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 100 年後,「布包」這個詞還會不會出現在漢和詞典裡;也不知道本公司的帆布包會進化到什麼程度。但如果在100年後,手工職人還可以持續以這樣形態工作的話,真的會很感激。”
京都是日本傳統文化極為豐富的城市,實力保留了許多百年前的建築,當然也有眾多傳統產業。而「一澤帆布」就是起源于這個傳統城市, 創立至今,堅持不在網上售賣,堅持不開設任何分店。立足於這裡,並在這裡傳承。
作為日本京都的名物之一,素有京都愛馬仕美譽的一澤信三郎帆布包袋,花樣不多,設計簡單,但選料嚴謹,手工細緻,有各種尺寸和顏色可供選擇,用上好幾年仍歷久彌新。
在古雜貨店裡,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帆布包,你或許會看到包上的標籤“信三郎帆布”、“一澤帆布制”、又或是“信三郎布包”,老闆說,其實他們都是一家子出來的。
一澤家第三代社長過世後,家族也陷入遺產分割糾紛,幾兄弟的官司一打就是近十年,品牌分拆、職人離巢。 直到2009年,在自家工房服務了二十多年的一澤家四代三子:一澤信三郎最終贏下官司,重整旗鼓,信三郎帶領原班職人重回老鋪原址,並在同年將三個牌子合為“一澤信三郎”。
一澤帆布的創始人是信三郎的曾祖父:一澤喜兵衛(Ichizawa Kihee),他老人家十分喜愛新事物,所以首次使用了縫紉機制作工具包。
這種厚帆布縫製的包深受工人、木匠、管道工、藥劑師等人的青睞,攜帶工具十分耐用。而一澤也將他們店鋪的名字印在布袋之上,隨著自行車的普及,帆布袋本身也充當了活體廣告。
20 世紀初,憑藉優異的承重能力與外形結構,成了一澤當時的招牌,一澤信三郎帆布只是做送報送牛奶用,卻陪伴著日本人走過了二十世紀。
1937年開始,一澤開始加入了時裝的元素,以自身的手工藝風格得到了大眾認可,現在成為日本人和國外遊客都喜愛的包袋,立足於京都名牌。
『一澤帆布』從未追求流行,不曾改變過製作手法與工序,而是隨著時代的更迭,不疾不徐與之並進。
店鋪的現址就在110年前起家的地方,位於京都知恩院前。橫向展開的二層小樓是40年前建造的。 雖不是大規模,但是世界唯一的理念根植在一澤職人們心中,希望通過慢工手作的一針一線,讓每位客人感受到每一個布包,隨時間累積的精神和手藝。
在這個不大的小店裡有上下兩層,京都典型的木結構老樓,小工廠也在左近。 百年老店一澤無論帆布還是做工,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人手裁剪帆布,縫邊,錘釘,壓肩帶,一隻一澤的包,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傳說中的工匠,以自然為美的理念,使用天然材料製成帆布,所有的工序都由手法熟練的職人完成。
帆布,每1平方公尺8盎司以上的,棉和麻編織而成的厚實編織品,雖然堅固,但又重又硬,是很難處理的一種素材。一澤信三郎先生曾說:“正因為難處理才開啟了公司事業的開端。”
只採用上等天然材質,從棉/麻帆布、天然植物染、對縫線材質、金屬零件地講究,到防水處理等工序,每個傳統制程的細節都經過了,千百次的嘗試、調整找到最適合的方式,謹守“堅固耐用”、“簡單不膩”的原則,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一澤信三郎帆布』的工房就在距離店鋪不遠的街巷拐角處,一幢緊湊而低調的獨棟小樓。 工房裡現有工匠職人80多位,年紀最長的已經70多歲,最小的22歲。職人們兩兩一組, 每天全手工限量製作布包。
由於帆布厚且硬的特質,比起普通的製作流程,在裁剪之後和上縫紉機之前,必須多出一個由木槌捶打成型的工序。
據介紹,對於一澤家的專業職人來說,從圓木樁走到縫紉機這個面對面的距離所需要,時間是——十年。
每年都有來自日本各地的職人,為了走進一澤家的工房在努力,帶著對『一澤信三郎帆布包』百年傳承的景仰,帶著對技藝的執著與愛。
有人稱一澤信三郎帆布袋是:“京都愛馬仕”,因為它就像愛馬仕的手袋一樣,一經買走終身保修。 無論是親自到店,還是郵寄上門,一澤家都會根據包損壞的程度進行評估,提出修補方案和報價,溝通後沒有問題,就可以給帆布包又留下一個“獨特印記”了。
當被使用了幾十年的帆布包們,磨退了色,磨壞了角,被送回店裡稍作休整,曾經硬朗的布包不僅柔軟了許多,也增添了專屬的、時間的、人情的味道。
一澤信三郎說,在這個只追求快速的現實社會,這些美好的堅持,更需要被珍惜。
他們不放棄任何一個袋子他們還說:在你準備拋棄你的袋子之前,請與我們聯繫,看是否能夠修復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