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孩子3歲前跟誰睡,竟影響一生的性格!

孩子從小跟誰睡,心理上就會跟誰更親近,對於誰的行為習慣、性格特徵也就模仿地越多,長大後性格也就更接近誰。所以說,孩子的睡眠跟性格的形成有關,特別是孩子3歲前跟誰睡,竟對孩子一生的性格有著重大影響

1

前幾天,優媽跟范老師(心理諮詢師)聊天時,討論到一位媽媽的求助信:

我老家是小縣城的,現在跟老公在城裡上班。之前因為工作忙,孩子斷奶後一直留在老家,奶奶帶著,跟著奶奶一塊睡。

現在孩子3歲半了,我跟老公也有了點積蓄,就把孩子跟奶奶一起接到了城裡來。可是,孩子現在不大接受我,白天跟我玩得挺好,可是一到晚上還是跑到奶奶房間睡,怎麼哄都哄不回來。

後來實在沒辦法,我就跟孩子約定:週一到週五跟奶奶睡,週六、周天跟我睡。她答應得好好的,可一到週末又不願意了。

現在真的很惱心,又很內疚,感覺我這個媽媽當得真失敗……

2

其實,有類似煩惱的家庭,應該不在少數,特別是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雖然每一位媽媽都希望夜夜擁孩子入眠,可是由於工作繁忙、產假短等原因,不得不將陪娃睡的工作交給老人。

另一方面,老人們出於對年輕媽媽的關心,也常主動承擔起哄娃睡的任務,只為讓媽媽睡個好覺,儘快恢復身體。

其實,無論哪種原因,都是出於一家人對孩子的愛,誰都沒做錯什麼,只不過並不知道母親的陪睡對孩子的重要性。

3

從小跟媽媽睡的孩子,性格更優秀

人在受到驚嚇的時候,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媽呀”,幾乎沒人喊“爸呀”“奶奶呀”,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跟媽媽,在身體和心靈上有著天然的聯繫。當孩子還在腹中時,他跟媽媽是一體的,子宮裡那種黑暗溫暖、羊水環繞的環境,讓孩子感到無比的安全。

當孩子出生後,脫離了子宮環境,就需要通過媽媽的愛☆禁☆撫、擁抱、肌膚接觸來重新獲得安全感。媽媽陪伴孩子入睡的過程,也是母子間交流情感的最佳時機。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卻能夠咿咿呀呀地回應媽媽,這說明孩子內心愉悅,有很強的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非常非常關鍵,帶著安全感長大的孩子,心中有底氣,因而自信心更足,人際交往能力也更強,能很好地融入集體。

4

母嬰關係不良的孩子,內心孤獨、冷漠

記得優媽上大學的時候,每逢寒假,大家都歸心似箭,早早就備好回家的禮物和車票,甚至臨走的前天晚上都激動地睡不著。

但我們宿舍有一個離家很遠的女孩,每次都不急著走,也不像我們那樣激動。更不可思議的是,如果家裡不給她打電話,她一連2月都不會主動往家打一個。

我們收拾行李時,問她為什麼還不收拾,她一臉風輕雲淡地說:“你們到底急什麼呀,回去不也就那樣?不到一星期就得挨嘮叨,還是在學校多清淨會兒吧!”

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大學生,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是由母親親手帶大的。

5

孩子跟老人睡,影響心智發育

一位很迷信的老鄉告訴我:人跟人在一起,他們之間的元氣會在彼此間流動,最終趨向于每個人都平衡。老人元氣弱,孩子元氣旺,如果老人帶孩子睡的話,就會無意中“竊取”孩子的元氣,不利於孩子健康。

當然,大家聽個新鮮就好,別當真。

其實,老人跟孩子一起睡,確實對孩子不太好。不過不是什麼“竊取元氣”,而是因為:老人上了年紀後,呼吸系統、身體機能會發生退化,呼吸稍急促一些,從而獲取更多氧氣,排出更多“廢氣”。如果孩子經常睡在老人身邊的話,不但氧氣搶不過老人,還會被迫吸入很多“廢氣”,對身體的發育是有一定影響的。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媽媽陪睡,也不建議跟孩子頭靠頭挨得太近,因為也會發生上面提到的潛在危害。

6

不要太早分床、分房

有的人,想多陪孩子睡,卻因為生活原因不能如願;有的人,有條件多陪孩子,卻整天想著跟孩子分房。

確實,分床睡也是很多媽媽非常糾結的問題。不過大家需要明白一點:分床、分房是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時間點。只要孩子能在3~10歲這個階段完成分床就可以,而不是說一到了3歲就必須分床。

孩子對媽媽爸爸都有依賴感,只有睡在媽媽爸爸身邊才是最踏實、最有安全感的。年齡太小就把孩子趕去獨自睡的話,孩子會因內心孤獨、缺乏安全感而養成咬被子角、吮吸玩具等不良習慣,不利於心理健康。

所以,3歲前,媽媽們睡覺時儘量多陪在孩子身邊;3歲後,如果孩子對分床很抵觸,那就不要硬逼迫孩子。有時候順其自然,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分床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孩子是投奔父母而來,不是投奔爺爺奶奶而來。孩子出生後,雖然身體跟母親分離了,但是心靈仍跟母親緊密聯繫在一起,急切地需要母親的擁抱和愛☆禁☆撫。

在孩子身心最脆弱的三、四年裡,如果媽媽能陪伴在孩子身邊,就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給與孩子強大的內心力量,讓孩子在未來的成長中,積極地融入到夥伴中,融入到社會中。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