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咱們穿越吧,一起隱于山林

今天小編想帶領大家走進一個還沒有被現代科技染指的古寨,體會簡單的生活。

永泰莊寨可追溯到七百年前,據說先後有數千座,現在能看到的有150多座,多建於清代。我們用兩天半時間,驅車在方圓百里的山道上不停地盤旋急轉,連續看了十座隱藏于山林深處的莊寨。它們多為數千平米的兩進或三進宅第。

進得寨門,面對的都是敞開的高拱廳堂和天井;天井兩側的廂房,有一層的,也有兩層的。從一進兩側穿過,分別是兩三處縮小的方形或長方形天井,木質走廊,美人靠座,上下扶梯,四通八達地連接著小天井兩側的住屋。從高遠處俯瞰莊寨房頂,就像是一本一本打開的青瓦朝上的書。

古時這一帶遠離政權中樞,匪患頻仍。僅明代鄧茂七一次劫掠,就把永泰八萬居民殺得只剩五千。血的教訓讓人們更加重視莊寨的防禦功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中埔寨,始建于嘉慶十四年,占地10000平方米,有房182間,三進四落,又稱八卦寨,各種防禦設計十分典型完整。

所有的莊寨都是一姓人家聚居而建。未來莊寨的綿延,依靠的也是家族宗親的力量。和百姓聚居的現代公寓完全不同,一姓幾代共居一堂,必有文化的凝聚。“仁和莊”的稱謂內含著文化期待,“愛荊莊”感念女性們的持家有道。莊寨房檐下彩繪的民間故事畫;立柱上造詣很高的書法;窗櫺木雕、牆面磚雕上精美的琴棋書畫之作;“九鬥莊”廳堂鐫刻的理學經典,讓人不由地想到王勃的“叨陪鯉對”之說,這些都呈現著當年的文化氛圍。

千餘年來,永泰出現莊寨數以千計,至今存量不足十分之一,都是清中葉以後的建築。只要人去了樓空了,莊寨就會倒塌了,我們的土木建築天性如此。巨石的古羅馬建築物能兩千多年不倒,同時代的阿房宮卻了無蹤影了。現在,把古來的土木建築真實傳承下去,不用鋼筋水泥做假,是文化保護必需的技術傳統。山裡,修繕莊寨的工人正在扶扇立柱,橫樑架檁,鏤窗刻雕,夯土築牆。永泰縣將在山間保留真實的莊寨建築。

千百年固化的鄉俗傳統,曾在古舊民居中仔細傳承,從小在寨牆裡耳濡目染,觀念形成,因此造型準確,程式完整,目的明確,精神貫一,不變的農業鄉居理想。但鄉紳的消失,早已湮滅了鄉俗的精神。物質的暴增,又吸引族人離去,各奔東西。莊寨傳統既會丟失細節,也會丟失過程,最根本的,是丟失目的。人們再看到的,只是演出了。

在文化上,發展不是硬道理。文化是自然存在,相伴著霧繞雲山代代鄉愁。古莊寨古村落是文化的事情,永泰縣那種原生態保護最是恰當,不必發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