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了,千萬別被“古翡翠”忽悠了!

古語有雲:“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平日多方面瞭解你所喜愛的事物,謊言自然一戳即破。

隨著翡翠價值的升高,有部分商家在市場上兜售所謂的清代流傳下來的古翡翠,甚至通過網路宣傳所謂古翡翠理論,曾引起過軒然大波,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消費者會陷入“古翡翠”的荒謬圈套中。

其實,行家或是稍有接觸翡翠的消費者還是能一眼辨識商家所展示的“古翡翠”,滿綠色濃通透無瑕,顏色分佈無過渡,不自然,基本為充填染色翡翠、染色石英岩,甚至玻璃一類,典型的“一眼假”。

 

如此虛假產品自然難以獲得天然a貨翡翠證書認證,因此商家會編織一個美麗的“外衣”,於是“古翡翠”說法便應運而生。通常商家會給產品附上諸如祖傳遺物、各種來之不易的故事等,並宣稱古翡翠因為在古代並不為人所知,具有極高品質水準,與如今開採的翡翠不可同日而語。當消費者提出真假質疑時,商家則辯稱古翡翠經過佩戴又年代久遠,已不符合國家目前的檢驗標準,因此也就沒有天然a貨證書,但確實是貨真價實翡翠之類,甚至會拉上某非珠寶領域的博士的所謂相關理論驗證之類欺騙消費者。

 

事實上,每個寶石品種的確定由該寶石的礦物組成和結構決定。是否鑒定為天然翡翠,與年代、佩戴程度無關,無論是年代較早的翡翠還是當代開採的翡翠,它們的礦物組成和結構是一致的,並無任何區別,並不存在所謂檢驗方法標準差異或是會被誤定為處理翡翠等說法。假使退一步說,如果真正的翡翠長久佩戴會從天然a貨退化到b貨處理的程度,作為珠寶首先就不具備美觀性與耐久性,是沒有價值性可言的,與如今高品質翡翠的高身價完全矛盾。

拋開古翡翠的荒謬鑒別理論,作為一件寶玉石的鑒定,需要經過多方面的鑒別確證才能得出結論,切勿以偏概全。舉個例子,鑒別一件翡翠是否經過處理,首先可以從感官上初步判斷,如光澤度是否符合、顏色是否自然、手感是否偏輕等,其次可以借助鑒別工具判斷,如用放大鏡觀察是否有注膠充填留下的酸蝕紋路或是紫外燈下是否有強烈的螢光反應,鐲子敲擊音質是否清脆等。

 

如果綜合判別仍無法判斷,則可以通過大型鑒別儀器如紅外光譜、拉曼光譜來準確鑒別。總之,以目前翡翠的技術研究,並沒有無法鑒別或是會導致鑒別錯誤的翡翠。

 

至於不少商家使用的諸如劃玻璃、燒頭髮等方法,既片面又不科學,不是正規的鑒別方式,之前已做過說明,不再詳述。

 

其實打著“古翡翠”旗號的商家忽悠的無非是那些對翡翠既不瞭解,又渴望擁有的消費者,當商家編織一套所謂古代翡翠含糊不清的理論時,面對幾萬元便可以購得市場上價值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翡翠的陷阱,不少人難免陷入其中。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