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讀吧】“細胞自噬”的奧秘

前不久,瑞典卡洛琳醫學院宣佈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理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或許有讀者會問,什麼是“細胞自噬”?

我們知道,動物細胞是一個三層結構:最外面是細胞膜,中間是細胞質,細胞核被包裹在最裡面。大部分功能性細胞器和生物分子都懸浮在細胞質中,很多細胞活 動也都在細胞質中進行。而自噬作用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細胞活動,即“自己吃自己”。細胞也會餓,一旦餓了沒東西吃怎麼辦?挑自己身上不太重要的東西填飽肚 子。那麼,它是怎麼吃的呢?

在回答這個問 題之前,筆者先給大家講一個“驚悚故事”。細胞就好像一個小村莊,村裡住著許多人,他們各司其職,一起維持村莊的運轉,這些人就好比細胞裡的細胞器。可 是,總有些職位形同虛設,總有些人無足輕重。比如其中一個書生,什麼也不會幹,還常常把事情搞砸。有一天,書生遇到一個美麗的妖怪,並隨她回了家,然後他 就被美麗妖怪的外婆吃了。這個外婆相當於細胞裡專門“吃東西”的溶酶體,而送東西給外婆吃的美麗妖怪,就相當於細胞裡的自噬體。

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首次觀察到細胞能夠將自身內容物裹入膜結構中來破壞它們,形成的囊泡結構(自噬體)被運輸到再迴圈小泡結構(溶酶體)中進行降 解,研究者將這種現象定義為自噬。後來,大隅良典利用麵包酵母鑒別出編碼自噬作用的關鍵基因,進一步闡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機制,並且發現人類的體細 胞中也有類似機制,而且更為複雜。

那麼發現細胞自噬有什麼用呢?

以前人們覺得,細胞實在沒啥吃的才會從自己身上找吃的,但後來發現,無論有沒有吃的,細胞都會“吃自己”。生理生化反應多且複雜,經常產生大量殘渣,致使細胞活動受到影響甚至停滯,此時自噬作用可以將淤積在細胞質中的蛋白質等代謝殘渣清除掉,恢復正常的細胞活動。

有研究表明,不論自噬過程啟動過慢還是過快,或者出現功能障礙,後果都不堪設想。即使自噬系統的運轉一切正常,仍可能對人體不利。比如,當癌症病人接受 放療及化療後,自噬系統可能救活奄奄一息的癌細胞,使癌症無法根治。總之,細胞的生老病死跟自噬有很大的關係:吃多了不消化,吃少了累積垃圾多,都要出問 題的。

瞭解如何控制細胞自噬作用,對於人 類治療疾病甚至延緩衰老都有重大意義。實際上,目前對自噬的研究還局限於酵母或者哺乳動物細胞器裡,對生物體發育過程中自噬是如何被調控的,特別是人體中 的機制,我們所知甚少。自噬和疾病的關係,學界只是觸及一些皮毛,距離轉化到臨床藥物就更遙遠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24日今晚報副刊,作者:李榮榮)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