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暑假帶娃!看看文藝復興時歐洲人的做法

暑假讓孩子做什麼?

帶娃旅行一定會是你們的必選項。

畢竟,畢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不趁著孩子年紀尚小

塑造孩子更多元的世界觀那就可惜了。

但是,到底選擇哪種方式出遊,

卻決定了你們是走馬觀花,

還是真的得到了體驗。

而這也該是你們做暑期計畫前,

最該考慮的問題。

帶娃“窮遊”到底是不是一個好選擇?

隨著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以前更側重遊山玩水的假期旅行現在變得更有教育意義。

而近些年,曾經是年輕人更鍾情的窮遊,也逐漸被家長青睞和接受。畢竟古人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帶娃窮遊的例子有很多,讓團長印象最深的,是一對西安的父子。

2016年7月,一對西安的父子從西安徒步到蘭州,兩人身上除了各自的一個大背包,就只有100塊錢。

西安到蘭州有600多公里,一路上風風雨雨,走不動了便尋求陌生人幫助搭順風車,這些順風車卻不是我們平日在街上看到的轎車,其中有拉磚車、有三輪蹦蹦、有拉煤卡車,還有貨運卡車。

△出遊中攔車的兒子 

餓了能不花錢吃飯就不花錢,第一天吃的是陌生人給的麻花。至於住宿問題,當然是自己搭帳篷了。

這種苦行僧式的出遊方式,在這位元爸爸看來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他說:“我覺得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人間冷暖是件好事情,總比把他放在童話王國裡要強。一路上我們搭過別人的順風車,接受過許多陌生人的幫助,也受到過許多人的誤解和冷漠,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但是,這樣的旅行方式也引來了諸多爭議。

有的網友表示贊成

“如今的孩子,往往生活在蜜罐中,對真實的社會並不瞭解,讓孩子去感受人間冷暖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安全。”

也有網友表示反對

“這是什麼教育?與其說是鍛煉孩子的艱苦意志和節約習慣,不如說這是一場道德綁架,陌生人憑什麼因為你不想花錢就幫助你的一日三餐和衣食住行呢?”

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

如果把旅行當成一場教育,可能這樣的方式並不合適,如果想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培養孩子的省錢習慣,還不如只給他1塊錢,讓他在自己的城市生存一天呢。

這部分網友認為,如果只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培養孩子的習慣,沒有必要出個遠門。既然出了遠門,就該做本地做不到的事情。

說到這個話題,團長倒是想和你們聊聊可能大家並不算熟悉的“壯遊”。和窮遊相比,它或許是帶娃出遊更好的方式。

“壯遊”或許是帶娃出遊的最好方式

“壯遊”這個名詞源自唐朝,玄奘取經就是古今中外知名的壯遊之一。

詩聖杜甫也曾在蘇州準備好船,差點東遊到日本,他在自傳性詩歌《壯遊》中寫道:東下姑蘇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也因為這首詩太有名,留下“壯遊” 一詞。

在歐洲也有一種旅行叫“Grand Tour”,恰恰好可以譯成“壯遊”。16世紀末,英國貴族子弟流行在學業結束後,與一位家庭教師或貼身男僕,渡過英吉利海峽,到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等歐陸城市進行壯遊。這場旅行重要的吸引力在於探索文化的根源。

英國哲學家培根對壯遊有深刻的理解,他認為:

遊歷在年輕人是教育的一部分;在年長的人是經驗的一部分……少年人應當隨著導師或帶著可靠的從者去遊歷,愚亦贊成。

在遊歷中應當觀覽考察的事物是:君主的朝廷,尤其是當他們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法庭,當他們開庭問案的時候;還有宗教法院……國家倉庫;交易所;堆疊;馬術訓練;劍術;軍操,以及此類的事物;上流人士所去的戲院;珠玉衣服之珍藏;木器與珍玩;並且,最後,任何當地值得記憶的事物。

這個遊歷的人也應當去見各界中在國外有大名的名流或鉅子;為的是也許他可以看出來這些人的真正為人與他們的聲名有多少相符之處……

——節選自《培根論說文集》

能夠看到的是,培根所說的“壯遊”並非是簡單的行走流浪,也不是單純的旅遊觀光、自然探險,青少年壯遊,可以理解為在青少年時期"胸懷壯志的遊歷”,這是真正以“見識更多”為目的的一場旅行。

“壯遊”是去解決心中的困惑,例如培根所說去見識一些名人是否和我們平時耳聞的一樣;去瞭解不曾聽過的知識和見聞,開闊視野。而整個旅行是否有導師或可靠的跟隨者陪伴也成了“壯遊”的評判標準。

壯遊的目的是學習,價值在於對孩子的改變。

而這也該是家長關注的重點:

它並非單純的散心放鬆,而是通過一段知行結合的過程,讓孩子對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一個主題有深度系統的瞭解和感受。壯游傳達著青少年與周遭的互動,在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積澱之間激蕩著火花,催生著成長。

如何給娃一場值得體驗的“壯遊”?

如果想要給自家娃也來一場銘記一生的壯游,家長們應該先知道壯游的特點:

1.旅遊時間長:對壯遊者來說這場遊歷時間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半年一年之久。

2.行程挑戰性高:目的地不再限制在一個兩個城市之間,更多是在多個城市或多個國家之間遊歷,甚至跨越不同大洲進行環球旅行。

3.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劃,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對旅行者而言,所獲得的不再只是單純地享樂,而是去盡一個地球人保護生態環境、尊重文化、面對歷史,瞭解甚至融入社群的一種發現之旅。

看到這,家長們一定疑惑了:“那麼有錢應該是壯遊的前提咯?”

事實並非如此。就像西遊記一樣,沒錢也能去取經。沒錢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一路賺錢來完成旅行,但是出遊的目的是“學習去遠方的路上聽到的見聞”,而不是變成“為了培養艱苦習慣而選擇沒錢出門”。這是壯游和窮遊的本質區別。

另一個就是出遊目的地和路線的選擇,既然“壯遊”的目的是通過旅行來學習,那麼出遊地顯然不該僅限於山山水水。而不管選擇哪裡作為目的地和路線,一定都要注重對當地的文化進行瞭解、體驗。畢竟,思想還達不到境界的時候,不可能通過一山一水悟出一世界的道理吧。

最後要注意的就是,“壯遊”是一定要去見識和接觸有身份和層次更高的人群。因為這更加有助於孩子瞭解真相,這些平時聽上去很厲害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的?在瞭解真相的過程中,孩子培養起來的便是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從這一點來說,家長的社交關係中若是有能接觸到的名人,不妨也讓孩子去接觸接觸。

看到這,你是否該好好看看自己給孩子的暑期出遊計畫,是否真的物有所值?而你對於孩子出遊又有著什麼樣的獨到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團長一起討論!

文 | kyo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