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讀吧】“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到底嘛意思

《論語》裡有一名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筆者曾望文生義,以為此語中的“人無遠慮”與“必有近憂”是因果關係,即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會有眼前的憂患。現今有許多《論語》版本的解釋即如此。

為什麼一個人不為將來憂慮,就會有眼前的憂患呢?倘若如此,那麼這句話反著說也成立:如果你不想有眼前的憂患,你就必須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先發愁才行……

我以為,孔夫子這句話的前後兩部分確是因果關係,不過與前面譯文不同的是:“人無遠慮”是果,而“必有近憂”是因。也就是說,一個人為什麼沒有對未來做長遠打算呢,因為他鼻子底下的難題都難解決,所以根本沒心思和精力去籌畫未來如何如何。因此,我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之所以沒有“遠慮”,必定是因為他忙於“近憂”,而無暇顧及未來的事情;就像眼前還發愁沒飯吃的乞丐,根本不可能籌畫過年的吃穿一樣。

筆者還查閱了天津市古籍書店印行的《四書五經》“宋元人注”本。此書在“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之後的批註中寫道:“蘇氏曰,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皆為無用之地,而不可廢也。故慮不在千里之外,則患在幾席之下矣。”我理解此處的意思是說:“蘇氏說,人走路時,除了腳踩到的那一點兒地之外,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沒有用,但又不可廢棄了。因此人們的思慮並不在千里之外,首先應考慮的是眼前與吃飯(桌子)、睡覺(炕席)有關的事。這也就是說,人可以不“遠慮”,不為那些沒影兒的事操心,但必須“近憂”,為眼前的困難思慮解決的辦法。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19日今晚報副刊,作者:己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