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到漢堡,一個國際峰會連接兩個大國,眼看著G20又要開了。
不過就在G20前,一個叫阿福的德國小胖子在微博和臉書因為一封信,也火了。信裡三個字“無現金”,不光讓中國和德國兩國網友燃到,還把德國之聲的記者刺激到了。
因為這名老家在科隆的資深上海洋女婿,去年杭州G20,從上海-杭州挑戰無現金一日遊;今年漢堡G20,他又感覺到了自己和G20奇妙的緣分,於是想到給德國總理默克爾博士寫了一封信,當然不是為了邀請默克爾來他上海丈母娘家做客哦,而是:
“以前在德國,我從來不敢不帶錢包和現金出門。到了中國,我才發現移動支付時代已經不是未來,而是每天實實在在的生活!現
在在上海,無論打出租,或者街邊買瓶水、買朵花,甚至繳水電煤費,我都可以用我的手機付。”
……
總結一句話:
現在是時候德國人也該向中國人學點什麼了。
比如,他們正在打造的無現金社會。
實際上,阿福本身就是一個常住中國的網紅,是一個走在上海,隨處都會有人願意跟他用上海話打招呼的“德國papi醬“。
然鵝,當“德國papi醬“把給默克爾的這封信讀進視頻,卻和他一貫的搞笑博主風首次脫軌了!要知道,在粉絲眼裡,這個快樂的德國小胖子從來-從來-沒有-沒有!像今天這樣!嚴肅過!
或許。是因為以一個德國公民的身份給自己國家的總理寫信,這本來就是一件嚴肅的事兒。或許,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秘密”:中國人正在學習德國的工業4.0,那德國人是不是也該到了向中國人學點什麼的時候了?
就是這封嚴肅臉的信,被阿福曬到了他的臉書、微博和更多網路平臺上,意想不到的是!沒有讓粉絲噴,反而引來了德國和中國兩個國家網友的志同道合的點贊,跨越國界的正能量撲出螢幕,讓阿福始料未及。
看,臉書上在德國的人們是這麼說的:
看,微博上中國人是這麼說的:
what? 都是生來驕傲,為什麼這些個不同兩個國家人,情緒居然前所未有形成了共振?
—這個有趣的網路現象,週末時間也引來了德國之聲記者的關注。記者關心的是,這個上海洋女婿是不是因為怕老婆?於是他採訪了阿福本人,同時找到更多的現在正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
結果兩廂對比,阿福的中國現在時PK留學生的德國現在時,也讓人大跌眼鏡。尤其德國人的回復,真是紮心了呀老鐵!
德國留學生:
來自成都,目前就讀于科隆的童晨說到:“每次我回到中國,都是一種村民進城的感覺。我們留學生管德國的城市叫村子。這種感覺很直觀的……很多德國年輕人沒有移動支付,沒有銀行卡信用卡,只有一本銀行存摺。”
來自廈門,在德國西部小城市波鴻生活的怡婷支持阿福的做法。 她說:“中國特別是在無現金生活這方面是走在世界前沿的。不說支付寶或者微信轉帳這方面的技術了,就連信用卡的使用在德國大城市也不是非常的普遍,這讓我感覺到一種保守消費和發展緩慢的感覺。”
要知道,阿福以前在德國就在銀行工作,每天要在視窗面對很多顧客,深知德國人離不開現金的程度,用他的話說就是:“要是離開錢包,德國人就活不了!”
作為曾經的一個歐洲傳統金融從業人士,通過在中國多年的洋女婿(熬成婆)的生活來看中國的無現金當下,他是這麼看的:“德國人非常保守。我們不認識的東西我們就會懷疑他們是不是對我們有壞處。中國人卻相反,很願意接受新的東西。”
郵件發出去一周多了,默克爾會給他回信嗎?
阿福對德國之聲的記者說,他相信:默克爾的團隊一定會回復他的公開信的。
因為這已經不是杞人憂天:“我真心希望德國人能睜開眼睛看一看中國和美國有那麼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我怕我們再這樣下去就不是世界經濟第三名第四名而是第二十名三十名了。”
舉個例子:2016年,中國大陸已經有7.31億線民,相當於歐洲人口的總量,其中95%會通過手機上網。一項最新調查顯示,70%的中國大陸線民表示自己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現金。支付寶更是提出,用五年時間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而相比中國近幾年飛速推進的移動支付增長,類似於德國的很多歐洲國家都還停留在傳統的紙幣加硬幣的現金時代。
或許, 正在中國無現金社會的速度中,既享受又刺痛,這才是德國愛國主義青年阿福,一定要給總理默克爾寫信的根本原因。而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便利,理應是地球公民共同的利好。
從杭州到漢堡,G20中國經驗值得複製。
親愛的默克爾總理,你會不會給來自中國的洋女婿阿福回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