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是足癬的俗稱,也叫香港腳,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不僅不好治癒,而且復發率很高,下面就看看容易復發的原因:
第一點、真菌本身就很難被殺滅
真菌可以在零下六度內生存,也可以在高溫中生存,所有要堅持治療,不要當腳氣好轉,不痛不癢就停止治療,這樣真菌是很難殺死的,容易捲土重來,造成腳氣反復發作,一定要要按照療程堅持使用。
第二點、只顧止癢,胡亂治療。
腳氣發作時,患者往往瘙癢難忍,因此很多人自己買藥或用他人推薦的偏方進行止癢處理。不可否認,有些藥物或偏方確實可以臨時止癢。可是,這些藥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腳氣或引發嚴重的接觸性皮炎。
第三點、只治足氣,不顧甲癬部分!
腳氣患者很有可能同時患灰指甲。同時患了腳氣和甲癬的人,由於某種原因,往往只治腳氣,對甲癬不管不顧,或者只治療灰指甲對腳氣不管不顧,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患了甲癬的趾甲相當於一個種子庫,即使治好了腳氣,甲癬這個種子庫仍會隨時將真菌重新播種到足部皮膚上,因此,只治腳氣而不管甲癬,是沒法徹底治癒腳氣的。相反,腳氣真菌也會感染指甲,反復交叉感染,灰指甲和腳氣都難以根治。
第四點、只顧自己治療,家人不接受治療
腳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性疾病,是極具傳染性的,家庭中一人有腳氣,其他家庭成員是極易感染的,自己辛苦治好,卻用會因家庭成員而在此感染,所有家人需要同時接受治療。
第五點、只重治療,不重預防。
合理足量用藥,腳氣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但是,若平時不注意衛生習慣的養成,腳氣很容易復發。從一定意義上講,預防腳氣復發更為關鍵。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平時勤洗腳、勤換襪,鞋襪經常曝曬,保持乾燥。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襪、拖鞋,腳盆、擦腳巾等不要與他人合用;這是防止間接感染的關鍵所在。在公共場合較好是用一次性的拖鞋,不能光腳,以免感染到真菌,導致腳氣再次發作,得不償失。
2、增強機體抵抗致病真菌的能力,如加強體育鍛煉,注重營養,對於提高抗病能力都是有利的。
3、足部多汗的人,可適當用些抑制局部排汗的治療方法。
4、搞好環境衛生,不給致病真菌創造生長繁殖的外部環境,如避免住房擁擠、潮濕,注意室內通風換氣,被褥常曬,床單、襯衣褲常洗。
5、確定有灰指甲,要腳氣灰指甲一起治療,避免交叉感染。
第六點、診斷不清,不找病根。
發生在足部的疾病有多種多樣,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如濕疹、掌蹠膿皰病等,另外真菌感染引起的腳氣只是其中之一。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為汗多型腳氣和汗少型腳氣兩大類,要區分屬於哪種腳問題,選擇對症的產品治療效果才明顯,不能混亂用藥。
1、汗少型腳氣--角化型臨床表現:
角化型腳氣症狀是趾間、足緣、足跟部皮膚角質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復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發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
只有診斷明確的情況下進行治療才是有意義的,否則,要麼治療無效,要麼治療方向相反而加重腳氣。比如治療濕疹 一般是激素用藥,激素用藥來治療腳氣不斷無效,反而會加重。
2、汗多型腳氣用分為:糜爛型、水皰型;
(1)汗多型腳氣--糜爛型臨床表現:
糜爛型腳氣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表皮脫落會露出鮮紅色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多發生於3,4,5趾縫間。
(2)汗多型腳氣--水皰型臨床表現:
水皰型腳氣症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疏散或成群分佈,皰壁較厚,不易破解的水皰。數日後乾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