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結林著《下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過?》
從前的作者,別管寫到什麼程度,多少都得有點文化作支撐,不像今天的寫手,只追求“爆紅”。這位作者號稱“人生規劃師”,你別笑,這可是個正兒八經的職業。如今庸俗成功學氾濫,不少人都想被規劃規劃,走向“成功”呢。
●白先勇著《昔我往矣》
1961年,白先勇散步碰見16歲的陳平,後者慌亂跑掉,她剛在白先生創辦的《現代文學》上發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從此,陳平從自閉症裡走出來,走上文學之路。陳平就是三毛。《現代文學》發掘培養了大量作家,成為臺灣文學重鎮,白先勇功不可沒。這部集子,可視為他的自傳。
●劉勃著《讀罷春秋不成歌》
通俗講史類著作總讓人提心吊膽,畢竟以三俗姿態迎合大眾口味者並不少見。此書卻有不少乾貨,寫法也活潑風趣。它本身是為沒有多少文史知識的學生而作的講稿,但知識夠硬,姿態夠低,再夾帶一點足可以澆自己塊壘的私貨,倒也對得住“《讀庫》專欄作家”這塊招牌。
●[奈及利亞]沃萊·索因卡著《獅子與寶石》(邵殿生、周永啟、蔡宜剛等譯)
索因卡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作家,他的詩歌寫得不錯,但主要成就還是戲劇。此書收錄其較有代表性的戲劇八部。在自由空氣稀薄的地方,文學不可避免地擔起了伸張正義的責任,索因卡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作家寫作要反映社會現實,要對社會進行反思,並努力將現實往前推動幾步。”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20日今晚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