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一些落馬貪官的“懺悔錄”:說什麼“身不由己”,說什麼“環境使然”,更甚者還說“害怕領導打擊報復而被動屈從”。著實荒誕可笑得很,它讓我想起兩則有關正氣的小故事。
《唐國史補》記載:李廙擔任尚書左丞相,有清廉美德。他的妹妹是劉晏的妻子。劉晏當時任職戶部,李廙請他到家裡一聚。劉晏看到李廙家的門簾子十分破舊,就命令手下暗中測量門的長和寬,然後用沒打磨過的竹子編成簾子。劉晏想過後將其送給李廙。但後來,劉晏多次帶著門簾去李廙家,都不敢提這件事就離開了。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個“河間生”。河間生交上了狐狸朋友後,就跟隨它採用隱身術偷吃偷喝。他看見紅衣人桌上的金橘,讓狐狸去偷。狐狸說:“此正人,不可近。”俗話說“邪不壓正”,“正人”連鬼神都要懼怕三分,何況小小的狐狸呢?真佩服正人一身正氣所帶來的威懾力量。
李廙又何嘗不是“正人”呢?其清正廉潔的凜然正氣,使他的親妹夫想送他個粗竹門簾也“三攜至門,不敢發言而去”。蒼蠅不叮無縫蛋,“公生明,廉生威”,正氣護體,就不會招來一身騷。明代廉吏于謙曾有一詩:“剩喜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內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臥,閑閱床頭幾卷書。”于謙45歲生辰時,沒人給他送禮。他感到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像李廙、於謙這樣的正氣凜然之人,使送禮行賄者心生忌憚,想都甭想,當是“廉潔自律”的至高境界了。
那些落馬的貪官,找些客觀理由,說些騙人的鬼話,希望得到人們的同情。人們不但不原諒,還當作笑料。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心不正,身不正,都落馬了仍搖尾乞憐,渴盼從輕發落乃至脫身。這樣的人,活脫脫的跳樑小丑;己身不正,缺少“免疫力”,“正氣”跟他們不搭界。
打鐵需得自身硬。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領導幹部尤其要善於“煉就‘金剛不壞之身’”,養浩然正氣。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18日今晚報副刊,作者:劉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