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兒童意外傷害緊急處理方法,收藏備用!

昨天和大家聊到兒童意外傷害的一些驚人資料,另外主要聊到關於兒童氣道異物預防急救7訣竅、意外跌落時,這樣把傷害降到最低;

今天的內容主要圍繞兒童溺水、燙傷、割傷、劃傷的搶救知識!接著昨天的上半部分,希望家長朋友提前瞭解,避免意外發生茫然無知的情況發生。

SECTION 04 把握好溺水急救的黃金4分鐘

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超過3萬名孩子因溺水而亡。溺水事故尤其多發於夏季,我們每年夏天總會在新聞報導中看到溺水事故的發生。天氣炎熱,游泳既是消暑的好方法,又是大部分孩子喜歡的運動,但不幸的是孩子在游泳時很容易發生溺水事故。溺水的過程短暫而悄無聲息,一般溺水2分鐘後意識就會喪失,4~6分鐘後身體尤其是大腦會遭受不可逆的損害,僅僅幾分鐘,一個小小的生命就會離我們遠去。

現在有一種新的溺水事故,就是被泳池或澡堂的排水管產生的巨大吸力吸住,近幾年來此類事故的報導越來越多,然而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父母從未注意到排水管對游泳池中的孩子存在的巨大威脅!實際上,不光是在泳池和澡堂,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潛藏著溺水的風險,即使是在家裡也會發生兒童溺水事件,家庭溺水事件中有80%發生於4歲以下兒童,主要原因仍然是看護不當。

避免孩子溺水,防患於未然:

第一,嬰幼兒洗澡時必須密切看護。嬰幼兒在浴盆中洗澡時身邊絕對不能離人,因為小嬰兒還不會自己翻身,如果口鼻不小心漫在水中,僅僅2cm左右深的水就可能使一個嬰兒溺水,2分鐘之內嬰兒就可能在水中失去知覺。

第二,注意游泳安全。帶孩子去游泳時一定要選擇有現場救生員的正規游泳館。下水前,要讓孩子做好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則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時孩子在水中不能吃東西,否則容易引起嗆咳。

大人在陪同的過程中無論是在岸上聊天還是接電話,眼睛始終不能離開孩子,要密切關注孩子在水中的狀態;有時候孩子剛溺水時不一定就是沉入水中,很可能頭或嘴巴露在水面,站在水中,不說話也不撲騰,目光放空。總之,家長的心裡時刻要繃緊一根弦兒,享受游泳樂趣的同時牢記安全。

第三,重視安全教育。家長平時應重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要告訴孩子不要在不熟悉的開放性水域游泳或在其周邊玩耍,更不能一個人下水,即使孩子會游泳也不能單獨下水。

要讓孩子認識到排水管道的危險,讓孩子游泳時遠離游泳池排水口,同時強烈建議父母們掌握一些溺水的急救方法,比如心肺復蘇術 (CPR ),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注:溺水屬窒息性心臟驟停,CPR時保證呼吸優先的原則,先人工呼吸,再做胸外按壓。一個迴圈為2次呼吸、30次按壓。)

人工呼吸步驟:

STEP 01 溺水的孩子被救起以後,立即撬開口腔清除汙物,除去鼻內的泥沙及汙物,然後迅速開始人工呼吸。

STEP 02 孩子取仰臥位,施救者在其頭部一側,自己先深吸一口氣,對著孩子的口(嬰幼兒可對著口鼻)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 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需要用一手將鼻孔捏住。

STEP 03 施救者嘴離開,將溺水孩子的鼻孔放開。一般看到溺水孩子的胸廓有起伏就表示為有效的人工呼吸。

吹氣時間為1秒鐘,停頓1秒鐘留以換氣,連續2次人工呼吸。接著開始胸外按壓。

胸外按壓步驟:

STEP 01 一手掌根部緊貼於胸部按壓部位(胸骨的下半部分), 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兩手平行重疊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脫離胸壁。

STEP 02 雙臂應繃直,雙肩中點垂直於按壓部位,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壓。

STEP 03 按壓應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下壓與向上放鬆時間相等;按壓至最低點處,應有一明顯的停頓,不能衝擊式的猛壓或跳躍式按壓;放鬆時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部按壓部位,但應儘量放鬆,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

高品質的胸外按壓即“快速”和“用力”按壓,每次按壓後使胸壁完全回彈,儘量減少按壓中斷。推薦按壓頻率至少應達100次/分鐘,按壓深度為使胸廓下陷最少達前後徑的1/3,嬰兒胸廓壓縮應達4cm,兒童應達5cm,才能使胸外按壓時心臟產生足夠的排出量來保證最低的有效灌注,這對成人來說也需要很大的力氣,一般要求兩名施救者每2分鐘交換進行。

除溺水之外的其他情況的CPR,先做胸外按壓,再做人工呼吸。首先給予30次胸外按壓,然後再打開呼吸道,給予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 : 2。院外單人復蘇應首先進行5個回合CPR再尋求其他緊急救助系統。

