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說的東西,不是魚丸,而是魚圓。一字之差,相去甚遠。
前兩天,有親在後臺推薦了鳳起路上一家叫金牌魚圓兒的魚圓店,不禁讓我好奇除此之外,杭州哪裡還能找到好吃的魚圓。
杭州本地的魚圓,講究的卻是鮮嫩爽滑、吹彈可破,除了一點鹽和味精,就是純粹的魚肉,做時頗費工夫,吃起來也得小心翼翼。
即便在今天,魚圓基本還是手工製作,至少最終“捏”出來那一下,機器無論如何替代不了。因此,做魚圓的店家也更多保留著手工作坊形式,藏身街頭巷尾菜場集市,一開就是十幾二十年,做的都是老客生意。
老杭州人過年,魚圓這種討口彩又好吃的食物,幾乎是必備的。而那些平時不起眼的老魚圓鋪子,也會在年腳邊排起長長的隊伍。老闆和客人往往寒暄打趣著,一顆白玉似的魚圓和著清湯滾進碗裡,要的不僅是鮮美滋味,更是一份幾十年如一的交情。
老底子的杭州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往往都會親手做魚圓。從剖魚、去骨、刮肉、打漿一直到最終捏出一個個魚圓來,全靠一雙手。工具也簡單,一把菜刀,一把勺子,一雙筷子,有時還需要一枚釘子和一把榔頭,用來把魚肉釘在砧板上,好將肉刮得更細膩。
不過,由於魚圓做起來頗費手工,現在已沒有幾戶人家還會親自動手。那些堅持手工製作的魚圓鋪子,也就顯得彌足珍貴。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杭州城裡就有了第一家要排隊的魚圓鋪子。這家店如今還在,就是河東路上的聚樂園。
聚樂園地址:河東路151號
相比之下,中山南路的文記魚圓店要低調許多。
這臨街小店大約有5平米大小,只賣清湯魚圓、素燒鵝、卷雞這三個本地菜,已經開了整整20個年頭。老闆馮文是個地道杭州人,廚師出身,一直堅持純手工。他只用菜場裡捉來活的花鰱和草魚的魚尾巴,割魚、刮肉、敲打成泥,然後下水。1斤重的花鰱魚尾,大約能做出40顆魚圓。
文記魚圓地址:中山南路249號
20年裡,人來人往,無數杭州人吃過馮文的魚圓。有些人剛吃上的時候還是小孩,如今已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些人當年還年輕力壯,如今已是滿頭白髮。而魚圓和小店就在那裡,未曾改變。
杭州的每個菜場裡,幾乎都能找到魚圓鋪子。它們各自攏住一片街區、一群老客,漸漸也就成了傳奇。
三裡亭農貿市場的潘大伯,是其中頗具聲望的一個。15年前,56歲的潘大伯從杭州的老菜館王潤興下了崗,憑藉一手做魚圓的功夫,和老伴在菜場裡擺起這個攤。一開始,魚圓賣0.4元一顆,後來賣到了0.6元,如今是1元一顆,很多年沒變過。
地址:三裡亭農貿市場
他們家的魚圓,有草魚做的,也有包頭魚做的,價格一樣。“成本上草魚更高一點,但攤攤勻算了,方便。”潘大伯說,再過不到10天,到了臘月廿五之後,他的魚圓攤前差不多就要天天排長隊了,銷量也會激增。那時,包頭魚圓還是1元一顆,但草魚圓怕是要提價到1.5元一顆。“不然買草魚的人就多了,我也吃不消”。
潘大伯已年過七旬,可仍然每天清晨就和老伴一起來到攤上,忙一整天。他們每年只在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否則讓客人撲個空,多少難為情”。他們或許隨時都會退休,把攤子留給已經跟了自己好幾年的侄兒打理。“交給外人,不放心。”他們說,也想過開個分店,但年紀大了,精力實在跟不上,“自己不盯著,不放心的”。
鳳起路農貿市場的阮師傅和他的“魚圓兒”牌魚圓,又是另一派氣象。這個紹興漢子經營此攤已有6年多,如今說得一口地道杭州話,一邊麻利地兜魚圓,一邊和客人聊天打趣。“魚圓兒”現在有三四家鋪子,平日裡每天能賣掉2000多顆魚圓,逢年過節,銷量再翻一倍。
“魚圓兒”牌魚圓
地址:鳳起路農貿市場阮師傅說自己的魚圓手藝是在樓外樓和山外山打工時學的,但和紹興又有淵源。“你去看,杭州很多魚圓師傅的祖籍都是紹興的,紹興人做這個最拿手。紹興菜和杭州菜都喜歡用魚圓,我們自己也是從小吃到大的,這是最好吃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