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為數碼片調出膠片色”這個問題我從3年多前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就找了各種教程來學習,後來自己也玩了真正的膠捲攝影,從135到120。
回頭看看,很多教程就是在混淆視聽,什麼暗部發青發綠,高光偏某個顏色,都挺害人的。尤其像我當時還是一個剛入門的小白,走了不少彎路。
目前大眾認知的膠片色大多是sp3000(多數)和諾日士掃描器(少數)掃描出來的顏色。但是如果有朋友玩過膠捲攝影的,是否發現最便宜的12一卷的c200和貴一些的portra160甚至400用sp3000掃出來的顏色基本上差不多?那為什麼還有人拼命的買50一卷的portra400呢?
嘿嘿,這裡我先挖個坑,不做過多關於“不同掃描器對膠捲的顏色影響”這個問題的解釋。
那我們先來看看傳統認知的膠捲色,以下是我選了一些近幾年用膠捲拍攝的照片:
▲ektar100,sp3000掃
▲富士pro400h,sp3000掃
▲xtra400,sp3000掃
▲xtra400,諾日士掃
▲pro160,sp3000掃
▲portra400,sp3000掃
▲ektar100,sp3000掃
▼
所謂膠片的味道,我認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厚重”,那這樣的厚重的秘密是什麼呢?答案其實就在暗部。除了sp3000的掃描出來的顏色,也給大家看一下其他掃描器如哈蘇、愛普生掃完經過較色的圖:
▲以上三張為電影卷50d拍攝,哈蘇x5掃
▲以上三張為愛普生v850掃,ektar,portra160拍
▼
我在數碼調色過程中,會在兩種情況下調膠片色,一種是陰天片,一種是靜物。先給大家用數碼片轉膠片色:
▼
幾張紀實片:
▼
某個晚上,一個朋友發了一張最近在雨天拍的一組寫真,我手癢跟他要了原片花了3min在LR裡轉了一下,正好非常符合這篇教程的主題“如何為數碼片調出膠片色”
老規矩,上原圖和最終效果圖: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個片子我真的只是在LR或ACR裡就調完啦。
▼
繼續往下說之前我要先聲明幾件事情:
1、絕大多數人認知的膠片色都是一台叫富士sp3000自帶的預設掃出來的最終結果;
2、膠片色沒有統一的顏色標準,是根據不同卷的發色決定的,想看真正的膠片色可以試一下哈蘇、愛普生這一類掃描器,不過你可能會失望;
3、所謂暗部發xxx色,高光發xxx色就是膠片色是騙人的;
▼
OK,我們繼續說。
我當初玩膠片的初衷非常簡單,我不會後期,我覺得用膠片拍出來的“原片”就那麼好看。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當初一樣,是這樣進的膠片坑?
可是到後來我發現,所謂膠片的原片就是bullshit,不要騙自己了,你只是把你的後期交給了店家或者說交給了一台叫SP3000的機器。
那有人要問,到底什麼是膠片色?從我個人的拍攝膠片的經驗和數碼後期的經驗來看,要為數碼片調出膠片色,最核心的問題不在“色”,而是“暗部”的灰度。
膠片色後期的最重要原則“暗部要厚重”。
▼
第一步,老規矩,先分析一下原片問題,曝光不足,簡單,提曝光。提完曝光後找回暗部資訊,找回高光資訊,記住“高光不曝,暗部不死”。
▼
第二步(很重要,可以拿小本子記一下了)
這次我請出我們的調色之王——曲線。牛X的人,只用曲線就能調出任何顏色,我不牛x,只能告訴你,數碼片膠片色的核心步驟就是曲線。
你需要記住一點的是“暗部加灰”,為什麼要加灰,我說下我的理解。加灰是為了讓照片的暗部資訊更加靠近中間調,中間調的資訊更接近暗部。再簡單點說,如果正常照片的高光、中間調、暗部資訊值是1,1,1的話。加灰之後,暗部的值可能就是1.5。
再記住第二點,“灰中要找回對比”,所以RGB曲線也是一個小的"s"。
你們可以看一下自己LR裡vsco的膠片預設的曲線是不是也差不多是這樣?
請再記住第三點,“顏色曲線的形狀一致”,這一步是為了讓暗部的顏色更加豐富、更加厚重,至於為什麼形狀要一樣,主要原因是曲線控制某一種顏色的精細化程度太高,如果想要暗部偏某一種顏色可以通過分離色調和相機校準來實現。
▼
好了,到了這一步,再來看看片子的問題,我看到的是“人物和後面的樹膩歪在了一起”,整體像一個平面,缺少空間感,下一步用HSL來把他們的層次拉開些。
第三步:通過色相讓綠色更青一些,降低一些綠色(大樹)的飽和度,提升明度讓它們遠去,拉開妹子和後面環境的空間,妹子的雨披是藍色的,稍微有些搶眼,通過降低藍色飽和度處理。這張圖的臉部高光較多,我對橙色還稍微降低了點明度。
▼
第四步:在分離色調中給一些黃綠色,讓樹的黃色多一些,生機盎然一點,我們這裡依然不對高光加任何顏色,記得嗎?高光要乾淨!
▼
第五步:利用相機校準再稍微拉開一些膚色和環境綠色,藍原色多一些,補一點飽和度進去。
▼
第六步:進PS,磨皮、液化、修下次,疊素材,出片。這張妹子底子不錯,進PS之後只是做了銳化和疊素材~
(原片提供者 原方的遠方)
- End -
▼
作者介紹
陳星星
走質不走量的獨立攝影師
不聰明卻很努力的“攝影地才”
▼
攝影類的乾貨和小助手,
你隨時都可以帶走。
Airphoto
定義新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