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Hyper家族系列的介紹也來到了尾聲。這次,我們將從2013年的幾位Hyer成員開始,讓這個“單成員開始,單成員結束”的故事走向它的終結。
Hyperquickness(2013)
Hyperquickness算是家族中比較特殊的成員。雖然鞋面的Hyperfuse+熱熔膠面混合的鞋面一直從未改變,但是緩震科技的改變在所有Hyper家族成員中都是沒見過的。
Hyperquickness在市售版本上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配置前掌zoom的版本,而另一種則是配置全掌Lunar緩震。兩個版本的球鞋因為性價比較高,在市場上的受歡迎度也並不差。
Hyperposite(2013)
Hyper系列中最貴的實戰鞋款,也是最重磅的家族成員。
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面向內線球員的Hyperposite,採用了當時可以說是最豪華的配置。全掌外置Air Max大底配上帶Posite材質的熱熔鞋面,而內襯的厚實程度也令人驚喜,內線鞋款之王就此誕生。
到了第二代(Nike Air Zoom Hyperposite 2),配置則更加高端,全掌zoom搭配Posite材質鞋籠和全掌內靴,將包裹和保護兼顧的同時,緩震也提升到最高等級。這雙鞋也直徑仍然被許多購買者所喜愛。
可惜,因為成本問題,Hyperposite系列的發售價都特別高,也因此二代沒有在國內發售。二代之後Hyperposite因為消費者無法接受的價格等問題,再也沒有更新,也算是一種遺憾吧。
Hyperfranchise(2013)
Hyperguardup後繼有人(不知道這雙鞋的請去看中篇)!Hyperfranchise作為外場內線鞋款,的確也是十分盡職。前掌zoom配全掌Phylon是2013年的大趨勢,所以這雙也沒有倖免,而特殊的混合材質鞋面也給人一種“鋼鐵戰士”的感覺。
因為銷量問題,Hyperfranchise也只出了一代。果然是“名字長的孩子運氣都不太好”。
Hyperrev(2014)
Hyperrev的誕生是令人興奮的,2014年推出的第一代採用了全掌zoom氣墊搭配支撐和保護均有保證的鞋面配置,而價格讓這雙鞋成為了當年最受歡迎的中端實戰鞋之一。同時,歐文的上腳和推出PE鞋款也讓這雙鞋有了很大的人氣。
到了2015年,Hyperrev將定位明確地朝向了速度流後衛球員。改成低幫,減重的同時將緩震配置改為了前後掌分區zoom,而鞋面的支撐也只靠Flywire和後掌的TPU支撐條。雖然配置下降了,但是優秀的實戰性能依舊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
去年,Hyperrev2016人氣依舊不減。無論是前後掌貼底zoom的優秀緩震表現,還是一體鞋面的良好包裹感都讓許多後衛球員選擇了這雙十分優秀的後為鞋款。
雖然不知為何Hyperrev系列在2017年沒了音訊(大家看到的那雙叫Nike Rev 17,無論是外形還是配置都不像Hyperrev),但是至今Hyperrev依舊受到許多實戰愛好者的歡迎。
Hyperchase(2015),Hyperlive(2015)
雖然名稱不同,但是這兩雙分別於2015年初和年底發售的鞋款其實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前後輩。共用的大網底路以及Pylon鞋墊緩震足以證明這點。
不過,Hyperchase和Hyperlive其實還是有些區別。雖然大底配置無二,但是相比起Hyperchase網面鞋面+前掌Flywire的鞋面配置,Hyperlive的Hyperfuse鞋面包裹在支撐上更加優秀,也算是做出了有用的改變。
雖然如此,但是因為緩震相比同價位許多鞋款實在太硬,這兩雙鞋一般都會被作為訓練鞋款以及外場鞋款使用(很耐磨,真的)。
至今,到了2017年,Hyper家族只剩下Hyperdunk 2017仍舊活躍於賽場。就像是當年的Force以及Flight家族的興衰一樣,籃球鞋又將進入下一個時代。
而下一個時代,究竟是好是壞,我們都不知道。
只希望無論是實戰鞋還是場下鞋款,一切都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趣。
願Hyper可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