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中文譯名“亢奮的”
Nike用這個首碼命名了許多球鞋,這些球鞋也和所綴之名一樣,讓穿上它的那些籃球少年在場上更具爆發力,也更加自信。
說實話,在現在(2017年),唯一堅守的Hyper家族成員也就只剩下Hyperdunk還在不停出新,而那個輝煌的2010-2013的“Hyper”時代,似乎也離我們很遠很遠了。
Hyper曾經是個多大的家族,而究竟有多少成員在歷史推進的潮流中慢慢消失呢?這個系列或許會給你答案。
Hyperflight(2001)
念起來也許有些拗口,但是如果我們說到“街舞風雷”,大家也許就會有些印象,甚至可以說是記憶深刻。
為了對抗當時風風火火的AND 1帶來的街球熱潮, Nike推出了以“風”、“雷”為概念的籃球鞋。“風”即Flight,強調輕質,在為後衛球員提供足夠強度保護性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輕重量以增加靈活性;“雷”即Force,反之強調保護性,所以也就更適合鋒線球員穿著。
當時的第一雙“風”概念的實戰鞋款即是這雙Hyperflight,伴隨著代言人“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在球場上宛如神跡的運動表現,Hyperfligt也被鍍上了“街球好鞋”的金衣。鞋身全部採用漆皮製成,薄薄的外底與鞋面渾然一體,搭配僅有的兩根支撐條構成了當年最輕的這雙球鞋。因為絢麗的顏色推出以及鞋型的簡單炫酷,這雙鞋在當時獲得了極大的人氣,而也是正應如此,它的耐用性問題也讓很多保守的“重戰士”球員無法接受。
2013年,Hyperflight在複刻原版的基礎上,推出了帶有全掌外置zoom的版本——Nike zoom Hyperflight。依舊是絢麗簡單的的外形,但是搭配“看起來就很重”的外置zoom總讓人覺得無法接受,系列的推進就此了結。
Hyerdunk(2008)
這裡我們就簡單提一下Hyperdunk這個“至今仍然活躍”的家族成員吧。
依舊是以“減重但是保證腳感”為主的設計,Hyperdunk從誕生起就作為Nike的團隊實戰鞋款最高水準誕生在大家面前,十年如一日地為所有實戰球員提供最適合的團隊球鞋。
當然,隨著時間推進,Hyperdunk也在不停變化。2008-2011的固態飛線時代,到2012-2014的Lunar中底時代,再到現在的“鞋面細分,科技按價格分區”的時代,Hyperdunk也開始慢慢成長進化,成為了很多消費者購置實戰鞋時永遠不會錯的選擇。
Hyperdunk2017這次採用了新的React緩震技術,但是因為尚未發售,究竟表現如何我們還無從得知。這雙全新的Hyperdunk是否能成為Huperdunk下一個時代的開啟者,也請大家拭目以待。
Hyperise(2009)
Hyperize誕生於2009年,本來更應該被叫做Hyperdunk2009的它在配置上依舊延續了Hyperdunk08前掌Lunarlite+後掌zoom+Flywire鞋面的配置,使得腳感也不會比當時的Hyperdunk08差上太多。
不過,因為Hyperize的包裹性較差,市面口碑也就沒有Hyperdunk08那麼好。雖然之後也推出過為中鋒/大前球員準備的Nike Air Max Hyperize,也依舊沒有挽回太多的口碑。Nike在之後也學了乖,不再給球鞋亂起名字,次年推出了Hyperdunk 2010,將這個異常成功的團隊鞋系列延續至今。
Hypermax(2009)
和Hyperize同年誕生的師兄弟,比起Air Max Hyperize,這雙全掌Air Max氣墊的實戰鞋或許才是Hyper家族最早的“純中鋒鞋”。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這雙Hypermax也算是Hypermax家族中的“異類”。因為全掌Air Max氣墊而變得笨重的外形,像是Air Force 1 High一樣的綁帶都讓這雙鞋和它其他的家族成員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Hyperfly(2010)
Hyperfly的出現短暫而無聲,原因只有一個——它太平凡了。
外側Flywire搭配內側皮質鞋面使得球鞋的外形中規中矩,緩震上則是後跟Air Max+前掌Phylon的搭配。低幫的鞋型加上中端價位的配置,也讓他和同年的Hyperdunk 2010 Low相比輸了一截。
也許,Hyperdunk的光輝,往往也是早期很多Hyper家族成員沒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