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由 GPD 口袋 PC 聊起,看 Windows 的移動化

近年來,筆記本都朝著輕而薄的方向發展,而表面的尺寸卻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不夠小巧的筆記本嚴格上還算不上是「便攜」的電子產品。試想一下,若將筆記本整體的尺寸都縮小,機身上做得更「便攜」,將會是什麼樣?

除了臺式電腦、普通筆記本、平板電腦外,市面上還有一種 Windows 設備被稱之為 UMPC,正好符合了「真 · 便攜筆記本」這一屬性。

UMPC 全稱為 Ultra-Mobile PC / 超級移動個人電腦,是一種便攜性筆記型電腦,它個頭比普通筆記本要小不少,一般採用傳統筆記本的翻蓋設計,小巧的機身能輕易塞進包包,甚至是口袋裡。前段時間在某平臺眾籌的 GPD Pocket 正是這樣的一款 UMPC,尾巴編輯部正好眾籌到了一台。

GPD Pocket,將電腦裝到口袋中

GPD Pocket 採用了 7 英寸的螢幕,機身表面比 7.9 英寸螢幕的 iPad mini 要小上一圈。小巧的機身採用鎂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蓋面(A 面)無 Logo 的空白設計,在蓋上筆記本蓋時就像是「裁剪版」的小米筆記本 Air。

揭開筆記本蓋, GPD Pocket 螢幕面(C 面)一塊 7 英寸可觸控顯示幕在其中,上下窄邊框的設計,讓它擠進了高屏占比顯示幕之列。

也正因上下窄邊框的設計,螢幕底部過於接近轉軸,轉軸成為了觸控螢幕底部內容時的小障礙。

這一塊 7 英寸的顯示幕擁有 1920 × 1200 的解析度,圖元密度達 323 PPI ,肉眼看螢幕顯示還是挺細膩的,但螢幕發色整體偏冷,亮度也並不算高,著實有些遺憾。

在整體機身的襯托下,GPD Pocket 的鍵盤面(C 面)密佈的鍵盤按鍵顯得相當碩大。而事實上,鍵盤鍵帽並不算大,比市面上大多的筆記本要稍微小些。這樣的設計並不適合捧在手心用拇指輸入,而更適合擺在桌面上像普通筆記型電腦那樣敲打。

GPD Pocket 鍵盤的鍵程適中,但按壓觸底時質地較硬,鍵位回彈相對較軟,總體來說缺乏些許質感,還好適中的鍵程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質感上的缺失。

在那麼小的機身中塞下全套的 QWERTY 鍵盤,GPD 還將一部分按鍵進行了重新排布設計,其中的 Tab 鍵、大小寫鎖定鍵、以及所有的數位鍵,和多個符號鍵都被重新設計。正因這重新設計的鍵盤排布,以我固有的輸入習慣到 GPD Pocket 上就水土不服了。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鍵位重新適應,在 GPD Pocket 上誤輸的幾率非常的高,嚴重影響輸入體驗。

由於小巧的機身限制了鍵盤面的面積,GPD Pocket 並沒有觸控板的設計,而是在鍵盤下方放置了類似 ThinkPad 小紅點的「小藍點」搖杆,但對於我這種極少接觸過小紅點的人來說,它實際的使用體驗不及點擊觸控屏來得痛快。

作為一款 UMPC,GPD Pocket 配備了一枚 Intel Atom x7 系列中央處理器,搭配了 8GB LPDDR3 運行記憶體以及 128GB 容量的 eMMC 存儲。從配置上看,GPD Pocket 與市面上普通的筆記型電腦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GPD Pocket 基本配置參數:

中央處理器:Atom x7-Z8750 1.6GHz

運行記憶體:8GB LPDDR3-1600

硬碟容量:128GB eMMC

圖形處理器:Intel HD Graphics 405 核心顯卡

螢幕尺寸:7 英寸

螢幕解析度:1920 × 1200

螢幕圖元密度:323 PPI

機身尺寸:180mm × 106mm × 18.5mm

機身重量:0.48kg

電池容量:7000mAh

擴展介面:USB 3.0、3.5mm 標準音頻介面、Mini-HDMI、USB Type-C 介面(兼充電介面、支援 DP 視頻輸出)

