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BMW i8是一件非常任性的作品。不過,可不能因為它任性就與“土豪”聯繫起來。因為它是由藝術家任性創作出來的藝術品。
描述BMW i8,大家都會用到藝術、科幻、未來等詞語。這些詞語的組合,讓有些人對它愛不釋手,有些人覺得它遙不可及。“偽裝”其車主兩天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件任性的作品。它任性,卻並不屬於人們概念中的“土豪”。它的一切都圍繞著無比直接而清晰的目的,其它的?不在乎。
“神筆馬良”的作品多年前,筆者看過一本關於寶馬品牌的書。書中提到在其公司內部,設計部門與工程部門之間曾經一度關係緊張。原因是前者對車型的完美外形有著極致而執著的追求,導致後者在工程設計過程中遇到諸多難題。兩個部門之間的關係現在如何我們無從知曉。只是光從i8來說,雙方的配合應該算是成功了吧。
近年來,市場對車型的設計有了更高的寬容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不少概念車很快得以量產。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看似設計前衛的車型收穫了可觀的銷量資料。然而對於i8來說,這都不叫事兒——即使已經上路,它仍像是一輛概念車,幾乎是從圖紙上直接開下來了。“躍然紙上”,反過來理解也就是這樣了吧;或者它是新時代“神筆馬良”的作品?
從電影螢幕上沖下來
聊i8似乎還是繞不過《碟中諜4》。007系列看了十幾部,那些科技、那些神車也就不過爾爾;就算有個阿斯頓·馬丁,也是二三十年的延續,品牌和廣告意義更多一點。大家都沒想到,i8就這麼生生地從那電影螢幕上沖下來了!
這刹車的氣勢不像跑車吧?但力道足夠。
全車扁平化的線條,對視時仿佛能直插人內心的犀利眼神,張揚無比的鷗翼式車門,都與電影裡如出一轍。給人感覺是似乎只要願意,湯姆·克魯斯玩的那套高科技裝備、全景式車門也都能給你加上。當你走近觀察細節,你會發現即使不懂空氣動力學,也能理解i8全身上下都是空氣動力學的線條。從車頂延伸往下和從車門後部沿後輪拱往上的車體結構,造成一個通風隧道(從後視鏡裡看,容易給人造成尾廂蓋沒關的錯覺);車體下部貫穿兩個車輪之間,也有結構將氣流往發動機進氣口引(進氣口在後輪與車身之間)。配合總體車身造型,讓整輛車達到了0.26的超低風阻係數。
相對來說,i8的內飾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BMW風格。儀錶盤隨著駕駛模式的不同會顯示不同的主色調。比如開到運動模式時,整個儀錶盤會以紅色為主,挑逗駕駛者的神經。這種主題式儀錶盤出現在i8上也不讓人意外,不能算是亮點。倒是鎖車狀態下在車外按鑰匙上的開鎖按鈕時,車內會呈現出一種迷人的藍色,讓車內如太空艙一般的科幻。
一般人看不到的與眾不同
不要為i8內飾的平凡而失望。原因有二:它的外觀已經足夠讓人駐足;夜晚的藍色燈光也能吸引足夠多的目光。還不夠?那你上下車吧!市面上裝備剪刀門、鷗翼式車門的跑車、超跑並不在少數,它們的身價甚至數倍於i8,但這並不影響i8開關車門時的驚豔程度。從虛榮中清醒,更多的還是內心的踏實。BMW新能源系列(包括i3和i8)使用LifeDrive結構,Life即乘員艙,使用高強度且輕量化的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有效控制車重。而Drive代表車輛的機械部分,仍為傳統的金屬結構。在i8車門內側及門框處,有未被油漆覆蓋的地方,能看到碳纖維材料的痕跡。這種被刻意保留的痕跡,一方面是設計師在告訴車主身處在碳纖維結構的保護中;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加強i8不俗的身份和運動功底,這已經是與F1賽車駕駛艙類似的結構形式了。
終於說到運動好吧,我知道你會說:終於提到“運動功底”了——這才是聊BMW的重點!i8的性能比不上911、R8、法拉利之類。231ps的1.5T三缸發動機加131ps的電動機配合198.8萬元的售價,讓i8很難找到直接比較的對手——事實上,i8也從來沒有想過與誰相比。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駕駛i8是一種享受!
