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老撾遇到一種寧靜,在老撾感受一份信仰

(以下圖文內容來自窮游er 憶路有你_李)

老撾,一個罕見的東南亞內陸國,這裡儘管沒有印度那般具備民族特色,可波折的歷史成就了文化的多樣性。80%地域屬於山地與高原使得這個地處熱帶、亞熱帶的國家有著宜人的氣候,也獲得了“印度支那屋脊”的稱號。

這裡終年也僅有幹濕兩個季節,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是老撾一年中雨水最充沛的雨季,高溫下的潮濕讓你很難有走出房門的欲望,不過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季來了老撾……

——————

Day 1-3 老撾·萬象「在鄉村首都尋找發展的現代化」

萬象,一聽這名字就有一種大象從鄉村奔騰而過之景象,可現實中卻與大象沒多大聯繫,只不過是音譯。而老撾整個國家地理分佈就像是一張變了形的鞋底,萬象恰好位於腳跟的邊緣,與泰國隔河對視,造就了一份記錄,首都距離他國最近的國家。

▍初到萬象,開啟炎熱下的漫遊!

萬象的寺廟大多像是訪客,一點都沒有預告出現在萬象的街邊,不仔細看甚至就錯過廟門,不過如果一旦走進就會發現其中洞天。

寺廟在萬象出現的方式,總是能夠給人思索的空間,儘管馬路上車水馬龍,盛夏接近40度的高溫,可一旦你走入這不大起眼的寺院,似乎你的心境瞬間平和,世界的喧鬧無關,此刻簡簡單單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歸宿,在寺院遇到外國遊客與僧人的對話,才明白原來掌握一門當地語言是何等必不可少!

當然像是在老撾這樣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出現幾個流浪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走在大街上,你是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不過在寺廟的大堂你卻時常能夠看到休憩的他們,似乎這裡成了臨時的家園,這種事兒在中國那是不可想像的,哪所寺廟會容忍你在自己的大堂上一躺就是半個月......

寺廟就該是寺廟的風味,儘管這裡的僧人不會像是嚴密的情報選手,對於外國人守口如瓶,儘管不經意間你還能在寺內角落看到流浪人在借著水管沖洗,甚至不遠處會有一大堆未來得及安置的佛塔。可不用你怎麼努力尋找,就能發現原來正宗佛學的底蘊從來不曾消失,他含情脈脈注視著人間疾苦,用自己最為寬廣的胸圍去包容萬象,用自己最淳樸的方式去説明弱者!

能在雨季炎熱季節閒逛的人只有兩類,第一類應該是當地百無聊賴的流氓混混,另一類就是我們這些所謂的旅行者,不願意錯過路上的每分每秒,總想著要竭盡全力去感知一路上的新奇與美好。即使在萬象,這裡還有著數不清奮鬥的中國人,在遠離祖國的地方用中文扯著嗓子聊著天!

在我的老撾行走中,萬象是唯一出現公車的地方,不過如果定神一看,每個車門口都會有來自日本的字樣,不用多想這些肯定是日本報廢的公車了,就像泰國引進的火車屬於同種情況,不過再後來一問,才明白這些是日本人無償捐獻的。同樣的物件,不同的世界......發達與落後總是相對的名詞,無論在哪個世界,或者哪個次元,你總會看到食不果腹的苦命人,你也能看到隨手就能承包魚塘的霸氣總裁。你看在萬象,也有富人區。

在老撾,僧人是你萬萬不能開罪的。這在我抵達前就被人們警示了無數次,即使是拍照我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暴漏了,接著他們就沖了上來,我又不懂當地語言,在老撾他們可都是有實力的人。

不過對於這裡的計程車,似乎成了罕見品。即使在旅遊區你想坐會兒計程車,我可以告訴你幾乎不可能,在萬象待了三天看到計程車的次數不超過五次。這裡是TUTU車的世界,一輛三輪摩托車就能載你看遍整個萬象,至於計程車估計打了電話後你還要排隊等候呢。

▍富麗堂皇的寺院與貧窮的學校,是個難題

一名出訪老撾的記者詢問政府官員“為什麼老撾的寺廟富麗堂皇,可學校卻總是破敗不堪呢?”官員一副苦笑道:“寺廟是老百姓捐錢建造的,信徒眾多有錢,而學校是政府出資修築的,政府是真窮”

這樣的對話,似乎讓人們對於老撾的現狀有了深刻的瞭解。老撾有90%左右的人們信奉佛教,全國有超過6000所寺廟,緊緊一個萬象就有超過200所寺廟。越是生活在疾苦中的人們,越發需要信仰的滋養,給予生活的希望。如果哪一所寺廟沒能金碧輝煌,幾乎就是對於本地信徒的侮辱,行走在這片炎熱的土地上,一次次的造訪驗證了這樣的事實。寺廟比學校,不知好了多少倍。

萬象旅遊區,儘管沒有北上廣那樣變態的房價,可作為國家首都,作為核心區這裡的地價一定也不會差到哪去,可就在這裡還是有一所氣勢恢宏的佛教寺廟。似乎她的存在就是為了告訴你為什麼而活,倘若你承受不起生活的重擔,隨時可以躲進來,成了最後的避風港。寺廟一側擺放的靈塔,成了那些有著顯赫家世信徒最後的人生歸宿,不過一牆之隔就是雜擾的馬路,不知道在此安睡的靈魂能否得到最後的寧靜。

首都的小學,走在大街上,一撇就看見了正在上課的學生,不過沒有玻璃的阻隔,轟鳴而過的報廢汽車會不會令乏味的課堂失控。

看到學生們的食堂如此標配,我不敢去想首都之外的學校會衰敗到什麼地步。整個學校,唯一讓人感受到舒心的就是這個籃球場,不過沒有跑到的運動場,沒有劃線的籃球場......

