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對自身容貌都疏於打理的人,難免會有人質疑他的靈魂,是否美好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主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楊瀾曾講過自己在英國的一段經歷:
她面試失敗以後,披頭散髮穿著睡衣裹著外套就去了咖啡廳,咖啡廳裡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位優雅的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沒有看她一眼,寫了一張便簽給她:洗手間在你左後方拐彎。
她想起自己面試被拒的理由是穿著隨意,憤慨于對方的以貌取人,此刻卻發現原來自己的邋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她說,25年來母親一直告訴她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英國女士告訴她:我們為什麼要以貌取人?
一個人得為自己40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中國男人的醜似乎已成定論:他們穿著鬆鬆垮垮的T恤短褲,沒一件合體西裝,更不會打領帶,尤其四十歲以上的男子,大腹便便油光滿面,既無情趣,也無品味。
我們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能力勝於一切,漂亮又不能當飯吃,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幹什麼呢?
但事實上又是如何呢?據說林肯總統曾在面試後拒絕了一位才華橫溢的應聘者,幕僚問他原因,
他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幕僚不解道:“難道一個人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過錯嗎?”林肯答:“他得為自己40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一個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人,如何會允許自己著裝隨便,形容憔悴?
沒有人有義務通過連你自己都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你的容貌,正是你賦予生活的樣子。
曹雪芹寫多愁多病的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善良懦弱的迎春是“肌膚微豐,溫柔沉默”,寫精明強幹的探春則是“俊眼修眉,顧盼神飛”。
憂鬱的人眉頭緊蹙,寬厚的人眼神溫和,自信的人自然嘴角上翹……這些習慣年深日久,就改變了容貌。
同樣的,待人的謙卑,談吐的優雅,讀過的詩書,豐富的內心……都會投射在你容貌上。
曾有人寫離婚時的鄧文迪,憔悴蒼老多少頂級化妝品都無法掩蓋;後來鄧文迪手挽年輕有才的小帥哥出現在鏡頭前,笑容燦爛,春風滿面。
你以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又怎樣對待你,最終都會呈現在你的容貌上。所以,憧憬美貌,善待生活,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信仰。
你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郭四小姐郭婉瑩的故事許多人都讀過,她年少時美麗而富有,眾星捧月。
文革時期,她淪落去掃廁所,即使在那樣的歲月裡,她依然細心打理容貌,於煤球爐上蒸蛋糕,看書的時候用鑷子翻書,儘量保持著從容、優雅。
以貌取人,取的並不是美貌,而是好看,好看是眉梢眼角見清風明月,是舉手投足裡賞心悅目,是在最落魄的歲月裡依然保持優雅與從容。
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人了,仗著財大氣粗,便對人頤指氣使,身上穿金戴銀,卻毫無禮儀,這樣的人,太不好看了。
好看,絕非膚淺的美麗,它是一個人剝離了外表之後的素養,是放在瀚海人群裡也能一眼分辨出的氣場,這是靈魂的樣子。
以貌取人,取的是什麼?
是你用你內在的氣質和涵養,在歲月的沉澱下逐漸打磨的外貌。
一個自持修養,精緻律己的人,他的容貌不會太差。
而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大多是無法把控生活而隨之失控的形體。
鄭重對待每一刻,對自己的身體保持尊重,這和年齡沒有關係,年華終究會老去,你的面相卻由自己所打造:
將自己打造的精緻、美麗、動人,這何嘗不是一種高級的修養。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