本已十分低矮的車身(1299mm),加上金屬底盤和上面羽量級的碳纖維材質的乘員艙,人在駕駛位上也有坐在地上的感覺。總之,就是盡一切可能將車輛重心降到令人髮指的地步。這樣的高度配合前1644mm、後1576mm的輪距,讓i8的操控極限幾乎深不可測。
在停車場時會發現i8超過4.5m長、近2m寬的身形其實不小,但在實際操控時卻完全不覺得。車與人的溝通感到位,似乎不是你清晰知道進一個彎要打多少方向,而是反過來,車子清晰地知道你打這麼多方向是需要進一個什麼樣的彎,然後漂亮地駛過如你心所想的線位。無論變道還是過彎,動作都是乾脆俐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指哪打哪”,說的也就是這種境界吧!
開慣超跑的人可能會不滿i8的動力,因為它儘管有4.4s的破百成績,但卻不具備那種將人死死釘在椅背上不能動彈的加速實力。相比超跑的狂躁,i8顯得理性很多。在慢速走的時候,它不會憋著氣發出壓抑的低吼,也不會在換擋時往前沖一下來表示它的不滿,而是像一隻順從的貓咪,安靜地跟著你的節奏舒適前行。而開啟運動模式之後,它則激進很多。車在電動機與渦輪發動機的共同作用下往前沖;前半段仍然與預期的加速感有些許差距,然而隨著發動機轉速超過4500rpm,推背感又有一個新的躍升,並且一直保持到6500rpm以後。這個過程,談不上激情澎湃,但配合操控表現之下,也足夠讓人為之著迷。
有缺點,但不在乎
你會不會在想,i8被你這樣一說,天上有地下無?它沒缺點嗎?原諒小編一直在用一種比較高的情緒在感性述說。要說缺點,i8當然有,還不少!“尾廂”小,小到幾乎裝不下一個20寸的旅行箱。車內儲物空間少,少到你只能把東西放尾廂——這其實就是尾廂存在的意義(它的尾箱在車頭)。為了遷就完美的造型和極致的低坐姿,你上車要用“鑽”,下車要用“爬”,一定記得囑咐你的女伴不要穿裙子,一定不要讓她們追求優雅的上下車姿勢。雖然是新能源車,但電池充滿電的續航里程只有35km……
但是!你知道我一定會說但是的。如本文開頭所說,i8是一件藝術品,是一輛你可以擁有的概念車,它代表了未來。但凡藝術,都會面臨與商業之間的博弈與平衡。但在i8,似乎是前者贏了,它的一切都為了那個清晰無比的目的——要快,要酷,要未來。這些缺點,選擇它的人不會在乎,締造它的人覺得這是它的特點。就好像本文根本沒有提到它前電後油的驅動方式,也不聊它的實際油耗、車重和那只能坐兒童的後座。你認為這是缺點嗎?我覺得這些已在網上有大把資料。我也不在乎了。
配置表:
長/寬/高(mm):4689/1942/1299
軸距(mm):2800
綜合最高車速:250km/h
純電模式最高車速:120 km/h
綜合油耗:2.1L/100km(官方資料)
0-100km/h加速:4.4s(官方資料)
發動機排量:1499cc
發動機最大功率:231ps@5800rpm
發動機扭矩:320Nm@3700rpm
油箱容積:42L
電動機最大功率:131ps
電動機扭矩:250Nm
動力電池最大續航里程:37km(官方資料)
充電時間:2小時
整備品質:1540kg
前輪:195/50R20
後輪:215/45R20
撰文:章懿哲 / 攝影:伍思鋒
本文刊登於《汽車與社會·性能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