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你愛英倫,不要錯過這首動人情歌

提起英國,仿佛就連從未去過的人,心中都會升起一種英倫情結。路邊復古的紅色電話亭、學生筆挺的西裝和鋥亮的皮鞋、穿格子裙的蘇格蘭人與他們悠揚的笛聲、還有那充滿魔法的九又四分之三月臺... 可以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英倫夢。

(以下圖文來自窮游er 多多熊)

你走在泰晤士河邊,路過復古的紅色電話亭;

你聽著教堂悠揚的鐘聲,靜靜等待夜幕降臨。

那穿著蘇格蘭裙子的藝人,吹奏起婉轉的風笛;

你喝著一杯午後紅茶,迷失在英倫的黃昏。

你來到九又四分之三月臺,找尋哈利·波特的蹤跡;

還有叼著煙斗的福爾摩斯,和精靈古怪的憨豆先生。

古堡裡出沒的吸血鬼,殘存心中諾丁山的場景;

beatles在憂鬱歌唱,像一場盛大的歌劇魅影。

英倫的浪漫氤氳 、英倫的刻板嚴謹,

英倫的瀟灑帥氣、英倫的復古風韻...

你說你喜歡英倫,我說——

那我就唱著一首英倫情歌給你聽。

倫敦

厭倦了倫敦 也就厭倦了人生

倫敦,那個被無數電影、電視、電臺渲染過的城市,曾經住著甲殼蟲樂隊、戴安娜王妃、福爾摩斯、哈利·波特、憨豆先生,還有心中的《玻璃之城》。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倫敦,它絕不是一天兩天、一周兩周能逛完的。匆匆而過,雖然不得真諦,但略有感觸。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960年,最初是天主教本篤會的隱修院,1540年後成為倫敦的國家級聖公會教堂。近代王室的加冕典禮和婚禮都在這裡舉行,威廉王子的婚禮于2011年在此舉行。

正門上方鑲嵌著彩色玻璃的玫瑰窗,在哥特式教堂中是很常見的裝飾。英國的教堂大多都是哥特式,13世紀時傳自法國。哥特式教堂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尖頂拱和飛梁,尖頂拱使教堂有足夠的高度,飛梁可以讓窗戶造的更大,內部光線變得充足。

主教堂中心部高出的部分就是主祭壇,亨利三世和他的兒子愛德華一世及愛妃們都是圍繞著聖愛德華的聖廟埋葬。除了王室成員以外,很多名人都安葬于此,其中包括牛頓、達爾文和邱吉爾等,而安葬在這裡也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所以有人說,人們去威斯敏斯特教堂,不是瞻仰國君,而是瞻仰那些對國家有過貢獻的人。

議會大廈,金黃色的哥特式建築,正式名稱是威斯敏斯特宮。在1834年大火中幾乎全部燒毀,只剩了個大廳,現在的大樓是改修後的樣子。鐘樓的愛稱就是大本鐘Big Ben,源自工程負責人的名字本傑明·霍爾。其實,Big Ben原本是塔里面的大鐘的名字。

倫敦眼建於2000年,高135米,在當時,是世界最大的觀覽車。看到巨大的倫敦眼,你會感歎這是個奇妙的城市。一邊是古老建築和皇室住所,另外一邊則是摩登大樓和倫敦眼,它們如此和諧地佇立在泰晤士河邊,從不曾改變。兩岸的各色燈火將泰晤士河映得美輪美奐,突然有一種飛渡萬水千山只為遇見你的感慨。

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另一處不得不去的歷史建築,戴安娜王妃當年就是在這裡舉行的婚禮。教堂是設計界大師克里斯多夫·韋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傾注心血設計建造的,至今還可以看到一塊紀念Wren爵士的碑文“ 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也就是說他的最高傑作——大教堂本身就是他的紀念碑。

白金漢宮的換崗儀式是一個必看的項目,號稱世界上最著名的換崗儀式,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參觀。皇家騎兵衛隊的高頭大馬、紅纓金盔以及步行衛兵和樂隊的黑高帽,華麗莊嚴而有氣勢,也算是一種傳統的延續。

