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花月季,又稱聚花月季,為現代月季種類之一。耐寒、耐高溫、抗旱、抗澇、抗病,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微帶酸性沙壤土最好。但過多強光直射又對花蕾發育不利,花瓣易焦祜,喜溫暖,一般氣溫在22--25℃最為適宜,夏季高溫對開花不利。喜日照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風的環境,盛夏需適當遮蔭。
多數品種最適溫度白晝15~26℃夜間10~15℃.較耐寒,冬季氣溫低於5℃即進入休眠。如夏季高溫持續30℃以上,則多數品種開花減少,品質降低,進入半休狀態。一般品種可耐-15℃低溫,要求富含有機質、肥沃、疏鬆之微酸性土壤,但對土壤的適應範圍較寬。空氣相對濕度宜75%~80%,但稍幹、稍濕也可。需要保持空氣流通,無污染,若通氣不良易發生白粉病,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對月季花有毒害。
豐花月季在養殖過程中不免會有遭到一些病蟲害的侵害,對於豐花月季的真菌感染防治措施有以下的解釋:
黑斑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達可寧等藥物。
白粉病: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后,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發病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即可,但以國光英納效果最佳。
葉枯病:多數葉尖或葉緣侵入,初為黃色小點,以後迅速向內擴展為不規則形大斑,嚴重受害的全葉枯達2/3,病部褪綠黃化,褐色乾枯脫落。防治以上病害除加強肥水管理外,冬天應剪掉病枝病葉,清除地下落葉,減少初侵來源,發病時應採取綜合防治,並噴灑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殺菌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