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10級,
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
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
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
我知道少壯要努力,
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以上這句句紮心的歌詞,來自一位9歲男孩在江蘇衛視《歌聲的翅膀》中唱的原創歌曲。歌中的字字句句,都戳中了現場的評委和無數家長,不少孩子更是對此深有共鳴。
唱歌視頻在網上流傳後,
大家對此也發出了諸多感慨。
有被戳中心聲的
▽
@邱晧一:居然看哭了,紮心。
@趙勤奮_:96年的阿姨居然聽淚目,雖然你9歲,但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存在,你唱的也是我們的心情。
@做真實的自己不做虛偽的自己:唱出了所有孩子的心聲。
有反對父母壓力教育的
▽
@陳柳丁yu:小孩子本來就不應該有太大壓力,童年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我的名字叫孫悟空:希望我爸媽能聽到這首歌,別老是給我弟那麼大的壓力。
@YuSherryYu:大家只是單純聽聽孩子的歌聲和心聲,是年輕父母的聽完再好好反思一下吧。
@騎著馬去旅遊Yer:看完這個可能很多人都會沉默吧,有時候大人的攀比真的比得上孩子真正的快樂嗎?
卻也有對壓力教育表示支援的
▽
@精神重度分裂患者: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我來說,其實有點後悔沒有讓父母在小時候多給我些壓力,所以錯過了最重要的人生的路,很多大人在長大後會後悔會遺憾,因為小時候不懂事,把一切都看的很無所謂,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跟別人相比差了多少,我覺得小孩是該有壓力的,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CroCo-Dile:我的童年倒是挺後悔沒學點什麼了,長大了才發現同齡人會這會那,其實好生羡慕,無憂無慮又能怎樣,以至於我現在都對我十歲之前沒什麼記憶了。
@從零開跑:要童年,將來怎麼辦!競爭是殘酷的!
雖然大家各有觀點,但看得出大家對兒時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言論印象深刻。
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家孩子作比較,是家長們最常見的做法,以比較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努力上進,其本意無可厚非,但家長們可能忽略,自己不合理的比較行為,卻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
你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面子
也許很多家長不太願意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培養孩子很少是為了孩子,多是為了自己。
最近網上有四位媽媽曬出了自家孩子的培訓帳單,這四位媽媽的孩子分別處於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階段。
△ 幼稚園孩子在課外報了拉丁舞和藝術體操兩門課
△ 小學孩子的興趣班更多,大提琴、滑冰、籃球、畫畫都齊全了,一年下來光是興趣班就得花費2萬元以上
△ 初中,大部分興趣班換成了課外輔導班
△ 高中,基本上都是輔導班
高額教育費用的背後其實是孩子時間被各種補習班填得滿滿的現實。如果說初高中孩子因為面臨升學壓力,而不得不進行補充學習,那以犧牲孩子個人時間為代價給幼稚園,小學孩子報大量興趣班的做法,有多少是因為家長單方面的焦慮和“面子”呢?
多少家長以愛孩子的名義,實際上是為了讓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為了不讓自己在家長會上丟臉,為了在同學會上可以吹噓,為了完成自己當年未實現的夢想,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遺憾……
而孩子內在的需求與心聲,家長們是否知道?
實際上,家長在不對自家孩子做正確認知的基礎上,不斷鼓吹別人家孩子有多優秀的同時,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其產生自卑怯弱的心理,還容易強化孩子的攀比心理。
而孩子的攀比心理則有可能會反作用于父母,以類似“別人家的父母都會給他零花錢”來堵得你啞口無言。
“作比較”,也該有技巧
那是否不拿孩子作相互比較,就意味著孩子不會努力呢?當然不是這樣。下面正是團長想說的重點。
家長必須要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終究平凡。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實際上日本的孩子在面臨這個問題時,往往會回答,長大了想當電車司機、麵包師、清潔工……
而中國父母要是聽到這類“夢想”,會立馬覺得這孩子沒有志氣,沒有出息。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做一個普通的人,做一件普通的事,難道就真的不值得推崇嗎?
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一生都在做壽司,將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到極致,成為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三星主廚,展示出令人讚歎的“工匠精神”,靠的就是其背後決不妥協的信念和態度。
事無巨細,能將一件小事做到極致,一個再普通的人也絕不“普通”。
但是家長可能會說,孩子難免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到比較中來,那父母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
其實呢,家長也不必“限制”他去和別人比,“增多”可以比較的地方,來拓寬孩子對於“厲害”的定義更合適。
團長來舉個例子吧!
↓↓↓
如果孩子告訴你,“媽媽,小明今天又被老師批評了,他這次數學又沒考及格。”這時候你就可以說,“嗯,你的數學成績確實比他厲害,那你能不能告訴媽媽一個小明比你厲害的地方?”
孩子可能會說,“他籃球打得比我好。”
然後你可以接著和孩子討論,“對,衡量一個人‘厲害不厲害’有很多方面。如果以後你覺得別人比你厲害的時候,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地方也比他優秀;如果你覺得有人不如你的時候,可以想想,他有沒有什麼地方比你優秀的。我們不需要所有的地方都比別人厲害,每個人各有各的優秀,幾個人湊在一起就能很厲害了!”
其實孩子在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內心深處也是有比較意識的,並會自覺地以此來驅動自己。“我能比別人強”是大部分孩子最直接能感知的源動力。
所以,家長與其盲目拿別人家孩子來與自家孩子做比較,還不如捕捉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堅持下去,幫助他在自己的興趣點上走得更遠。
文 | 淡淡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