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圖文內容來自窮遊er SJ)
德國的魯爾區,是我作為旅遊目的地涉足最少的地方。只是曾經偶然間看到埃森市的世遺——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頗有興趣,決定去走一遭。
朋友問起:“你聖誕假期如何安排?”
我說:“去魯爾區轉一下。”
他們不屑地笑著說,“那個鬼地方旅遊有什麼好玩的。都是工業區和礦場,建築難看的要死,空氣污染嚴重。你去幹嘛?”
的確,百多年前,德國掀起工業發展浪潮,魯爾區一直是德國重工業發展的代表。無論是二戰時期,還是戰後重建,魯爾區一直承載者德國重工業物資與煤炭能源的主要產力。
對,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
但高速的工業發展,隨之帶來的工業污染非常嚴重,霧霾、酸雨,對周邊的環境破壞也極為嚴重。德國作家Heinrich Boll曾這樣形容魯爾區: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廠不斷冒著黑煙,鑄造廠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還有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層黑灰。潔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為灰色。紅瓦白牆,綠草如茵的家園,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沿岸化學工廠林立的萊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萬多種不同化學藥品調成的雞尾酒。”
甚至直到如今,很多德國人印象中對那裡依舊存有偏見。
20世紀中後期,是魯爾區轉型的關鍵階段。隨著石油替代煤礦作為主要能源,以及廉價的進口煤礦,魯爾區逐漸步向沒落,大量的工廠和礦區被關閉廢棄。當地政府開始致力於魯爾區適應社會新型發展,調整工業格局,並致力於環境整治。經過綜合整治,這裡綻發出嶄新的面貌……
乘著這歌聲的翅膀
杜塞爾多夫,並非直接座落于魯爾區內,但作為北威州的首府,萊茵-魯爾大區的最大城市,自然無法避免經歷工業發展到格局轉型的一系列浪潮。
德國著名詩人Heinrich Heine,一首《乘著這歌聲的翅膀》,隨著孟德爾松的譜曲,被世人所熟知。
乘著這歌聲的翅膀
親愛的請隨我前往
去到那萊茵河的邊上
世界最美麗的地方.......
得益於杜塞爾多夫的地理位置,成為內陸河運上良好的港口棧點。在德國工業發展時代,這裡一直作為魯爾區與外界物流轉運的重要港口之一。上世紀70年代後,這裡被劃分為數個功能區經歷過多次轉型。80年代,北威州州議會,萊茵電視塔,遊船碼頭以及萊茵公園的規劃建造,多家媒體入駐,媒體港區已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而將媒體港區推向歐洲現代化時尚街區的則是90年代,全球多位著名建築設計師在這裡揮灑他們的才華。最著名的或許要數Frank Gehry設計的新海關大院,如果知道布拉格那幢“跳舞的房子”,應該對他以及他的作品不會太陌生。流動的線條,曲線與斜面相結合,使得建築“跳動”起來,充滿活力。
日落下的媒體港區,天空泛起了火燒雲,格外美麗。
媒體港區的夜晚。
煤鋼工廠的華麗轉身
在魯爾區煤鋼企業的倒閉潮中,杜伊斯堡北郊的景觀公園也曾是其中一員,而德國設計師Peter Latz卻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在設立工廠前,這裡曾是農業用地。工業發展下,這裡土地受到嚴重污染。設計師的初衷是將廢棄的工廠重新改造,與周邊的生態環境相結合,以建立景觀公園的形式,讓人們更好地去理解大工業發展的那段歷史。正式開放後,大獲好評,並榮獲多項殊榮。開幕時期搭建使用的各種色彩的景觀燈,更使得景觀公園在夜間大放異彩,被保留了下來,每當入夜,景觀公園變成了這裡最夢幻的去處。
最美的礦區:魯爾區的“埃菲爾”
埃森關稅同盟與煤礦建築群,被作為工業時代技術與建築相結合最具代表性的工業建築群而保留下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裡甚至被譽為“魯爾區的埃菲爾鐵塔”。
建築群主要分為兩部分:採礦區和洗煤區。每個區域都有各自的導覽,想要更好地瞭解這裡的歷史,非常值得參與。由於時間關係,只參加的洗煤區的導覽。但卻幸運地被排到曾在這裡工作了26年的退休老礦工Heinz的講解隊伍裡。
參觀的整個部分是洗煤的流水線,曾與弟弟同時入行的Heinz,將畢生的精力花費於此。不同於其他講解員,這裡對他來說是工作了一輩子的地方,他的講解更像是對回憶的闡述。
工廠運行時期,污染十分嚴重,雜訊也很嚴重,工人靠打手勢傳達資訊,各個工廠車間都幹得熱火朝天。每天在黑煙彌漫的工廠車間裡工作,下班後水一沖,周邊便會彌漫起黑煙。目睹了身邊的同事因吸入過多的塵霾,得了肺病,或者其他工傷疾病。每到一個車間,他總是再三提醒我們注意這裡注意那裡。他對他同事出的事故總表示很惋惜。安全,對於他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也是他有別于其他導遊的一點,他全程都始終帶著他那頂安全帽,這已然成了他的習慣。
原本兩個小時的講解,他卻給我們講了將近三小時,團隊裡大呼過癮,都特別感謝他給我們普及的知識。我也向他表示了感謝。作為團隊裡唯一的一個外國人,他也表示了好奇,問我從哪裡來。我回答說,中國上海。
他說,“啊,那請將我們現在這裡的好空氣也帶回去吧。”
- END -
-版權資訊-
本文為窮遊網用戶SJ的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