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行>正文

芒種 | 漫長的告別,是青春的盛宴

| 芒種· 特輯|

《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

芒種時節,人總是太忙。螳螂破卵而出,伯勞鳥在枝頭出現,鳴叫不停,枝頭的梔子花開得潔白而馥鬱,梅子要熟了,果實飽滿而緊繃。空氣變得潮濕而陰鬱,畢業儀式,升學考試,求職,搬家,故事一連串地發生,青春的驪歌唱了又唱,現實的代辦事項還等在前方。

忙碌又悵惘,是大多數人的心情吧。《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中說,“五月肝臟氣休,心正王。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氣,臥起俱早”,意思是,芒種時節要早起早睡,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吃得冷淡、輕鬆一些,才會讓沉重而忙碌的自我鬆弛下來。

菊花茶就是一杯能讓人靜靜的茶飲。

《本草綱目》介紹菊花味甘、性寒,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茶是用菊花的頭狀花序的幹品沖泡的茶,菊花一朵朵用手工採摘下來,以低溫烘乾保留原有的色澤和香氣,泡茶只要稍稍幾朵就很夠味。菊花採摘後,需曬乾至含水率70%以下再烘乾,直到手撚花瓣呈粉碎狀,就可用來泡飲菊花茶。用沸水一沖,花朵如雪。

圖片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第04期 作者: 李雙喜

這縷香氣的靈魂是徽州貢菊,歙縣是其中一個主產區。當地人在深秋采下花朵,然後在月夜烘菊,用慢火細細地烤制,隔幾個小時翻動一次,需要一整夜才能完成。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徹夜無眠。如果你在此時來到當地,就會在小巷裡遇到擔著菊花的農人,籮筐裡的花朵滿滿,幾近溢出。

薏米可以祛濕,甚至比綠豆湯更消暑。

河姆渡人早就愛上了薏米,田螺山遺址被發掘時,出土的就有橡子、芡實、菱角、酸棗、薏米等植物遺存。在天地星辰更為年輕的時候,他們的餐桌上就有了這些米粒。據說薏米原產於中國和東南亞,古人早已認識到薏米的益處,稱其“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久服輕身益氣”。薏米大多種於山中,中國武夷山的薏米是佳品。

馬來西亞的人會做薏米水。常年天熱又三面環海的馬來西亞,薏米水是解暑佳品,走進任何一家茶餐廳,店員就會上來問你要不要一杯barley beng,“beng”是福建話“冰”的意思。一杯薏米水由薏米、香蘭葉、水和冰糖構成,大火煮開,小火熬煮半個小時,再加檸檬片,從頭到尾都覺得清新。

在中國,薏米最古典的做法是煮成紅豆薏米粥,把紅豆和薏米浸泡一晚上,各自抓一把,但別放太多,否則就煮出一大鍋來,放到鍋裡,加足夠的清水,任憑它慢慢地煮。煮食的容器砂鍋最好,電飯煲也沒什麼毛病啊。夏天起得早一些,乘出一碗來,身體從早上開始甜蜜輕快。

如果說沒有吃過羊肉的人就不能算過了冬天,那麼夏日就是鴨子的時節。

在廣東聽過一句話,“防苦夏,多吃鴨”。南方昔時夏日,飯店必定供應陳皮鴨腿湯飯。電風扇吹得人呼呼響,坐的都是吃得爽快的食客。鴨腿湯飯是廣東人的一道家常開胃菜。

圖源見浮水印

二三十年代的社會,大量以體力勞動維生的草根人群,大多不講究吃飯,於是飯店就打出鴨腿湯飯的招牌,一頓午餐,有肉有湯,還有米飯,簡單又管飽,售價不過四五十元。廣東人漸漸愛以鴨腿湯飯來消暑解熱。

煮湯飯的鴨子是廣東的冰鮮米鴨,米鴨頸短頭小,毛為麻色,胸肉肥厚,由於油脂較少,熬出來的湯清而不濁。鴨先用紹酒、老抽塗勻再炸,用老薑、蔥、陳皮煲四個小時,湯被煲到滾燙,再轉慢火焗,鴨湯逐漸變清。取出煲好的鴨,斬成四份,再把鴨湯、冬菇、芫荽放回盅內燉,工序如此繁複。吃上一口好湯,就能樂上半天。

轉瞬即逝,又來不及珍惜,晃了晃神,芒種過去了,夏至將至。

你的六月

發生過什麼故事?

文 / 鹽白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