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手機支付那麼方便,為何開車時還要帶錢包

當看到買菜阿姨將支付二維碼掛在菜攤顯眼位置上時,你會意識到出門帶現金是多餘的,而你褲袋裡的七匹狼69元包郵荔枝紋真皮錢包也是多餘的。然而,當你是一名車主時,那麼帶現金出門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現在支持手機付費的高速收費站還不是很多。

近期,大夥討論的其中一個話題就是無現金社會,事實上,像支付寶、Apple Pay等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已經滲透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幹掉現金並非是癡人說夢。鑒於此趨勢,汽車科技頻道更關心未來汽車的支付場景,因為無縫與高效的汽車支付能力關乎於你的時間,甚至關乎生命安全。

車內付錢行為頻率分析

車主日常所需面對的支付場景大致有餐廳、加油、停車以及高速繳費。以我自己與身邊的朋友為採樣樣本,得出如圖所示的資料:

(圖注:停車場取卡/繳費是車主們最頻支付場景)

每月資料不具備廣泛性,但粗略能判斷出車主在加油、餐飲、高速以及停車場四個付費場景的支付頻率,其中,停車場的進場取卡與出場繳費為最高頻;其次是高速出入口取卡與繳費;再之是加油;最後為餐飲。

按照高速繳費場景,車主需把車停住,規範點的話,還要掛空擋把手刹,然後備好高速駛入卡,備好現金,搖下車窗,最後,面對漂亮的收費美眉完成手遞手這很有儀式感的交接動作後,你才可以滿懷期待重新出發,而這個時候,你隔壁ETC車道的老王已經秒過收費站,並且把你甩至車後2公里遠。

(圖注:不停車繳費可提高交通效率)

從用戶角度去看,“不停車”可以給駕乘者營造出相對通暢、愉快的感受,自然成了汽車支付的最佳體驗。“不下車”往“不停車”的方向邁進。汽車擁有支付能力的最大貢獻便是效率。

要是說未來汽車自動駕駛商用後,會讓司機失業的話,那麼汽車擁有強悍的支付能力後,先會讓收費員失業。

汽車支付場景發展現狀

餐飲:三分鐘取餐的得來速

速食巨頭麥當勞早在1975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開張了全球首家得來速餐廳,得速來(英文全稱Drive-thru,意為汽車購餐餐廳),與普通麥當勞營業店不同的是餐廳外部多了一條汽車購餐專用道,車主駕駛汽車依次駛過三個視窗,完成點餐、支付、取餐步驟,全程車主與乘客均無需下車即可完成餐飲消費整個流程。

(圖注:國內一家採用車道環繞式設計的得來速餐廳)

這種營業模式的最大優勢在於效率,麥當勞官方資料顯示每輛車消費平均用時為3分鐘以內,每小時至少能完成20單來自駕車者的消費。另外,這一模式緩解周邊停車場的壓力。

得來速餐廳雖然生於車輪上的國家(美國),但其高效的取餐模式適合在全球許多地區推廣,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15年的統計資料,中國已有260多家這樣的得來速餐廳。

(圖注:像麥當勞這種速食類餐飲與汽車取餐更契合)

類似得來速餐廳的模式適合於速食外賣等餐廳,食品出爐快,消費者決策時間短等因素都促進得來速模式的快速發展。

高速:ETC秒過收費站

另一種更高效的汽車支付模式是不停車。不停車收費比較常見於高速出入口的ETC通道(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意為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通過微波天線感應汽車前擋風玻璃上方的ETC車載器實現高速費用繳納。

(圖注:為了避免堵塞,高速收費站採用多通道設計,需佔用較多的土地)

也就是說,車輛在安全時速下快速通過收費站,所以,我們一般看到ETC車道不會出現排隊通過的現象,而相比之下,人工收費通道則一般需排隊等候。相同的時間內,一條ETC車道能通過更多的車輛,據官方資料顯示,一條ETC通道相當於5條人工通道的工作量。

停車場:甩掉科目二的恐懼感

每次繳費準備駛出地下停車場時,猶如穿越回駕考科目二的半坡起步的場景,害怕半點後溜。與ETC實現邏輯一致,目前如ETCP這類通過攝像頭識別汽車車牌繳費的協力廠商停車支付平臺的崛起,試圖將ETC在高速上的不停車繳費移植在停車場身上。

(圖注:可識別車牌的ETCP收費系統)

相比起ETC需加裝外置感應芯卡模組,像ETCP這類收費平臺基於支付寶與自建手機APP進行繳費操作,更符合我們手機支付的習慣。

加油:捷豹車主只需說句“加98油,謝謝”就可以了

而加油這塊就沒辦法做到“不停車”了,畢竟車子還得停下來加油,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往往是車主排隊繳費的時間大於汽車加滿油的時間,這是因為一個加油站擁有很多個加油位,而收費處往往就只有一個人在忙,於是在加油繳費這點上還是有可優化的空間。

(圖注:加油站繳費慢有待解決)

例如捷豹與殼牌就嘗試加油時把車主留在車上,通過車機內置Shell支付系統,通過操控中控螢幕完成支付加油費,加好油就可以開車直接走人了。目前支持的車型包含F-PACE、XF與XE,據悉後續會支持Android Pay。

(圖注:捷豹與殼牌合作實現不下車繳費加油)

如何實現人車合一的識別

當我們手機支付時,我們的手機與支付平臺已是綁定狀態,而未來賦予汽車支付能力亦需解決“這是誰的車”的問題,需要將人、車與支付平臺進行綁定,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車合一吧......

目前行業上給出的解決方法大概有三類,分別為手機掃碼、掃描汽車號牌、外置識別專屬裝置。手機掃碼門檻較低,通過大家已熟悉的掃碼支付主動找到付款途徑;掃碼汽車號牌是ETCP的技術亮點,在停車場進出口通過汽車號牌識別系統。外置識別模組就如高速ETC,安裝門檻相對較高,但是體驗上佳。

(圖注:人車識別流程)

當然,車企們在汽車支付這方面做更深層次的設計,富豪宣佈在2017年,旗下Sensus系統加入停車和支付應用;福特宣佈和和ParkWhiz、Parkopedia合作,在全新的FordPass應用中增加停車支付功能,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Sync系統完成支付;而在國內,我們也看到上汽榮威與阿裡深度合作推出榮威RX5與i6,自稱為互聯網汽車,其願景就是能實現上述多個場景不停車或無需下車的駕車體驗。

設想看似很美好,還是逃不過現實情況。例如上面所述比較高頻的高速ETC與智慧停車場,雖然它們能實現不停車繳費,但由於ETC用戶並不多且各地智慧停車場智慧化水準不一致(截止2017年5月統計資料,我國ETC使用者超過5000萬),所以無法大範圍普及;再例如,榮威RX5等互聯網汽車,其歸根到底還是依託于阿裡的支付寶,鑒於後續支付寶的排他性,加之僅榮威單家車企支持,所謂的互聯網汽車還不足以形成足夠的行業影響力。

事實上,真正賦予汽車支付能力還需待以時日。對了,開車出門別忘記帶上那個七匹狼69元包郵荔枝紋真皮錢包。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