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相機,人人攝影都會接觸構圖,但是我們要確定自己學的是不是假構圖?
什麼是構圖?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攝影師,無論是用大畫幅拍照或是手中的手機拍照,構圖幾乎成了每一個拍照的人必然會關注的主題。在這篇文章中我並不想像教科書一樣來對“構圖”進行定義,但還是有必要對它的意義做一些探討的。因為我發現,很多初學者之所以很快走向了學習攝影的死胡同,就是因為對構圖的理解有偏差。
如果顧名思義的話,“構圖”一詞很容易被理解為“構成圖案”,“組成畫面”的意味。這個詞在英文中為“composition”,和作曲、作文、構成是同一個詞,就是將各個部分組合起來,形成一件作品。對於作曲,這些東西是音符、樂句、樂段;對於作文,這些東西是詞語、句子、段落。
我認為,構圖主要是研究這些問題的:
一幅照片中有什麼東西?
這些東西是以怎樣的形式呈現的?
這些東西表達了什麼意思?
《攝影的藝術》一書的作者Bruce Barnbaum這樣定義構圖:“對藝術作品各個部分的佈局,以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大家可以仔細體味一下這句話,接下來我們來談論如何破局構圖,以及如何防止走入學習構圖的僵局。
▲ 韓松,柏林,iPhone 7p
江湖上常見的“構圖法則”
快速流覽江湖上的構圖法則,然後快速忘記它們。——這是我對於學習攝影(無論手機還是相機)的一個忠告。
許多人接觸拍照都從手機開始,大家都抱著“拍著玩玩”的心態,因此都急於找到一些淺顯易懂、能馬上上手的的“法則”來用。因此,一些零零散散的構圖法則就應運而生了。江湖上常見的構圖法則有這些:
三分法
大名鼎鼎的“三分法”告訴我們,相機的九宮格會有四條線和四個交點,把主體放在這些地方會得到好的照片。
▼
引導線構圖
引導線構圖讓我們尋找到線條,並且試圖讓這些線條的方向指向我們要表達的重點。
▼
框景式構圖
框景式構圖告訴我們應該尋找各種“景框”以強化主題,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
中心式構圖
將想要表達的主體放在畫面正中央,以獲得較為主題突出,平衡感強的效果。
▼
對稱式構圖
用強烈的儀式感和中心感來抓人眼球。
▼
對角線構圖
讓元素的結構呈對角線分佈,以獲得較有動態的照片。
好了,先列舉了這麼多,並且每一種構圖法則都給出了自己相應的手機攝影作品。如果你是初學者,是不是還是覺得挺有道理的?於是你可以拿起手機馬上去實踐:將花朵放在三分點上、透過窗框去拍遠處的景色,拍下斜著的東西以連接對角線……但時間久了,總覺得走向了死胡同,好像哪裡不對。我的觀點是,從來不過分排斥,但也不推崇單純學習上面的“構圖法則”,因為它們有許多弊端:
首先,他們都有馬後炮的嫌疑,儘管照片的結果可以套用在“三分法”“中心式”的構圖分析中,但這並不是拍照人創造的目的。
例如上圖這張巴賽隆納小巷光影,我拍攝的時候才不是想要一個三分法呢,只是覺得把母親放在右邊一點的位置能夠獲得完整的影子而已。類比作文(composition),我們總不能提筆不去想“要說什麼”,而是一來就說呀我今天要用一下排比句!
其次,它們都只關注拍照中各個元素的“位置關係”,而“位置關係”只是構圖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攝影的開始,很多照片看起來比較好,有可能並不是“位置關係”好,而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例如我獲得IPPA人物類金獎那張照片,所謂的“中心式構圖”根本不是這張照片的精髓,我認為這張照片的精髓在於動靜結合以及和諧的色彩。
▲韓松 / 攝 iPhone5c,
2015年全球iPhone攝影大賽人物類金獎照片
再一個,上面的構圖法則為了迎合大眾,刻意將複雜的攝影要素簡化,具象化,是一些比較實用的但是碎片化的技巧。這直接導致了許多朋友用別人照片的結果當成了自己照片的目的,套用各種“元素的位置關係”,而不從最後的結果來審視,從而陷入了構圖的僵局。
所有攝影家一致認可的唯一規則是,”一切法則都註定要被突破!”
