊等。而身旁有一位跟侄子差不多年齡的小男孩卻徑直往馬路中間走去,被路上司機“嗶嗶叭叭”地按喇叭,還差點被一輛紅色的小汽車撞到了,紅色小汽車的女司機當時正在打電話。因為擔心出意外,他媽媽也往馬路中間沖趕上了他。過了馬路後,那位媽媽非常生氣地訓斥:“你難道沒看到這麼多車嗎?”

小男孩點頭說:“看到了。”

“看到了為什麼還要走進馬路呢?”

“因為我看見了車裡的司機了呀……”

小男孩的媽媽覺得孩子回答得“牛頭不對馬嘴”亂說話,是故意不聽話,最後還要懲罰小男孩。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John H. Flavell提醒,6,7歲前的孩子,他們只有非常簡化的心理理論。具體如何簡單?幼兒說先跟你舉一些小事例。

事例1:

差不多6歲的木木跟媽媽在社區裡散步,木木一邊走一邊抬頭看頭頂上的月亮。突然,木木驚喜地告訴媽媽:“媽媽媽媽,月亮是我的好朋友,它總是跟著我走,我走到哪裡,它便跟到哪裡……”

媽媽試圖糾正:“不對,月亮不會跟著人走。”

木木堅持地想說服媽媽:“是真的,你看,我走到哪裡,它便走到哪裡!”

事例2:

4歲的丫丫跟爸爸捉迷藏,她把頭藏在了被子裡,屁屁和腿露在了外面,爸爸說這孩子太笨了,這不叫捉迷藏,而該叫“掩耳盜鈴”。

事例3:

8歲的哥哥要作弄3歲的小菜,他拿著一個糖果盒子到小菜面前,小菜很高興,迫不及待地想揭開糖果盒子吃糖,當她打開了糖果盒子,發現裡面沒有糖果,只有幾塊小石頭,便感到很失望。

8歲的哥哥接著慫恿小菜去作弄爸爸,小菜搖頭,哥哥問為什麼,小菜說“爸爸早知道”。哥哥感到疑惑不解,自己剛把幾塊小石頭放進去的,為什麼爸爸會知道。當哥哥自己拿著糖果盒子到爸爸面前,爸爸真的也被作弄了。

為什麼小菜說“爸爸早知道”?

原因在於,小菜知道盒子裡沒有糖果只有石頭,她認為自己知道了其他人也都知道了。這便是John H. Flavell所說的6,7歲前兒童簡化的心理——自我中心,這些孩子自我地認為,自己知道的,別人肯定知道;自己看到的,別人也看到;他們認為別人有跟自己一模一樣的視覺。

最值得一提的是皮亞傑的三山實驗。幼兒說換一種方式給大家形象化地描述一下孩子在試驗中的表現。

話說有一座山,山腳下是成群的鴨子,山腰中是成群的山羊,山頂是成群的大雁。小明在山腳,小福在山腰,小白在山頂。

這時實驗人員問小明:“你在山上看到了什麼?”

小明回答:“鴨子”。

實驗人員:“你覺得小福在山上看到什麼?”

小明回答:“鴨子”。

實驗人員又問:“你覺得小白在山上看到什麼?”

小明還是回答:“鴨子”。

這便是典型的兒童簡化的心理——自我中心。

為什麼7歲以下的孩子獨自過馬路會危險?

因為他們的思維還處在簡化心理階段,他們以為,自己看到了馬路上的司機,司機也肯定能看得見他們,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看到了司機,司機卻看不到他們。並且他們還缺乏根據車輛的速度和距離估算車輛到達時間的能力,所以即使孩子上小學的6,7歲的年齡,父母仍舊不能放任孩子單獨過馬路。(當然,這個7歲是平均年齡,非絕對年齡,即使成人過馬路也存在安全隱患,只不過是7歲前危險幾率會更大。)

2015年南京市交管部門曾公佈過一項資料,說2014年12歲以下兒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兒童,其中3歲、6歲占大多數,說到底是父母們的錯啊。所以讓孩子死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可以說是孩子的一道安全屏障。

《塔木德》裡有個故事:

兩個人爬進煙囪清理煙灰,一位叫阿呆,一位叫阿瓜,工作完兩人還要參加一個party。清理完出來之後,阿瓜臉上黑漆漆滿是煙灰,阿呆臉上乾淨。阿呆趕緊洗臉,而阿瓜卻說不用洗,頂著一張黑臉去了party。阿呆對阿瓜的行為難以理解。

不理解7歲前兒童簡化心理的父母,不就是那些阿呆們嗎?因為阿瓜看到阿呆臉上乾淨,還以為自己臉上也乾淨啊!所以,養育孩子,不是養活孩子,不是一項粗活兒啊。

本文關鍵字:心理發育、簡化心理、兒童心理、自我中心、幼稚教育、家庭早教

幼兒說的作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二胎媽媽、專注親子心理學,從兒子的故事書模仿來的漫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