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麥當勞化
苗曉霞
讀過一本小書叫《社會的麥當勞化》。麥當勞化,就是指麥當勞從生產到銷售中所追求的效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可計算性、可預測性和均質化,還有以非人的技術代替人的非人性化。
到荷蘭旅遊,在機場大開眼界。荷蘭航空公司已經全面實現了機器代替人工。辦理登機牌時先用護照在機器上掃描一下,你所乘坐的航班資訊就全顯示出來,你再輸入座位的選擇,登機牌就印出來了,非常簡單。托運行李也是自助服務,你把行李放到一個有塑膠罩的傳送帶式磅秤上,磅秤的左手邊有一個小螢幕,然後掃描你的登機牌,列印行李資訊條,再把資訊條纏在行李把手上,再確認,塑膠罩就會自動蓋上,然後送走你的行李。“讓顧客去工作”是麥當勞最初發明的。在麥當勞裡,顧客自己領取食物、自己收拾碗碟,並不覺得有何不妥,反而覺得是一種美德,推而廣之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麥當勞化的核心就是效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深圳,曾有很多中學生為能在麥當勞打短工而自豪,因為在當時的中國效率是時髦。麥當勞提供的具有均質化、可計算性、可預測性的各種食物,提高了效率。但是當年麥當勞唯一沒有做的就是讓顧客向機器購買食物。
前不久我在香港九龍塘又一城看電影,走進很久沒有光顧的麥當勞店想吃一餐,一進去就傻眼了,立在你面前的全是冷冰冰的機器,想找店員問問如何使用,那些店員都站在高高的檯子上,只管發放食物。顧客在機器上選擇食物、付款,浪費時間也好節省時間也好都是顧客自己的事,店員只要集中時間快速給顧客配發食物即可。
麥當勞化伴隨的非人性化,現在已經浸淫到各行各業。銀行服務和日用消費服務都在積極往非人性化改變。比如銀行為了鼓勵使用網銀,網上各種交易收費都比人工服務便宜。與網銀網上付款相關聯的網上購物,更是這些年瘋狂發展的行業。
麥當勞化還有一方面就是均質化和非個性化。就拿我們的城市和住房來說,雷同的建築、街道比比皆是,各個城市都有相似的廣場、相似的體育館,相同的開發商興建的相同形狀、相同名稱的住宅樓。建築商所用的空心磚、預製板都是固定規格的,一棟幾十層的大樓建起來就像搭積木一樣容易,半年就能壘好。
社會的非個性化趨勢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現在人們已經不再寫信,而是寫電郵,沒有了個性化的書寫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電腦印刷體。
其實麥當勞化所造成的結果並不是人人都喜歡的,但是麥當勞化卻一直被人們視為進步去追捧,正像麥當勞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多吃無益,但還是有很多人去吃,為什麼呢?我想可能還是因為只有“快”才真正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節奏。可是,我們真的只在乎快不快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