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原意大概是這樣的:
與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嬰幼兒相比,人類的嬰兒十分脆弱,其他動物(如馬、牛等),在剛生下不久就能自己直立行走,而剛出生的人類嬰兒,感知覺處於混沌狀態,要呆在搖籃裡相當長一段時間。
剛生下的嬰兒只能看到物體的大致輪廓,聽力上只能大致判斷聲音的來源方向,肢體運動更是“不聽使喚”——當你看到經常孩子的小手在空中“亂舞”,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說明,孩子的感覺發育是需要開發和刺激的,感官遊戲就是刺激和開發孩子感官發展的遊戲。
咋一聽“感官遊戲”這詞,可能你會覺有點高深,實際上所有的感官遊戲都非常簡單,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進行,且不受地點和空間的限制。
◇ 舉一些常見的例子:
嗅覺:“吸一吸鼻子,聞到花的味道了嗎?是不是很香?”
聽覺:“音樂的方向是在哪裡來的?這個曲子是不是很優美?”
視覺:“這個氣球是紅色的,是不是很好看?”
觸覺:“玩具小熊的毛毛很柔軟,你感受到了嗎?”
味覺:“蘋果汁酸酸甜甜的,喜不喜歡?”
……
那麼除了以上提到的,以下幾個地點是和孩子進行感官遊戲的好去處。朵朵小的時候就沒少待在這些地方。
◇ 舉一些常見的例子:
嗅覺:“吸一吸鼻子,聞到花的味道了嗎?是不是很香?”
聽覺:“音樂的方向是在哪裡來的?這個曲子是不是很優美?”
視覺:“這個氣球是紅色的,是不是很好看?”
觸覺:“玩具小熊的毛毛很柔軟,你感受到了嗎?”
味覺:“蘋果汁酸酸甜甜的,喜不喜歡?”
……
那麼除了以上提到的,以下幾個地點是和孩子進行感官遊戲的好去處。朵朵小的時候就沒少待在這些地方。
◆ 海邊
可以說,沒有一個小孩會拒絕玩沙子和水。第一次帶孩子到海邊玩的時候,孩子抓起一把沙,沙子從她的小手指縫中流出,落在小腳丫上,再踢落在沙灘上,這感覺讓孩子驚喜萬分,咿咿呀呀地和媽媽分享自己的快樂。
沙子形狀多變,可塑性大,只要不弄進口、鼻、耳、眼等,幾乎沒有任何的危險性。另外,由於水本身沒有形狀,在玩水的過程中,接觸到柔滑的流動的水,觸摸到不同的水溫,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好的觸覺感受。
◆ 繪本館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繪本館,不妨多帶孩子去繪本館。
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以繪畫為主,僅有少量文字。繪本上五顏六色的圖畫,對孩子來說是絕好的視覺教材。
另外媽媽給孩子閱讀繪本,即時孩子暫時不能理解繪本的內容,但對孩子的聽覺發育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於小的孩子來說,繪本的關鍵不在於用眼睛“品讀”,也可以是聽的、摸的、翻的,甚至咬的。
◆ 超市
僅僅對著一張張蔬菜掛圖、生活用品掛圖來教娃,這樣難免有點“紙上談兵”了。
實際上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所有的生活用品基本都能在超市找到。對於寶寶而言,超市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比平面的圖畫更有趣。
在水果蔬菜區,讓孩子輕輕摸一摸榴槤的“大刺皮”,問問孩子是不是很扎手手,如果感到扎手,摸的時候要輕一點。
來到嬰兒輔食區,讓孩子晃一晃米粉的盒子,聽聽裡面沙沙的聲音,聞聞是否有香味透出來。
再逛到生活用品區,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常用的紙尿褲包裝,這些包裝都是什麼顏色的,孩子最喜歡哪種顏色等。
以上提到的,也許你覺得都不是遊戲,但是在孩子的眼裡這就是遊戲。因為這個過程給孩子帶來了新鮮的感覺,孩子非常願意嘗試和體驗,並且有人陪伴。
所以,當我們在尋思有什麼法子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更聰明時,不妨從細節做起。陪伴是最好的親子教育,讓孩子在你的陪伴中發展自己的各種能力,同時認識這個奇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