特拉法加廣場是倫敦的代名詞。廣場最著名的就是高達55米的納爾遜提督紀念碑和成群的鴿子。廣場後面的希臘式建築就是國家畫廊,以及收藏了大量名人肖像畫的國家肖像畫廊。

這個重兵把守的大鐵門是英國首相卡梅倫的官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寧街10號。這裡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辦公室外,首相的秘書、助理和顧問都在首相官邸內工作。首相每天都會在唐寧街10號與閣僚和智囊制定政策,而一般的機要部門,如國會、財政部和外務部距唐寧街10號也只有數分鐘的路程,所以首相很容易便能夠取得情報和聯繫。

在現實與魔法交錯的哈利·波特世界中,倫敦正是兩者的交會之處。King's Cross Station 9又3/4月臺,霍格華茲特快列車發車的地方,就那麼圈起來供大家拍照,還配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每個人先挑選學院圍巾,然後工作人員會叫你使勁跳起來。仿佛跳起來的話,可以真正穿越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貝克街221B——Sherlock,口叼煙斗,總是帶著一頂獵帽的福爾摩斯,在柯南·道爾筆下成為聞名全球的名偵探。事實上,221B這一門牌號本並不存在,為了與小說契合才申請使用了這一門牌號。來英國前看一遍神探夏洛克或者福爾摩斯很有必要,這樣到了貝克街就超有感覺~

和倫敦相關的東西實在太多,各種電影的場景比比皆是。但很多人對諾丁山那麼上心,都是源於那部影片——《Notting Hill》。如果來找尋諾丁山的蹤跡,你可以去三個標誌性的地方:travel bookshop、那扇藍色的門,當然還有電影中男女主角滋生愛情的花園。

地鐵Central Line坐到Notting Hill Gate,出了地鐵口就能看到指向Portobello Market的路標,這個market是倫敦有名的市集之一,主要賣一些古玩、二手的東西。《諾丁山》劇中有個場景是休·格蘭特落寞地走在一條街上,走得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時而豔陽高照時而雨雪交加,配以《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的音樂,非常有感覺——這條街就是波多貝羅路市集。

曼徹斯特

“夢劇場”朝聖之旅

如果你是某一支球隊的鐵杆球迷,那麼有生之年至少應該去看一眼你夢想的球場。到了英國,自然要去老特拉福德球場朝聖,這也是我選擇曼徹斯特的原因。於是就開始琢磨怎樣買球票,為了研究如何買票可是花了不少時間,主要原因是,如果你想看一場曼聯主場又是比較火爆場次的比賽,買票實在是太難了...

作為歐洲傳奇足球俱樂部“紅魔”曼聯隊的主場,老特拉福德球場是許多球迷心中的聖地,這座球場落成於1949年,是經過歐洲足聯認證的英國六大五星級足球場之一,因此又有“夢劇場”之稱。無論是否有幸看觀看曼聯的比賽,老特拉福德球場總歸是要參觀一下的。

我們購買的是曼聯對利物浦的球賽票,一路上已經看到很多身穿曼聯球衣,肩披曼聯圍巾的球迷,還有很多賣各種圍巾、紀念品的小販。

進去球場前有一個小賣部,有零食、熱飲、咖啡、可樂出售,不過瓶裝飲料都得開瓶後把瓶蓋收走。守門員開始進場熱身時,大家一片歡呼。

球賽過程就不提了,總之沒到過現場的曼聯球迷,真誠建議一定要找機會來看看感受一下,一起唱歌一起歎息一起罵裁判,那種氣氛真是太棒了。

曼徹斯特的市中心不是很大,從皮卡迪利火車站徒步向西走上一個多小時就轉的差不多了,途中會經過牛津街、中國城、曼徹斯特大教堂、摩天輪等景點。這裡的建築大多是以紅色磚牆鑄成,可以說是曼徹斯特的一個特色,而曼徹斯特大學也被稱為紅磚大學。與那些現代建築相比,這些紅磚建築也凸顯了整個城市的滄桑歲月。

市政廳,曼城的標誌性建築,目前也是英國的一級保護建築。如今市政廳的主要功能是和旁邊的阿爾伯特廣場一起舉行盛大活動,比如耶誕節點燈、聖誕集市、中國新年慶祝,同時它也部分開放供遊客參觀。

