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今天一上班就哎呦哎呦地叫,說自己左肩膀疼,問她怎麼了,她開玩笑說昨晚上打孩子打的。原來她兒子今年7歲,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可謂“狗都嫌”。這不,回家也不寫作業,鼓搗鼓搗這,弄弄那,把家裡的一個花瓶不小心碰碎了,還梗著脖子不認錯,小趙氣得直接把孩子按倒,開始揍,結果一不小心使岔勁了,把自己肩膀給抻了。她說完之後,我們都笑了,說她自己找的,至於嘛一個花瓶,還打孩子。她歎氣說,你們不知道,就揍他好使。
她這句話使我想起我們的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國,父母揍孩子仿佛是個傳統一樣。不聽話,打;學習不好,打;犯錯了,打。好像只要揍了孩子,所有事情都會解決一樣。隨著法律的健全與普及,讓我們知道隨意的毆打孩子即便是父母,這種做法也是違法的。家長們苦惱了,說不聽,打不得,到底該怎麼教育“皮孩子”?
首先,很多所謂的“皮孩子”只是出於一個狀態,少兒到少年的狀態,他們精力充沛,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喜歡探索,自尊心又增強了。所以,在課餘時間,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去踏踏青,探索一下大自然,或者去天文館之類的地方,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並且在此同時增加了孩子的知識。
其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自尊心很強,隱約還有點叛逆。所以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耐心的坐下來講道理,如果犯了錯誤,指出來,並約法三章,如果做到了,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會比揍一頓的效果更好。
最後,此時的“皮孩子”模仿能力最強,包括說話的用語,為人處世,所以父母要注意了,如果你們平時都很懶散,卻要求孩子做事乾脆,顯然是不對的。這就要求家長們以身作則了。
其實想想,在父母年輕時說不定更皮,所以多點耐心和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好處可以很大的呦!
關山老師,一個有愛的兒科醫師,專注孕產、嬰幼兒護理、親子成長,科學接地氣的育兒知識分享。
寶媽們有餵養、護理、親子相關問題,可以直接留言或諮詢旺旺:關山談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