但孩子們的笑臉永遠是最貼心的禮物,儘管不能言語上的溝通,可如此的微笑足以代表了此刻最絢爛的快樂時光!

Day 4-7 老撾·萬榮「萬物欣欣向榮,發現“小桂林”」

萬榮在老撾實屬一種尷尬境地,地處萬象與瑯勃拉邦之間,距離萬象160多公里,成了穿梭與兩座城市之間的中轉站,儘管這裡山清水秀,無需刻意提醒,你就會有一種小桂林之感,可及時這樣又能怎樣,論知名度遠遠不及300公里之外的瑯勃拉邦,論國家地位遠遠不及100多公里外的萬象。所以,萬榮給人的感覺樸實而簡單。

▍赤腳球童,踢出非一般的精彩!

對於當地人,儘管膚色上沒有多大差距,可走哪兒都帶著相機早已說明我是名地道的遊客,旅途盡是這樣的怪事兒。如果你刻意尋找肯定找不到這些歡樂的孩子,可我拐過了兩個巷子就遇到了赤腳足球隊。

土路上滿是不規則的石子,可這群孩子全然不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使穿著鞋子的我都能感受到那些不安分的石子的問候,而他們卻無憂無慮的踢著球。

毫無疑問他們是歡樂的,在自己的家園做著那些喜歡的事兒。即使不能像美國的孩子那樣用上那些所謂高大上的精品玩具,在這裡一個破破爛爛的足球就能貫穿整個童年!

▍走進居民區,發現不一樣的生活

萬榮很小,看與不看不會有多大區別,如果你固執的只在旅遊區的那一條街,五分鐘一個來回確實令人頓覺乏味,不過作為一名老鳥,怎會僅僅將自己局限於此。

問問當地那個熱情的小夥,學校什麼時候放學,從萬象到萬榮一路上最誘人的還是那些放學場景。從那時心中就萌發了一個想法,到了下一站一定去學校看一看。一個人走,沿途沒少使用生疏的肢體語言,終於趕在還沒放學的時候到了學校。

萬榮的小學就在主幹道的一側,碰到孩子們正在進行一天學習的最後環節“大掃除”,瞬間回憶襲來,在十多年前的那個下午最後一節下課的鈴聲響起,每天最快樂的時光來臨,忙完最後的混戰就迎來了自由時光。

萬榮把自己分了數個區域,就像十年前中國鄉村的生產小組。分區的好處就在於,你可以為自己來一次準確的定位。在人們聚集的地方就有街道,沿著河邊的街道總被賦予旅遊的特色,無論是那些漂流舟租賃點,還是路邊為了裝飾擺上的花兒,都為單調的道路平添了不少屬於自己的光輝。

站在醫院的門口,看了好久都不敢相信這裡居然是醫院,超越了萬榮的整體發展水準,莫非是當地人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這個無從考證,可發展總在不知不覺中。晚些時間,我還在納悶剛剛那一群放學後的孩子去了哪兒,直到遇到這破敗的園區,衰敗的房子,早就預示著這兒沒了人煙,不過這絲毫不會影響孩子們的興致。

這裡你看不到一個大人的影子,可也不會出現像我小時候經常出現的群架,沒事兒可做,悠閒的我在這兒成了最醒目的標誌,也許是根植內心深處的信仰,讓老撾少了一份浮躁與衝動!

▍度假天堂“小桂林”,這裡有度假也有寺廟

如果一個地方能夠成為眾多背包客的選擇,那這地方肯定有令人傾心之處。作為連接兩大勝地萬象與瑯勃拉邦的萬榮,如果不經意你會感覺這兒就是一個中轉站,用來作為短暫的休憩之用,實乃首選,可稀裡糊塗到了這裡之後,才發現原來名聲不大的萬榮,安靜秀美一點都不乏樂趣。

這裡山清水秀,儘管炎熱,不過比起萬象要清爽的多,比起瑯勃拉邦這裡的水更加貼近生活。這裡小而美,當然這裡說的是旅遊區,對於攤大餅的城市,這句話似乎沒了意義。漂流、探洞這些似乎整個老撾也只有這裡做的最為出色,也許在全世界你也不會找到第二個如此神奇之地。

貧窮與自然,看似是一對拆不散的好朋友,這裡的河流之上,少了鋼鐵水泥的大傢伙,全成了鐵絲木板的交通線,騎上一輛自行車,游走自然之間。可對於追求生活品質的度假者來說,旅遊區的小旅館著實不能滿足對於度假的需求,於是在河流的另一側,臨山平地上你會看到排列如此整齊的度假小屋,如果在旺季,這裡肯定會時不時冒出幾對金髮碧眼的逍遙客。不過炎熱的氣候,讓水上活動頗具人氣,帶上自己旅途中的同伴,毫不費力在水上觀賞萬榮這樣的城市。

如果走在老撾,對宗教無感,那你就會喪失太多樂子。在這個近九成國民信奉小乘佛教的國家,寺廟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不論走到那個村鎮,都成了你瞭解本地的一張名片。

萬榮僅僅在旅遊區,就有3-4家寺廟,初見之下,各個精緻華貴,讓我這個路人,很難把這裡與外面的那個鄉村般的城市綁在一起,不過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人們總不能讓自己心中嚮往的神靈,居住在如自己破舊的房屋。從旅行的過程來看,越是貧瘠的土地,越是戰亂的國度,信仰的光芒就越發閃耀,我們總要在生活中尋找著屬於明天的光芒,也需要對自己的肯定。

——————

更多關於老撾的悠閒生活與虔誠信仰,請到“窮遊網(qyer2012) ”繼續查看~

- END -

本文為窮遊網用戶憶路有你_李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