經訓練的非醫護人員或經過訓練但對自己能力沒信心者,可以不做人工呼吸,只做不間斷的胸外按壓,按壓速度每分鐘100次,直到救援到來。切記,孩子溺水時不可慌亂,把孩子背在肩上或是倒立控水都是不正確的行為,會延誤最佳的搶救時機。

心肺復蘇術對於拯救生命非常重要,作為家長,學會正確地施行CPR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當然希望永遠不會用到,但多具備一項技能總是好的。現在很多醫療機構和培訓機構都開展CPR等急救培訓, 家長們可以瞭解學習一下。

SECTION 05 5個細節做到位,燙傷零困擾

意外燙傷是0~14歲城市兒童在家中發生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但是跟其他意外傷害不一樣,燙傷的發生隨年齡增長卻有上升趨勢,因為行動越自如、活動範圍越大,孩子越有可能接觸到熱源。嬰幼兒時期的燙傷相對較少,但大部分都與家長的看護不當有關,因為嬰幼兒通常自己是接觸不到熱源的。

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燙傷事故發生在一位出生僅七天的新生兒身上,寶寶出生以後人工配方奶餵養,由一位阿姨幫助給寶寶泡奶,偏偏這位阿姨沒有帶孩子的經驗,每次拿滾燙的開水沖兌好配方奶後在水龍頭下沖淋幾分鐘,摸著奶瓶的外表不熱了就去喂寶寶,結果寶寶每次吃奶都哭鬧不安,而且吃得越來越少。最後家長以寶寶哭鬧不吃奶為原因帶寶寶來就醫。

我們用壓舌板幫助檢査寶寶的口腔,結果看到了慘不忍睹的一幕:寶寶的口腔內全是潰爛的潰瘍和皰疹,有些創面已經出現糜爛,幾乎沒有多少完整的口腔黏膜了,顯然寶寶的口腔已被嚴重燙傷。後來這個寶寶經受住了感染、營養關的挑戰,可是寶寶的舌頭發生了疤痕攣縮,變得又短又厚,很僵硬,連吞咽都不協調,餵養極度困難。

這樣的悲劇任誰也不想看到,所以,家長們在護理孩子時一定要保持對危險因素的警惕,不要因為大意而讓寶寶受到傷害。

重視細節,避免寶寶被燙傷:

第一,配方奶溫度要適宜。給寶寶沖兌配方奶時,在食用前一定要檢査配方奶的溫度,不應只摸奶瓶的表面,而應該倒幾滴牛奶於自己的前臂屈面,感覺不燙才可以喂。

第二,洗澡水溫要適宜。給孩子洗澡的水溫要低於49°C,一般在38°C左右,大人一定要用手先試一試;對於能夠獨立行走的孩子,應該先放冷水再放熱開水,孩子天性喜歡玩水,水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孩子會在你不經意時就把小手放到水中。

第三,不要在被子裡放高溫物體。嬰兒睡覺時活動很多,且嬰兒缺乏自動規避危險的能力,接觸到溫度過高的熱水袋也沒有能力避開,因此,睡覺時不要在嬰兒的被子裡放熱水袋或其他保溫物體。

第四,讓孩子遠離“熱源”。孩子會抓出現在眼前的任何東西,不要把盛有熱水的杯子或湯碗放在孩子能夠得著的地方,如低矮的桌子或桌子的邊緣。家裡的電器如電熨斗、電烤爐、電飯煲或打火機等不要放在小孩能碰到的地方。

當家長用一隻手抱孩子,另一隻手端著熱水或熱的食物時千萬不能大意,孩子很可能在你毫無防範的情況下將其打翻,造成意外。

第五,及時進行安全教育。在孩子可以理解的時候,可以通過讀繪本、講故事或看動畫片等方式與孩子一起討論關於玩火的危害,不要讓孩子單獨玩煙花爆竹,煤氣不用時要關掉總開關,因為孩子可能會模仿大人點火。

當孩子意外燙傷時,在處理燙傷傷口的關鍵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都顯得有些手忙腳亂,十八般兵器輪番上陣,好不熱鬧。於是,我會經常遇到塗滿了牙膏、豬油、酒精,甚至是草木灰的燙傷傷口。這些偏方的使用並沒有得到循證醫學的支援,它們不但起不到治療的作用,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造成傷口的感染繼而引發全身的感染,最終形成瘢痕。所以,對於燙傷的處理家長們要謹慎對待。

燙傷急救步驟:

STEP 01 迅速地去除致傷的原因,挪開導致燙傷的東西,如果是著火,就迅速地脫去著火的衣物。

STEP 02 及時進行冷療,也就是在自來水下持續沖洗或是將患處置入冷水中漫泡,這樣能迅速地降低患處的局部溫度,阻止熱力繼續作用加深創面,並可減少滲出和水腫,減輕局部皮膚的疼痛感。冷療的時間一般持續1個小時左右,直至患處疼痛顯著減輕為止。

STEP 03 若燙傷較嚴重,孩子非常不適,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讓醫生判斷是否需要塗抹藥膏進行治療,或者是否需要進行創口的包紮。