有人告訴我,如果不是看球就沒必要來曼徹斯特,但是當你近距離接觸它之後,你會發現它不僅是一座工業城市,也充滿了溫馨的生活氣息。

約克

在中世紀古城遇見美好

約克位於英格蘭北部的烏茲河畔,正好地處倫敦到愛丁堡的中心,是英國寥寥可數的幾個2000年古城之一。由於名字來自於維京語“Jorvik”,因此在約克可以看到很多以Jorvik命名的酒店、酒吧、飯館。對於遊客來說,古老的城池民居、浪漫的狹街曲巷、宏偉的教堂和眾多的博物館,無疑是吸引他們前往約克的理由。

約克真的是值得多花一些時間的地方,這裡有著歐洲現存最大的中世紀教堂、古老的城牆、哈利波特對角巷原型的肉鋪街、齊全的鐵路博物館等。窄窄的石子路也很有味道,街邊很多小店都很有歷史和故事。逛累了去英國最好的下午茶之一——貝蒂茶屋享用一頓茶點,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於13世紀開始興建,1472年完工,歷時約250年,是英國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地位僅次於坎特伯雷大教堂,居英國第二位,可以說是英格蘭北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教堂。《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霍格華茲大廳的拍攝地就在教堂大廳內。

教堂內精美的彩色玻璃是必看景點,東側牆壁上的整塊彩色玻璃是世界上最大的彩色玻璃,以開天闢地和世界末日為主題;南側的彩色玻璃是為了紀念玫瑰戰爭的勝利而建,畫的是都鐸王朝的玫瑰;北面回廊的彩色玻璃是大教堂中最古老的玻璃,建造於13世紀。

教堂北面的“五姐妹窗”(Five Sisters Window),每個尖頂窗都超過16米(52英尺)高,是大教堂歷史最悠久的玻璃窗。

一排十五世紀屏風,以威廉一世到亨利六世15位英國國王作為裝飾。

走過一個露天菜市場就到了肉鋪街the shambles,是市中心一條鋪滿鵝卵石的小巷。“Shamel”的英文釋義是Booth(貨攤)+Bench(長凳),過去居住在這裡的人們都會把肉掛在凸出來的房檐下,為了保證肉不因暴露在陽光下而腐壞,這條街被修的十分狹窄,全年基本不見陽光。2010年,肉鋪街被評為英國最美街道之一,它也是英國現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中世紀街道。

街道兩側都是木結構的小店,色彩素雅,一層比一層地向外凸出,房檐好像是一層層粘出來似的。現在聚集了很多工藝品店和美術品店,文藝氣息十足,也是《哈利·波特》電影中對角巷的原型。

逛完肉鋪街,便是吃貨們來約克的重頭戲——貝蒂茶屋。貝蒂茶屋(Betty's Tea Room),堪稱英格蘭北方最好的茶屋,也是約克人氣第一的美食名店。開店至今已有90多年歷史的貝蒂茶屋的屋外,一年四季總能見到大排長龍的景象。對於很多英國本地人來說,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喝茶聊天的地方,更體現了他們規律的生活方式,“就算罷工72小時也不能罷茶,半日閑總是最衿貴”。

店內的裝潢很吸引人,散發著傳統英式的優雅。傍晚時分,還可以聽見身穿燕尾服的鋼琴師彈奏優美配樂,一切是那麼休閒、愜意。進門左手邊是外賣區,很美很精緻。

最初的下午茶起源於200年前。當時的英國貴族習慣于每日兩頓正餐,人們在這兩餐之間常感到饑餓,於是貝德頓公爵夫人便用麵包片夾奶油和果醬,再配上一壺好茶,邀請她的朋友們前來共用。從此,午後時光因茶的存在變得優雅而充實,“下午茶”也頓時成為了貴族社交的時尚,接著迅速普及至平民。

