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寶寶的“音樂天賦,需要爸媽來幫忙啟動

相信很多媽媽在孕期都會做一些關於的音樂早教,的解,合適的音樂啟蒙確實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不僅能開發寶貝的智力,更能全方位塑造寶貝的心靈與行為模式。但是我們日常所說的那些音樂早教是不是就是全是對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解分解下吧。

一、每個寶貝都有音樂天賦

可能大部分的新手爸媽都會認為,這跟自家寶貝有沒有音樂天賦很有關係。如果沒有音樂天賦,再教都是白搭。其實,這種想法才是白搭。試想想,當寶貝在學語的時候,你會不會先觀察TA有沒有語言天賦呢?難道沒有,你就不教TA說話了嗎?音樂早教也是一樣,每個寶貝從一出生就具備了這種音樂潛能!所以說所謂的“音樂天賦”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智慧,表現為對於音高的敏感性。

寶寶對音樂的適應期:出生至2~4歲

一開始是以聽的方式吸收音樂,然後是隨意地發出聲音咿呀學語,再然後是有目的地給出反應。

寶寶對音樂的模仿期:2~4歲至3~5歲

幼兒開始意識到自己所表達的音樂與聽到的音樂不吻合,比如跑調、跟不上節奏等,然後開始準確地模仿聽到的音高型或節奏型。

寶寶對音樂的同化期:3~5歲至4~6歲

寶貝終於能意識到唱歌與呼吸、律動之間的協調性。

不要忽視寶寶對音樂的聽與唱

環境對於音樂的學習非常重要,這裡說的環境並不是所謂的“音樂世家”,而是給予寶貝一個能夠聆聽和表達音樂的環境。

從寶貝出生開始,就要讓TA聆聽不同的音高型、節奏型音樂,以及由這些音型組合成的音樂旋律,説明寶貝在聽的過程中建立“音樂詞彙庫”。通過聆聽,寶貝的大腦自動接收音樂詞彙,為他開口唱來儲備內容。不過,千萬別強迫寶貝乖乖坐著聽,邊玩邊聽的效果也一樣。

有了“聽”之後,接下來就是“唱”,唱歌、念歌謠等等都可以。口頭互動在音樂早教中很重要,爸媽要以 “音樂對話”的方式與寶貝互動,而不是一味地播放CD。電子設備只是起輔助作用,言傳身教才能讓寶貝學得更好。如果擔心自己五音不全,念兒歌也是增強寶貝節奏感的一種方式。

二、要知道音樂早教不等於樂器早教

音樂早教的本意是在寶貝生命開始後去感知音樂、吸收音樂,再用身體去表達音樂、使用音樂。重要的是內在的感受和體驗,而不是培養音樂神童。所以,請爸媽們不要走入誤區,認為只有學樂器才是學習音樂。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無價的樂器就是我們的身體,從器官發聲到肢體表達,用身體去體驗和表達音樂,比學習樂器要重要得多。樂器好比握在手中的筆,只有寶貝能聽懂、會表達、能識字,才能用筆去寫字。同理,當寶貝能用嗓音、肢體去表達音高、節拍、律動時,說明TA已經做好準備,可以開始學習“身體”以外的樂器了。

0~3歲的黃金期,讓寶貝充分開發“身體”這件精密的樂器,這才是真正的音樂早教。學音樂其實完全等同於學語言。比如,學語言的順序是:聽->說->思考->讀->寫。學音樂無疑也是如此:聽->唱->聽想->讀->寫。按照這個順序來學音樂,那麼他在學習樂器的時候將會從容很多,而不是機械地動手指、費力地記各種譜號音符、強撐著把耳朵豎起聽老師數著1234,這是摧殘,不是教育。

所以說,在給寶寶胎教音樂時,要通過有趣的、互動式的音樂來引導,要更關注寶貝吸收音樂的過程,不要太去在乎最終結果。爸媽要完全放開自我,把自己當成寶貝,營造出TA喜歡的音樂學習環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