孩子們有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他們都很好奇那些熱氣騰騰或者躥著火苗的東西抓到手上是個什麼感覺,當家長不在身邊時,燙傷顯得有些難以避免。但孩子被燙傷後,我們不能首先責怪孩子,最應該做的是反思自己的疏忽大意、看護不當,反思自己是否對孩子進行了足夠的安全教育,在呵護孩子好奇心的同時,更要保證他們的健康安全。

SECTION 06 360°防治割傷帶來的身心傷害

很多孩子最喜歡的童年遊戲就是“過家家”,琳琳也不例外,她最喜歡把她的娃娃們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沙發上,然後給它們“做飯”, 再一個個地喂,儼然一個小大人的模樣。這天,琳琳也像往常一樣一個人專注在她和娃娃之間的遊戲中,媽媽看琳琳一個人玩得很開心,沉浸其中,於是就在邊上的沙發上躺著打了個盹兒。

大概5分鐘後,媽媽突然被一陣哭聲驚醒,睜開眼迅速奔向琳琳, 只見琳琳的手指上被劃了一道口子,正在流血,琳琳邊哭邊說她要切西瓜給娃娃們吃。媽媽一邊安慰琳琳一邊壓住手指近心端止血,並找來紗布將傷口簡單包紮後帶琳琳來到醫院,醫生給琳琳的手指局部消毒後重新包紮了傷口,好在傷口淺不需要縫合,醫生說用不了幾天傷口就會慢慢癒合。

這種類似的情況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發生過,在孩子能夠獨立行走後,活動範圍明顯擴大,但他們對危險的識別能力尚不完備。廚房是媽媽經常會待的地方,且物件豐富,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還有的孩子已經能夠熟練地打開房門或抽屜,任何他曾看到過大人用的物件如刀具、剪刀、針等都能引起他濃厚的興趣,因此,這些家中潛藏的危險都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

遠離“兇器”,避免孩子意外割、劃傷:

家裡的刀具等尖銳物用完一定要收好,不要放在孩子夠得著的地方,孩子的玩具也應當注意邊角是否銳利。

家用電器如豆漿機、榨汁機在使用期間大人不能離開,用完要切斷電源,家用電扇要裝好防護罩。

家中的玻璃製品也應放在小孩碰不到的地方,尖銳的邊角要包裏起來,玻璃茶几應選擇四邊圓角的。

通常,臨床上的割傷、劃傷多由玻璃、小刀、縫針等誤傷,這類開放性創傷的傷口創緣一般較為規則,只傷及表皮以及皮下淺層的組織,多半表現為傷口的滲血,大部分只需要非手術治療,所以,現場的應急處理顯得尤為關鍵。

割劃傷急救步驟:

STEP 01 檢査傷口有無異物殘留,淺表的異物多半帶有細菌污染,應設法去除。

STEP 02 若傷口混有碎玻璃碴兒、木頭屑或是沙子,要用流動的清水進行傷口清潔,切記不要為了將細小的異物一次性清理乾淨而過分地撥弄傷口皮膚。

STEP 03 傷口局部直接壓迫止血,有條件時可予以無菌紗布包紮固定。

STEP 04 儘快趕往就近的醫院讓外科大夫進一步地清創和修復處理。到醫院後,應詳實地告知醫生孩子受傷的方式和場景,必要時可能需要配合醫生完成X光片的檢査,以排除有無異物殘留,醫生通常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注射破傷風。

割、劃傷或者前面提到其他的意外,看上去只是對孩子的肉體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是,這些意外很有可能還會給年幼的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傷口可以包紮,心靈的傷疤卻不易痊癒。所以,每個家長都要做好意外傷害的預防工作,從源頭上避免孩子遭遇意外,儘量減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傷害,呵護孩子的健康安全的同時,更要呵護孩子的心靈,不給孩子的成長過程留下傷痕。

醫生提醒:警惕孩子身邊的潛在危險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平時聽用慣的養育方式也可能存在一些對寶寶的安全不利的因素,甚至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傷害。

比如很多家長為了讓寶寶小便方便就給寶寶穿開襠褲,其實開襠褲既不文明,也不衛生,而且還不安全。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隱私,光屁股總歸是不好看的,而且寶寶穿看開襠褲蹲著或趴在地上玩時,生☆禁☆殖☆禁☆器很可能會接觸到細菌而引發尿路感染。另外,因為寶寶穿開襠褲而引發的意外也很常見,有被蟲子咬的,有被狗狗咬的,有被門縫夾住的,還有小男孩的“小命根”被電動玩具夾住的。總之,為文明為衛生為安全計,都應該放棄給孩子穿開襠褲的習慣。

學步車常常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走路或行動方便而買的,但其實過早讓孩子使用學步車反而會影響孩子腿部的正常發育。孩子一旦站著看到美妙的世界和享受到學步車的速度,可能就不再願意爬行,從而影響孩子的爬行和正常學步。最大的問題還在於,因為學步車速度快,孩子控制不好容易失去平衡,存在較大的風險,由學步車而引發的安全事故在我們身邊頻頻發生。所以家長們不要心急,要讓寶寶遵循自然生長的規律,從爬行開始,慢慢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最終學會走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