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道,一在於禮
從兩個月前的紐約到一個月前的香港,再到此時的北京,終於攜國行版Galaxy S8|S8+亮相在長城腳下。我們不得不疑慮,由於之前各種眾所周知的客觀原因的重壓,這款號稱“2017上半年的最強安卓旗艦”的新品究竟還能讓多少國人理性地看待呢?
顯然,深諳中華文化之道的三星,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並且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所以這場發佈會所傳遞出的意義,就不僅是呈現一款新手機那麼簡單了。可以說,整場發佈會乃至整個Galaxy S8產品本身,都充滿了三星對於“以禮為道”的理解——特別是“我們絕不會放棄中國市場,相信以優質的產品能夠贏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和信心”的開場字幕打出,估計是能夠被載入史冊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從來沒有哪個手機發佈會,特別是國際品牌的發佈會,會拿出這樣的姿態開始。
這種理解,被三星移動電子事業部總裁高東真闡述為“禮貴為誠”。他特別強調,三星在不斷的挑戰自我,戰勝困難的形勢下前行,近兩年設計出了更加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的系列產品,三星也將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僅僅不到50分鐘的發佈會宣講環節,相對於我們司空見慣的手機發佈會而言,曉得短小精幹,而高東真以及他的文案團隊恰恰沒有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千篇一律地著墨Galaxy S8產品本身(尤其是硬體部分)。他更多地談到了目前三星在中國已建立了7個分支機搆和9個生產基地,談到了7個研發中心和1個設計中心,談到了3800多個服務網點。唯獨,沒有過多地去談那些或許我們已經了然於胸的參數與配置——想來意義也不大,這些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秘密”吧,再次重複無非是落入俗套而已。
高東真還用四句成語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衷心”:虛己以聽、深思熟慮、萬事從寬、以聽得心。以此,來贏回中國消費者對三星的信任。這樣的態度顯然是情理之中,但還是應該讚賞——謙為上禮,禮之道,不僅是誠,更是對自我反省之後的一種積極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態度所決定的一切,是實現一款好產品的先決條件,是產品的靈魂。禮,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消費者負責,與其談論一切天馬行空的詩和遠方,不如先用產品本身的素質為大眾營造一場歲月靜好。
讓我們所有人欣慰的是,三星應該把這發之於禮的“靈魂”找回來了。
三星的道,二在於理
靈魂需要軀幹的承載。對於一款產品而言,沒有內在實力的支撐,而只有單純的“禮”,就會淪為一句空話,那不是“道禮”,而是“無禮”(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幾年有些動輒就談“情懷”卻又缺乏內涵的產品,恰恰就是“無禮”的表現,僅此一句,這裡不作討論)。此篇隨想,既然不是堆砌一堆技術亮點的“Galaxy S8產品特性PPT”,那麼我們就來換個角度談談三星的“理”,談談更廣義的技術。
如果說蘋果公司擁有世界上最歎為觀止的消費級供應鏈,那麼三星集團則建立一個的異常龐大且自給自足的產業閉環,其掌控了看得見、看不見的幾乎所有核心元器件。Galaxy S和Note系列之所以能夠持續輝煌(三星一定後悔沒有自己生產電池,呵呵),背後仰仗的是三星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包括螢幕、處理器、存儲晶片、感光元件等在內。更可貴的是,它們在行業中均排名靠前,保證三星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星的道理”之根本。
