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家書店裡,悄悄出現了幾個落地型的醫用點滴架,這些明晃晃的架子,紮在滿屋子的書堆裡,乍看之下實在有些不合拍。但你時常能在書店裡看到這樣的情景:穿著病號服的讀者,依在綠蘿點綴的落地窗邊,把鹽水瓶往架子上一掛,一邊打點滴,一邊安靜地讀書。這一刻,時光好像停止了,唯有指尖漏過的沙沙翻書聲。你會忍不住從心底發出一聲感慨:閱讀,和生命一樣,都是世間最溫柔美好的事。
這家特殊的書店,是曉風書屋開在浙江省人民醫院住院大樓一層的分店,去年7月開始試營業,最近準備正式開張。準確地說,這是一家“藏”在醫院內部的書店,專門為住院病人、陪護家屬及裡面工作的醫生、護士等醫務工作者服務。不過,和你想像中不同的是,這裡鮮有專業醫療書籍,擺在書架上的,文藝社科歷史等品類齊全。
買書的病人和家屬去得多了,不久前有人提議,能不能安裝幾個輸液吊瓶架,這樣,“溜”到書店看書,枯燥的掛點滴時間也不再變得那麼難熬。書店和院方一商量,大家都覺得是好事啊。於是,今年春節一過,這些平日只會出現在冷冰冰手術間和病房裡的醫用點滴架,神奇地混搭進了實體書店。
走進省人民醫院住院部大廳,迎面第一眼見到的就是一個全透明落地玻璃窗圍成的“書房”。沒有印象中的醫院消毒水味道,讓人錯以為闖進了一棟普通辦公樓裡的圖書室。
80平方米左右的書店,除了售賣區,門口設了幾個供人休息閱讀的吧台座,綠植蔥蘢間,還有塊專門供兒童翻閱繪本的閱覽區,幾把藤條編成的小椅子,上面貼心地掛了紙條“寶寶專座”。旁邊有幾個輸液點滴架,方便家長帶著生病的孩子在這裡看看繪本童書打發時間。
醫院裡為什麼會開出一家書店的?
曉風書屋老闆姜愛軍去年年初接到省人民醫院院長黃東勝發出的開店邀約時,同樣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醫院裡會買書的人流量能有多少?更何況大家都去看病的,本來心情就不好了,誰還有心思看書?”所以,一開始,薑愛軍從書店經營的角度出發,內心是拒絕且懷疑的。
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他和太太朱鈺芳四處打聽,國內哪些地方有醫院內開書店的先例。結果,一圈問下來,一般書店最多是開在醫院外面,或者在院門口支個報刊亭,幾乎沒有經驗可循。直到兩夫妻趁出差去了臺灣地區的濟慈醫院和香港地區的養和醫院,這些醫院大廳都有圖書售賣區或者專供病人休息看書的閱覽室。看著小女孩掛著點滴,興致勃勃和媽媽在兒童閱覽區一起咿咿呀呀地讀繪本的場景,已是兩個女兒母親的朱鈺芳,內心大為震動:“也許,我們的書店開進醫院,也會給病人帶來片刻的歡愉和安慰?”
“為什麼要有書店?提高員工素養也好,給病人精神慰藉也好,這些說到底都太大。在我心裡,逛書店、讀書,本來就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吃飯、睡覺一樣,真沒那麼多為什麼和特別的原因。”黃院長的解釋既簡單又質樸:“我們只希望看到,病人進醫院來,也可以不委屈自己,還能和平時一樣,情緒低落的時候,到書店安安靜靜看本書,有個好心情很重要。”
黃東勝曾在德國留學,在歐洲,醫院有花店、咖啡吧、書店、健身房等很常見。“國外的醫院都注重人性化。我很認同,理想中的醫院就應該這樣子,記得以前去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裡面居然還有波士頓當地非常有名的紅襪棒球隊紀念品商品。想像一下,如果一個紅襪隊球迷生病進了這家醫院,會不會很激動?病痛也會減輕一點吧。”
所以,當最初雙方討論是否應該配套開一家專業醫學書店時,黃東勝果斷拒絕了:“不,不,這和我們的初衷相違背,只要是一家讓人進去能放鬆下來的書店就夠了。”
吳阿青是自打醫院店開業以來,就一直在的店員。這大半年來,每天看著病患、醫護人員在書店人來人往。“買書的人比想像得要多得多。中午時分是醫生、護士來逛的高峰期。有些住院病人和陪護家屬是店裡的常客,往往一呆就是大半天,有時看書,有時就是坐著發呆。”
和阿青聊天時,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醫生正好進來挑了3本書在買單。前臺女孩立馬站起來熟絡地招呼:“楊醫生可喜歡看書了,幾乎每週都來,讀的還都是歷史社科類的。”楊醫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多,不多。就是喜歡書店裡安靜,來轉轉,提個神。”
