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臭水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有水則有魚”,這是指在生態正常的自然水域。近年來,由於“三廢”進入河道、湖泊,使某些水域形成“臭水”,輕則魚兒受到污染,身有異味,鈞到了也不能食用;重則無魚可釣。
二忌底層跑魚
有經驗的釣手在大魚上鉤後,會馬上主動牽溜其離開窩點,而不是在原地溜魚。這除了怕驚散進了窩的魚群外,也是為了防止釣上的魚在“窩子裡”脫鉤逃跑影響續釣。因為魚類在受驚,特別是受到生命威脅時會散發出一種“受驚素”,以警告同伴。
三忌影動
晴天,同在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壩上垂釣,但上、下午的收穫會大不一樣。特別是遇無風、水準似鏡時更為明顯。其原因與垂釣者的身影、竿影有關。上午,太陽的照射使釣者的身影、竿影留在水中,蹲、站、走位、揚竿等影動,均有可能把魚驚跑。
四忌雜聲、振動
我們常釣取的硬骨魚類的聽覺器官是十分敏感的,即使魚潛在深水處,對非正常的雜聲和振動也會驚而躲之。故釣魚時忌大聲喧嘩和不必要的跑動,也不要將大團餌手拋式打窩。
五忌異味
魚是靠分佈在嘴唇、吻上,乃至鰭、觸鬚上的味蕾來品味的,其味覺非常敏感,再加之魚類攝食時在一段時間內有一定趨向性,故對下的誘餌或釣餌不能變換大多。如下窩為香型餌,釣餌也應以香型為主,若改釣餌為酸味或腥味剛咬鉤率肯定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