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不知道的銀飾-從遙遠的戰國而來

你不瞭解的銀飾

還記的小時候,奶奶都給我帶銀飾,銀耳環、銀手鐲、銀項鍊。在老人眼中,銀可以祈福保佑,趨吉避凶。帶銀飾也是一種習俗!那你對銀飾又瞭解多少呢?下面和我一起來瞭解銀飾的起源吧!

源于戰國,興于盛唐,流通于宋元,明清之際已是天下流通,很好的總結了銀飾的發展過程!

我國銀飾銀器使用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 


根據相關考古發掘資料,在河南輝縣戰國墓,出土了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山東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出土了猿型銀飾;內蒙古格爾旗西溝畔匈奴墓,出土了9件戰國時代趙國的銀飾;陝西神木納林高兔戰國晚期匈奴墓,出土了銀虎、銀鹿、銀環等。 


考古實物表明,唐代銀器無論在設計上還是在做工上,都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不僅品類多,各種紋飾圖案都非常的精細。 


由於大唐經濟昌盛,地域遼闊,銀器的分佈也很廣泛,各種銀器皿,以及頭簪、頭釵、耳環、耳墜、項鎖、項圈、手鐲、臂環、腳環等銀飾品,包括鑲寶玉、瑪瑙鑲翠玉等不同工藝,充分反映了唐代銀器製作的工藝水準和成就,成為中國銀文化史的代表。 


到了宋元時期,銀器的製作逐步商品化,從前只有皇室貴族才使用的銀飾品,在民間開始流傳佩戴,與前代相比,這個時期的銀飾品無論是內容、圖案、還是技術風格,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明代金工藝在傳統技術上得到了大力提高,表現出簡明、快捷、線條分明的特點,由於金銀器在當時比較時尚,明朝宣德年間,設置了很多鑄造局,製作了大量的金屬器物。 


康熙、乾隆年間,銀器、銀飾品的使用不再是貴族階層的專利,而是步入了每個家庭,不分貧富貴賤三教九流,女人頭戴銀頭飾、男人腰佩銀掛件已成為一種時尚。 






銀樓、銀作坊、銀店分佈全國各地,做工也越來越多講究,扭、錘、穿、拉、嵌、鍍、包銀都得到了發揮。銀飾文化在民間大展宏圖,大放異彩,構成了中國傳統銀飾文化的主要內涵。可以說,每件作品都讓人讚歎民間藝術家豐富、神奇的想像力和睿智的設計構思。 


銀飾,作為一個古老又新興的飾品,等待著越來越多的人發掘它的美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