80後小葛是體檢中心的醫生,她邊和我分享剛從書店買的一本新週刊主編《2015語錄》,邊說:“我喜歡書店的氛圍,有時候上班匆忙經過住院樓那裡,忍不住會朝曉風多望幾眼,出了啥新書呀,心癢癢的。另外,在書店碰到別的醫生,哪怕不認識,也會自然地打招呼,感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護理部副主任洪淩說,平時老公和女兒來接她下班,會安靜地坐在書店裡等,她遠遠走過去,看著父女倆湊在一起讀書入迷的樣子,“感覺很美好幸福”。她做了多年的臨床護士,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往往那時候,內心會焦躁。所以我喜歡讀一些能給心靈帶來安慰的書籍。我覺得護士更應該讀書,有溫情的人文閱讀會帶給病人更有溫度的護理。”前幾天,洪淩在書店買了《小王子》和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
在重症監護室工作的28歲男護士俞苗傑,愛看科普、心理類圖書,他最近在讀的《24個比利》《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都屬於這類書,“這可能和我工作有關,來這裡的都是重症病人,無論病人還是家屬心理負擔都重。如果醫護人員懂些心理知識,能針對性地給些心理安慰,對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和病情都是有幫助的。”俞苗傑自嘲,逛書店買小說本來為了消遣,沒想到還能學著為病人打氣,算是意外的收穫。
閱覽區的書桌上,安靜地躺著兩本讀者留言簿,上面是過往書客記錄的閱讀時光。去年11月28日,有人寫下“不論是黃昏,還是晨曦初露,茉莉花總是潔白的。所以不管你健康與否,都是最美的茉莉”,想像著應該是一位戀人給自己生病住院心愛的女友寫下的康復祈福。有一幅塗鴉,上面護士和醫生都化身成披著風衣的天使,旁邊寫了一行稚嫩的小字“一個約定,如果再見面……超人,拯救世界”,落款是一隻可愛的小熊。也許這出自一位小朋友的塗鴉,在他的想像裡,護士和醫生都是超人。也有人借著這片書香,偷偷地表露自己的心跡。有位叫“妍”的女孩寫道:“靜坐在曉風書屋裡,想著你就在這裡。穿白大褂的你,與病人耐心交流的你,忙碌寫病歷的你……即使不曾相見,心裡亦會湧起絲絲甜蜜,感謝命運讓你出現在我的生命裡,雖然有緣無分,我仍感激。”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滾蛋吧,腫瘤君》裡熊頓偷偷暗戀男醫生的那個場景。
部分留言摘錄——
“醫院樓下還有家書店真神奇。只是不知道在這看書人的心情,大概和普通書店不同吧。好像遇到人生第一件不知所措的事,祝福自己。”
“第二次住院化療,願好。抄一段黃庭堅《寄黃幾複》的詩句勉勵自己: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靜靜地,我融入書香。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失眠,服藥並不管用,該如何是好?我的視力、記憶力、注意力都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希望我能讀完大學。”
“求醫的路上邂逅曉風書屋,坐在這裡,很安靜。看書,打發寂寞的時光,願早日擁有健康的寶寶。” “很開心在醫院,有個小孩子可以待很久的地方。靜謐、舒心,暫時忘記在醫院的種種煩擾和糟心。”
“正月初五外婆住院,帶妻女來醫院,女兒在曉風書屋待了大半日,鬧中取靜,不過能提供茶水就好了。”
“天已稍涼,帶母入院,心中擔憂,願母早日康復。帶兒入書屋時,他兩眼放光,心中歡喜。願兒平安成長,做胸有點墨之人。”
“今天因為身體有些不適來醫院,恰巧想見的人又不在,就在這裡偷懶,調整一下自己。”
坐在書店,一頁一頁翻讀著病人和家屬留下的讀書心路,望著窗外熙熙攘攘的候診大廳,突然有了一種強烈不真實的世外桃源感。一間只開在醫院裡的透明書房,已經不再是圖書售賣的視窗,它似乎成了人們在遭遇病患時尋求些許心靈庇護的一個棲息之地。小小的,安靜的,那些書頁輕輕的,看上去沒有力量,如同閱讀這件小事,潤物細無聲,卻給了人堅定下去的勇氣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