愛丁堡

濃墨重彩的蘇格蘭風情

在前往愛丁堡之前,就已經對它無比神往。充滿神秘感的蘇格蘭、格子裙、風笛聲,還有四面環繞的巴羅克和哥特式建築,每一個角度,每一次呼吸都感覺新鮮。

歷史上,愛丁堡是獨立的蘇格蘭王國的首都。英格蘭、蘇格蘭王室聯姻後,1707年正式合併,共同成為聯合王國一部分,所以英國王室至今還是蘇格蘭血統。今天,作為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全市人口雖僅約70萬,但到這裡來旅遊的外來人摩肩接踵。在愛丁堡市區,幾乎看不到什麼現代化的建築,處處都是古香古色的大樓,讓人可以想像中世紀歐洲的風貌,古風韻味十足。

Waverley火車站旁的王子街全長1.5公里,有“全球景色最佳的大街”之稱。大街南北兩側風格各異,街的北側,時尚乃至奢華的時裝商場、名表專賣店、禮品店一家連著一家;街南側卻是一條與大街平行的、長長的綠草地,一個個姹紫嫣紅的花壇和成排的休閒長椅沿行道擺設,是名符其實的鬧市綠洲。

愛丁堡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司各特紀念塔,是一座紀念蘇格蘭大文豪瓦爾特·斯科特的紀念塔。紀念塔高60多米,在王子街上鶴立雞群。塔中央立著白色大理石的司各特雕像,從四面都能看得到。雕像中司各特身穿長袍,身邊臥著他的愛犬。

聖吉爾斯大教堂是愛丁堡的主教堂,也是蘇格蘭的國家教堂。教堂原建於1120年,後遭大火燒毀,于1385年重建。教堂的塔頂仿照蘇格蘭王冠設計,體現出它在蘇格蘭首屈一指的地位。聖吉爾斯教堂是基督教蘇格蘭長老會的權力中心,通常被認為是全世界蘇格蘭長老會教堂的“母教堂”。

皇家一英里大道是愛丁堡老城區的主幹道,囊括了許多景點、餐館、酒吧、商店和旅舍,兩端連接了蘇格蘭歷史重頭戲的見證——愛丁堡城堡和荷裡路德宮,沿途包括了城堡廣場(Esplande)、聖吉爾斯大教堂(St.Giles'Cathedral)、Lawnmarket、高街(High Street)、和Canongate等令旅行者流連忘返的景點和街道。

皇家一英里大道是愛丁堡城市裡“鬼魂”最集中的地方。晚上天黑後,大街上就會有身著古代黑長袍的人,行色匆匆,他們就是帶領遊客開始尋鬼之旅的特種導遊。旅程中有專門處死女巫的女巫法場、曾經堆積過屍體的停屍房、地下城的入口、野外墳地、地下墓穴、會動的食水獸,還有可以打開的銅像密道。此外每人發一個手電筒,抓鬼結束後還附贈一杯啤酒壓驚。

傍晚時分,自然要去看日落。沿著王子街向東走到盡頭,就來到鬱鬱蔥蔥的卡爾頓山(Calton Hill)。站在山頂西望,愛丁堡城堡巍然矗立,守護著寧靜的小城,景色非常美麗。夕陽的金色餘暉下,整座建築籠罩在一股神聖的氛圍中。

卡爾頓山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你所見到的所有關於愛丁堡的宣傳圖、明信片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一張在卡爾頓山上從這個角度拍過去的圖片。英國人講:我們從來不向王權叩拜,只為上帝和美下跪。俯瞰愛丁堡全城,你當有如此感覺。

到愛丁堡旅遊的人都不會錯過愛丁堡城堡,因為它位於死火山的花崗岩頂上,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愛丁堡城堡的魅力,在於它的古老。這裡一度是蘇格蘭皇室堡壘和重要的軍事要塞,是蘇格蘭的精神象徵。

愛丁堡城堡擁有大約900年歷史,是蘇格蘭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鬧鬼地之一。愛丁堡城堡的地牢曾經關押過著名的亞歷山大·斯圖爾特(Alexander Stewart)公爵和珍妮特·道格拉斯(Janet Douglas),前者殺死獄卒並焚燒他們的屍體後成功逃脫,後者被指使用巫術,最後被燒死在火刑柱上。

如果你到蘇格蘭的愛丁堡旅遊,不要錯過大象咖啡館這家魔法餐廳,因為它不僅別具風格,還是誕生“哈利·波特”的地方。

當年《哈利波特》叢書的作者J·K·羅琳作為一個單身母親,生活極其艱辛。在開始寫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羅琳因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時常到住家附近的咖啡館裡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寫在小紙片上。