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三星電子實現約合人民幣3090億元的銷售收入,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8.2%,達到驚人的約合人民幣605億元(雖然在此之前,三星經歷著全球範圍內的各種“壓力”)。其中,半導體部門(DS)、顯示面板部門(DP)的利潤佔據三星電子當季利潤的64%和13%。供應鏈比手機終端賺錢,其技術實力可見一斑,逆向於手機本身,更是可見功力。
比如,Super AMOLED螢幕。從2007年至今,歷代Galaxy旗艦機為AMOLED螢幕帶來千萬量級出貨。長達十年時間的持續經營,讓三星成為世界最主流的OLED螢幕供應商,佔據OLED螢幕95%的市場份額。儘管OLED被認為是未來顯示技術,但實用探索卻面臨諸多未知風險。螢幕次圖元排列方式經過多番調整,解析度從320×240圖元提升到2940×1440圖元,螢幕形態也從平面演進為雙曲面(如果說全面屏的概念此前還處於小規模試水階段,GalaxyS8則讓全視曲面屏成為基礎元件,真正使未來形態落地。全視曲面屏、18.5:9的屏寬比、極高屏占比,做到“突破所限,大有可能”。)。
儘管香農基帶備受吐槽,不過晶片制程、CPU設計的進步有目共睹。更加讓人期待的是三星對於晶片制程的進一步下探。4月份的時候,三星半導體宣佈第二代10nm FinFET工藝——10LPP(Low Power Plus)即將投產,與相同面積的第一代10LPE(Low Power Early)相比,最高可以提升10%的性能或降低15%的功耗。多說一句,三星還將8nm和6nm制程添加到產品路線規劃中(roadmap),新工藝預計在2018年初量產。
再比如,ISOCELL感測器。三星在2013年首次發佈ISOCELL技術,在圖元單元之間加入物理屏障,能夠降低約30%的光線串擾,並通過更廣泛的視角來捕捉斜射光線。後續還加入了全圖元雙核對焦技術以及與超採樣類似的四圖元合成技術。從三年前的Galaxy S5開始,三星為自家旗艦手機配備ISOCELL兩種圖像感測器,並和索尼Exmor RS保持相近的成像水準(根據處理器平臺的不同,Galaxy S8的前後攝像頭各自採用不同的CMOS組合,分別是索尼IMX320+IMX333,以及三星S.LSI的S5K3H1+S5K2L2)。
至於UFS與LPDDR4等等,這裡就不多著筆墨了。總之,三星為Galaxy S8搭建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涵蓋螢幕、處理器、存儲晶片、感光元件等部件,顯示了極強技術研發和產業鏈整合能力——這是一款真正的旗艦產品所需要展現的“理”,一種完全不需要仰人鼻息的自信的“理”,更是三星在數次經歷波折之後依舊愈戰愈勇的根本道理。
結語,致敬對市場的自信
寫到這裡,再回頭來看看,之前的Galaxy S7在整個智慧通訊終端歷史上都算一個成功的產品,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世界上被使用得最頻繁的三星手機。著名資料調研公司Scientia Mobile在它2017年第一季度的手機概覽報告顯示,S7產生了比其他三星手機更多的流覽記錄。這個結果,結合三星手機本身“全球領先的市場份額”這個要素來解讀,恰恰說明了S7“賣得真好”。
所以,我們會有這樣的思考——Galaxy S8的市場成績到底如何?很多時候,對於“市場”這個常常上演“偶然中有著必然”的無心插柳故事的所在,很多理論化的東西都顯得有些後知後覺。無論是產品本身的特性,還是行銷上的智慧,最終落實到市場裡,好壞,依舊只能用時間去驗證。但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值得注意——在S7之前,“被使用得最頻繁的三星手機”不是Galaxy S6,而是Galaxy S5(甚至到今日,都依舊有很多S5的用戶)。究其原因,這應該與其長達兩年的由S5升級到S7的行銷計畫有關。儘管媒體對此反應冷淡且銷量增長遲緩,Galaxy S5還是坐擁數百萬的銷量。換句話說,在S8已經上市的背景下,S7還有許多市場層面可供升級的空間,這也算是一種源自“三星式自信”的獨特產品策略吧。
用這個小插曲來作為結束語,只是為了說明,用基於實力的自信來贏得信心,是一個成功且成熟的品牌所需要經歷甚至數次經歷的過程。在此,祝願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