我認為,通過類似上面的構圖法則,入門一下“擺放畫面元素”的方法,是能立竿見影的,但隨後就應該忘記他們。不然,你可能會在A公眾號學到“黃金構圖法則8條”,又會在B公眾號學到“不得不知道的構圖法”——網格構圖、三角形構圖、水平線構圖……以及各種你能想到的形狀,甚至任何一張照片,都能“分析”出一種構圖法則,“有理有據”地擺在你的面前——但還是不會拍。
從學習法則到經營畫面
所以我認為,構圖不是公式,套用會讓人陷入僵局。但這並不意味著拍照不需要章法。拍照要獲得良好構圖,更重要的在於學會經營畫面的原則,並用自己的手段去實現它。下面是自己關於經營畫面的一些心得,作為抛磚引玉。
首先我們還是從關注畫面裡的“位置關係”入手。
01
關鍵位置值得被關注
例如對稱軸、水平線、中心點,當然也包括三分點等位置,這些位置在畫面的幾何中心,天然控制住了一些結構,天然容易被關注,把主體放在這些位置很容易強調出來。江湖上的構圖法則並非一無是處,他們還是很好地整理了一些“關鍵位置”。我翻看了近幾年IPPA獲獎的照片,發現竟然有一半左右的照片,畫面中的主體元素都與關鍵位置有關。
▲ 三分點,中軸線、中心點都是值得被關注的“關鍵位置”
▲ 想拍下女孩兒和一隻鳥,可是把他們放在什麼位置呢?或許“關鍵位置”是很好的選擇
02
視覺平衡原則
就像杠杆一樣,一些畫面看起來舒服,是因為我們能感覺到畫面上的東西是平衡的。例如畫面左邊有個東西佔據了很大的比例,那麼右邊最好有個東西能幫我們“拉一拉重量”會看起來舒服一些。舉個因為不平衡而看起來不舒服的照片吧,這也是手機隨拍中常見的角度,在街道上斜著拍下建築,似是而非。而每張照片都必須要看起來很平衡嗎?未必。例如這張人物照,單純的背景,人物被安排在偏左的位置,未嘗不可。“重量平衡”並不是一個構圖的目的,而是經營畫面需要體會的一種感覺,要儘量對這種感覺做到可控。我認為控制住了平衡感,也就控制住了畫面的大體結構了。
直接以例子來說明吧:
▲ 三個人物,有大有小,去掉其中任何一個畫面似乎都會有些不穩。它們之間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就像是杠杆原理一樣。
03
聯繫原則
大多數的攝影場景都不止一個元素,而經營畫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表現元素之間的某些聯繫,這樣有利於凝聚畫面,讓我們覺得他們是一個整體。這種聯繫有很多種,可以是明顯的,例如重複、對比等等,也可以是抽象一點的,例如意義上的。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找到重複的元素是最簡單直白的“聯繫原則”了
▲ 樹的影子和人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呼應關係
04
意圖原則
我到底要表達什麼呢?
歸根結底,我們經營畫面還是要從自己的表達意圖出發,找到畫面的興趣中心,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而非一開始就想我要用什麼法則什麼手法來表達——那是結果,不是目的。
▲ 一個圓,它要表達得東西是什麼呢?
例如,同樣是拍車窗外,這一張照片的意圖是“濕漉漉”的雨天,那麼我會用各種展現濕漉漉的元素,如水珠等來強化主題,模糊的人物意象只作為襯托;而另一張照片,我想要表達的是窗外的人物,儘管也是有水珠的玻璃窗,但人物的形象要更豐滿了。
▲ 水珠是意圖表現的重點,人物是襯托。
▲人物是意圖表現的重點,所以他清晰、比例大,沾滿水珠的車窗只是“畫布”一般
《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沒有專門陳述構圖法則,而是反復強調了三個原則。《攝影的藝術》提出好的構圖需要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統一的思想,簡單性。他們不謀而合,道出了經營畫面的原則,這是更高屋建瓴的經營畫面的真諦。
05
要有一個主題
回到構圖的定義,它需要有“統一和諧的整體”。寫文章也是一樣,我們需要有一個中心思想。哪怕是散文,也講求形散神不散——當然這是另一個境界了。會有朋友說,我用手機攝影拍照,不就是圖個樂,拍“好看”自己高興就行,用不著設定什麼主題啊思想啊什麼的。其實主題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我們有意識無意識都會遇到。
▲在擁擠的人群中,我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下方的女子與演奏倍大提琴的男人的“對比”
06
要有合適的方法將觀眾的視線引向主題
這是《紐攝》三個原則中的第二個,也是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書中列舉了許多方法,主要有通過佈局突出重點(其實就是三分法、中心式等“關鍵位置”)、通過物體大小比例突出重點(額,越大越重點,甚至可以大到驚人)、通過畫框搭建來突出重點(和框景式構圖類似)、以及通過光線來突出主題、通過彙聚線條來突出主題(類似於引導線構圖法)、通過母題重複來突出重點、通過動作來突出重點等。
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其實江湖上的構圖法則都能在紐攝裡面找到一些依據。只不過再次提醒大家,用到一些法則的時候,想像用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小小的人影是我想重點突出的,因此他出現在鐵桁架間隙是最好的拍攝時機,影子的方向也暗示了這個畫面的重點。在這裡“框景”和“引導線”共同作用,強化了主題
07
畫面要簡潔
《紐攝》提到了我們要讓畫面簡潔,儘量減少干擾主題表達或分散觀眾注意力的元素。《攝影的藝術》也提出了簡單性,並且認為對於初學者來說,構圖越簡單,越容易控制和指引讀者的注意力。近年在手機攝影票圈刮起了“極簡攝影”的風,從畫面展現的角度,也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端正、簡單、乾淨俐落而地拍好一個東西,表達好一個主題,往往能呈現出人意料的效果。
▲奧地利邊境的風力發電廠,我覺得地面部分有些大,畫面還不夠簡潔
▲裁掉了一部分地面,只表現風車,主題更突出了。調高了一些飽和度,讓風車的剪影更加突出了,畫面更顯精神和簡潔。
- End -
▼
作者介紹
韓松
微博@原畫冊
手機攝影師
旅行者
尤其擅長街頭人文類題材作品
“原畫冊”攝影工作室的創立者及首席攝影師
作品曾獲得全球iPhone攝影大賽人物類金獎
MPA,MIRA手機攝影大賽優秀獎
2015Arcaid images最重要佳建築攝影獎(使用中的建築)
攝影類的乾貨和小助手,
你隨時都可以帶走。
Airphoto
定義新視覺
更多精彩等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