劍橋

拾夢康橋

與牛津齊名的劍橋,漂浮著與牛津不一樣的氣氛。牛津被譽為“大學中的小鎮”,而劍橋則被稱為“小鎮中的大學”。大學自1209年建立,由大大小小的31所學院組成。各個學院和系散佈在劍橋這個英國小城的各個角落, 每天清晨,總能見到學生騎車匆匆趕路, 也能見到本地居民閒適輕鬆地生活。大學融入了城市的各個角落, 整個城市也可以被視為劍橋大學。

到了劍橋,主要就看三樣——大學、康橋和劍河。只因一首詩,讓無數人迷上一座城。雖然沒有秋日暖陽,雖然我們沒有輕輕地走輕輕地來,更不敢帶走一片雲彩,但劍橋還是別樣的迷人,讓人難以忘懷。

劍橋大學,不是國內的那種獨門獨院的大學。而是在這個被稱為劍橋的小鎮裡,遍佈了各個著耳熟能詳的著名學院,組成了劍橋大學。當然,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大門。而且,遊客要進入的話,需要另外付費。

第一站王后學院,是先後由1448年亨利六世的王后瑪格麗特和1465年愛德華四世的皇后伍德維爾建立,所以被稱為“Queens”用來代表兩位皇后。學院混合著中世紀和現代建築,風格也十分特別,橫跨康河兩岸,由著名的數學橋相連。

River Cam(劍河)是穿城而過, 連接起大部分歷史悠久的古老學院,從南到北,依此是:Queen's,King's,Clare,Trinity Hall,Trinity, St.Johns,Magdalene, 遠處則是著名的劍橋大學圖書館"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在劍河上泛舟輕蕩(Punting)是感受劍橋的傳統活動。

往前走一個岔路口就是“聖體鐘”(Corpus Clock),由約翰泰勒構思設計和出資百萬英鎊建造,歷經5年時間,2008年由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揭幕。這只巨大的金色蚱蜢被稱為“Chronophage"時間吞噬者。其軀殼表面是斑駁的金粉和血漿,意在提醒人們生命短暫。蚱蜢下顎每分鐘張合一次,眼睛則無規律閃爍!每15分鐘抬起毒刺,每小時致命一蟄,發出鏈條敲打棺材的聲音。LED等閃爍先慢後快,似乎在追趕時間。是劍橋必看景點之一。

國王學院,最初創立時只有1名院長和70名學生,全部來自伊頓公學。當時國王學院是專門為亨利六世所創的伊頓公學的畢業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學生。為了顯示國王的雄厚財力,學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偉壯觀的建築,而其建築群中最著名的當屬國王學院禮拜堂,它聳入雲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築風格已經成為整個劍橋市的標誌和榮耀。

英國教堂用垂直式花窗取代了法國橫向擴大的花窗,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國王學院禮拜堂。而扇形拱技術的應用為擴大花 窗提供了條件,該禮拜堂使得這項技術達到成熟。

聽聞多年,一睹真容,終於看到了靜靜躺著的刻有再別康橋詩句的石碑。中國人鍾情于劍橋,跟這吟唱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應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吧。傳說徐志摩當年所描寫的康橋景色,就在這附近,所以後人在此留下此石座以紀念這位來自中國,也讓所有中國人認識了劍橋的詩人。

三一學院是亨利八世在16世紀建造的,所以在學院大門口的門簷上還有八世的塑像。有趣的是,國王右手中本該持有的權杖,有一次被醉酒的學生爬上取下,插入了一根桌子腳,到現在,還有多少人為此津津樂道。而三一學院大門旁邊的,就是那棵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蘋果樹。當然,小小的蘋果樹不可能生存那麼長時間,這是一個移植過來的代替品,我們所需感受的,只是那種靈感改變世界的故事罷了。

與三一學院一牆之隔的就是聖約翰學院,1511年由亨利七世的母親Lady Margaret Beaufort創辦,也是劍橋最古老、最大的學院之一,建築群十分壯觀,還包括5個庭院,最出名的歎息橋也屬於聖約翰學院。

這首英倫情歌聽到這裡,

你有沒有動心捏~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