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爆紅20年的球鞋裡, 原來藏著黑科技

Yeezy、AJ、Air Mag……不少人天天都在忙著搶球鞋。但搶歸搶,其實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些球鞋除了造型以外,到底特別在那裡。今天黑鬼請來了資深Sneakerhead:XY質男,給大家講講爆紅20年的球鞋背後,到底藏著啥黑科技

復古球鞋現在仍然是大多數人日常穿搭的第一選擇,有人愛New Balance的增高顯腿長,也有人愛Stan Smith經典好搭配。然而有些復古球鞋持續走紅二十幾年靠的卻是腦洞驚人的黑科技。

就像這雙會自動系帶Nike Air Mag,每次它一出現,所有潮流媒體的頭條就都是它。

如果你問我既然它這麼紅,為什麼在街上沒看見過這雙鞋,我只能告訴你,最近的一次複刻,Air Mag創造了81萬港幣的天價!!會有人隨便把八十萬穿上街麼?

Air Mag能賣到八十萬,當然離不開自動系帶技術的加持,這種炫酷的黑科技,總是那麼吸引人,其實現在很多熱門的復古球鞋也都隱藏著令人嘖嘖稱奇的黑科技。

Reebok Insta Pump Fury (1994年,Pump氣囊&Hexalite蜂巢氣墊)

【Pump Fury與BAPE和Vetements聯名款】

誕生於1994年的Pump Fury儼然是現在Reebok的當家復古球鞋,和各路大牌聯名不斷,街拍也頻頻出鏡,差點就讓人忽略了,它本身蘊含的兩樣黑科技。

 Pump氣囊---鞋帶太麻煩,不如丟掉算了 

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Pump Fury根本沒有鞋帶這個東西,也絕對不是簡單的一腳蹬。但是,Pump Fury不僅沒有鬆鬆垮垮不跟腳,反而包裹性特別強。

這都要歸功於Reebok的Pump科技,這是一種能夠取代鞋帶的鞋面科技,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鞋舌上的充氣/放氣按鈕;隱藏在鞋面裡的大面積氣囊。

【鞋面上“盤根錯節”的突起就是氣囊】

【拆解後的氣囊本體】

按動充氣按鈕後,鞋內的氣囊就會膨脹,減少鞋面與腳掌之間的空隙,做到鞋面緊貼腳掌,而且氣囊也會跟隨你的腳型變化形狀,達到個人定制級的貼合度和包裹性。

而傳統的鞋帶則只能牽動鞋面的一部分,會產生更大的空隙,在運動中容易產生打滑等等現象,造成肌肉、骨骼損傷。

【按了十分鐘,他終於停了】

 Hexalite 氣墊---NASA都在“抄襲”的緩震科技 

Pump Fury的後跟上有一個小孔,從那個小孔裡看進去,能看見蜂巢一樣的六邊形結構,那就是Hexalite緩震氣墊。

不同於Nike的一體式氣墊,Hexalite氣墊採用了緊密的六邊形結構,這種結構能把衝擊力分散到每一個六邊形,達到更好的緩震效果,而且酷似蜂巢的結果也更加穩定,Hexalite在國內也因此被大家昵稱為“蜂巢氣墊”。

【更直觀的Hexalite氣墊】

Hexalite穩定的緩震性能,在90年代不僅僅是球鞋的黑科技,也為很多其他行業的緩震技術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他們在為太空船開發緩震裝置的時候,就借鑒了Hexalite的結構(然而好像並沒有付專利費)。

Puma Disc Blaze(1993年,飛碟系帶&超大閃電氣墊)

Disc Blaze 發售於1993年,現在也是Puma家最熱門的復古跑鞋,頗具未來感的外觀也讓它受到不少明星的青睞。而且,它的未來感並不是裝模作樣,而是有貨真價實的黑科技在裡面。

 Disc科技---旋轉,跳躍,我閉著眼 

Disc Blaze也沒有傳統的鞋帶,和Pump Fury一樣都是在鞋舌上弄了個按鈕,這個按鈕就是Disc(飛碟),旋轉它,鞋面就會慢慢緊貼你的腳掌,並且鬆緊全憑你控制。

相比於Pump Fury的氣囊,Disc更像是傳統鞋帶的革新。當你在旋轉Disc的時候,Disc會牽動鞋面上的線,從而帶動整個鞋面運動。

其實從日常穿著的角度講,Disc最大的好處就是:

1、旋轉就能“系鞋帶”;

2、跳躍也不會像鞋帶一樣散開;

3、閉著眼一扭就能調節鬆緊。

【Disc科技元年廣告】

 Trinomic科技---BIGER THAN BIGER的氣墊 

Disc Blaze的緩震技術又是蜂巢氣墊,Puma叫它Trinomic,雖然與Reebok的Hexalite都是六邊形結構,但是Trinomic的單個六邊形體積更大,外露的面積也大得十分霸氣。

其實兩者的緩震效果大同小異,都不是那種特別重的“踩屎感”,但足夠在運動中緩衝,走起來也不會那麼累。

其實拋開緩震效果不談,光是貫穿鞋底的閃電狀大氣墊,就已經足夠炫酷了,對於一個Sneakerhead來講,這麼大面積的外露氣墊,誘惑力可比赤身裸☆禁☆體的美人還要大。

adidas EQT Support(1993年,TORSION扭轉系統)

就算你沒聽說過EQT Support的名字也不要緊,你一定認識adidas 的三條杠Logo吧,其實這個經典的Logo就是當年EQT企劃的一部分。現在所有三條杠Logo的adidas產品,都算得上EQT的子孫。

adidas在八九十年代被Nike和Reebok這樣的黑科技運動品牌懟到生活不能自理,市場份額急劇下滑。為了止住這種頹勢,adidas從Nike挖過來了Air Jordan 1的設計者Peter Moore。

Peter Moore以科技為主導,打造了一系列高性能球鞋--EQT,而EQT球鞋中最重要的科技就是TORSION。

 TORSION---從逛街到跑馬拉松都離不開 

與其他幾家專注於緩震技術不同,adidas另闢蹊徑,TORSION技術看不見摸不到,但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沿用至今。

在詳細說TROSION技術之前,想先問問大家,有沒有過逛街久了足弓疼,有沒有過在平地上崴腳的經歷?其實這都怪你的鞋底。

一塊平板的鞋底(就是板鞋那種),在運動中產生的橫、縱向形變都不足以緊貼你的腳掌,就會給你的足弓造成很大衝擊力,並且無法及時保護腳踝,所以才會足弓疼,平地也能崴腳。

TORSION系統則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產生,它在球鞋的中底搭了一座橋,讓前後掌可以獨立運動,在運動中產生足夠的形變緊貼腳掌,時時刻刻為腳掌提供保護。

不得不說,這些來自20多年前的黑科技真是腦洞大開,說了這麼多,現在就手癢,好想來一雙Pump Fury來回充氣放氣玩一玩,再來雙Disc Blaze扭一扭。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