無線擴展:802.11 a/ac/b/g/n 無線協議、藍牙 4.1

官方售價:3399 元

以 GPD Pocket 的性能,運行 Office 類應用綽綽有餘,而使用 Photoshop、Lightroom 這類較大型的圖形處理軟體時,體驗並不如人意,載入以及預覽修改圖片都要較長的時間。總的來說,以 GPD Pocket 的性能,更適合外帶輕辦公等輕量場景使用,運行大型軟體或是大型遊戲挺吃力的。

既然 GPD Pocket 更適合辦公使用,那麼較強的擴展性也是必須的。GPD Pocket 擁有一個 USB 3.0 介面、3.5mm 標準音頻介面、Mini HDMI 介面以及一個相容 DP 視頻輸出的 USB Type-C 介面。若嫌 GPD Pocket 螢幕太小,還能直接連接上顯示幕、鍵鼠使用。

作為一款可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官方稱 GPD Pocket 最高可支撐 12 個小時的使用。實際上它能支撐我 6 小時左右的中等偏弱強度使用,期間螢幕設置為最高亮度。

Windows 打骨子裡的「

移動心

小巧的機身搭配夠用的性能,使得主攻移動辦公的 GPD Pocket 這類 UMPC 看起來有幾分未來感。

其實 UMPC 並非近年的產物,早在 2006 年,微軟就曾與 Intel 聯合推出支持 UMPC 的項目 – Origami 計畫。加入 Origami 計畫的 UMPC 會採用 7 英寸的觸控屏,搭載 Intel 家的奔騰或賽揚系列 CPU、512MB 以上的運行記憶體以及 30GB ~ 60GB 容量的硬碟;系統層面採用了微軟特殊定制的 Windows XP Table PC Edition,同時支持藍牙、 Wi-Fi 以及乙太網的連接。

在 Origami 計畫推出之初,就有三星電子、華碩以及方正三家廠商推出了相應的產品。其中三星電子認為,Origami 相比當時的平板電腦(Tablet PC),擁有更強的「移動性」和「可連線性」。

但相比起普通筆記型電腦,當時 UMPC 的電池續航能力普遍較低,加上高昂的價格,很難在當時打開市場;另一方面,那個時代是智慧手機起步之時,大環境給 UMPC 帶來了更大的打擊,不久後微軟的 Origami 計畫也隨之停擺,那時的 UMPC 產品也基本退出了市場。

直到如今,得益於更高性能、更低能耗的晶片誕生,UMPC 類產品才再次小規模地發展起來,上面提到的 GPD Pocket 正是其中一款。更強大的性能、更持久的續航、更低的價格,與當年的 Origami UMPC 已是不日而語。

ThinkPad X1 Carbon 2016

惠普 Pavilion x360

放眼當下,整個 PC 市場早已成熟 - 筆記型電腦這一大門類,就有輕薄形翻蓋筆記本、分體式變形本、360° 可旋轉二合一變形本、遊戲本等多種類型;而臺式 PC、一體機甚至是 Mini PC 等門類,都有其各自的受眾群體,自然地形成了其各自存在的價值,並在市場佔有一定份額。

當下 PC 市場百花齊放的局面,很大程度有微軟在背後支撐著。

Windows 10(Mobile),一波三折的微軟移動夢

微軟長久以來有一個「移動夢」,直到 2014 年,納德拉擔任微軟 CEO 後才正式將「Mobile-First,Cloud-First / 移動為先,雲為先」作為微軟公司的發展戰略。

在微軟移動之路中,起里程碑作用的要數 Windows 10 的發佈了。微軟在這一版本的 Windows 作業系統中,將桌面級系統和手機級系統整合了一起,使用了同一個系統內核,使得開發者開發了一個 UWP 應用,就能在桌面端的 Windows 10 系統中運行,也能在移動端的 Windows 10 Mobile 中運行。

而 Windows 10 Mobile 的誕生意味著 Windows Phone 這一系統命名將壽終正寢,取而代之的 Windows 10 Mobile 將肩負更大責任與期望去攻佔這個「移動市場」。

在當時微軟推出的 Lumia 950 / 950 XL 旗艦手機,就擁有一個 Continuum 模式,能將運行 Windows 10 Mobile 系統的 Lumia 950 接到連結了顯示幕、鍵鼠的顯示擴展塢中,變成了一台可實現輕辦公的「電腦」,可在螢幕中運行手機裡的 UWP 應用,這種方式上手簡單,無需進行過多的設置即直接連接使用,向世人闡述了微軟的移動、桌面無縫整合的思維。

但因當時 UWP 應用較少,手機的 Continuum 模式體驗與桌面級 Windows 系統的使用體驗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對於 Windows 10 Mobile 系統本身而言,並沒有致命問題,卻因為外界 Android、iOS 兩大平臺的高度成熟,與內部 Windows Phone 時期用戶流失、生態建設的嚴重滯後,使得 Windows 10 Mobile 在 Lumia 650 系列,甚至是在 HP Elite X3 後至今,就處於停擺的狀態了。

HP Elite X3 後,基本再無新的 Windows 10 Mobile 手機推出,可為什麼還要說是「停擺」狀態呢?

事實上,從前段時間至今,社交媒體上就時不時地傳出有關 Surface Phone 的消息,一定程度地向我們傳遞出 Windows 10 Mobile 未死的資訊,Surface Phone 將承載著未來 Windows 10 進一步移動化太多的可能性。

就在去年的 WinHEC 硬體大會上,微軟就成功地為大家演示了 ARM 架構高通驍龍 820 設備上運行 Windows 10 系統的操作,完美運行 Office、Adobe PhotoShop 等 x86 程式。

高通與微軟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了 Surface Phone 的可能性,未來 Windows 10 將或許能存在於一台手機上,運行 UWP 應用外,搭載 Continuum 功能接入顯示幕、鍵鼠後,搖身變成為一台電腦主機,運行更強大的 x86 程式。

將 Windows 10 融入到 ARM 設備中去,看似 x86 程式更被重視了,而事實上 Windows 10 通用的 UWP 應用,微軟依然沒有放棄,甚至還做了一個新的嘗試 – 不久前,微軟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個新 Windows 10 S 系統,可看作 Windows 10 系統的精簡版本,只支援運行 Windows App Store 中下載安裝的應用,並不支援 Windows App Store 以外的 X86 程式 – 可以把 Windows 10 S 看成是微軟鞏固 UWP 應用地位的再一次嘗試。

目前 Windows 10 S 搭載在國內上市不久的 Surface Laptop 中,且支持一鍵無損升級到完整的 Windows 10 系統。這款微軟出品的

Surface Laptop 也在最近到達了編輯部

,借此機會我也小體驗了一番 Windows 10 S,感覺應對個人的日常工作還是有所不便的。

從微軟最近的種種動作不難看出,微軟想借助 Windows 這一大平臺,從桌面端到移動端,以及移動端到桌面端兩個方向入手,進一步打破 PC 與手機等移動設備的邊界,從而將 Windows 的平臺分裂性弱化,進一步往「移動為先,雲為先」買進。

事實上,微軟「移動為先」的眼光並不局限於 Windows 本身,還在於 Android、iOS 等其它平臺上。諸如在微軟 5 月份公佈的

Windows 10 系統秋季創意者更新

中,微軟將繼續借助 Cortana 這一跨平臺工具,實現類似蘋果 Handoff 的跨設備功能,將支援跨平臺的工作切換、複製粘貼等功能。這也進一步反應了微軟弱化平臺,重視服務的思維。

回到移動化的 Windows 本身,或許 Windows 10 Mobile 未來將不僅僅依賴手機而存在,甚至擴展到運行在 ARM 架構的筆記本設備;抑或者未來 Windows 10 Mobile 的命名不再存在,統一納入 Windows 的命名體系,無論 PC 抑或是手機,都是 Windows 10 平臺的載體。

可以大膽猜想,若 GPD Pocket 誕生在不久後的未來,根據其定位與性能需求或許會選擇能耗更低的 ARM 架構,整機的厚度、重量將會有所縮減,續航能力也更高,而成本也會有所降低。

可是未來尚未到來,未來將如何無人可知。但現在能確認的,是必未來將更加精彩。從眼下能看到的資訊看,微軟為這個融合的生態提供了多種可能,而這個生態將如何持續化地發展,唯有交由微軟的行動以及時間答覆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