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面對孩子,請收起那可怕的“家長欲”

義大利導演費裡尼說,全世界的孩子在五歲以後送到幼稚園就被扼殺了。雖然可能有點極端,但卻不得不認同,中國的教育從幼稚園開始,就讓孩子變得不像一個孩子。

人越長大,越是一個變麻木的過程。不看天,不看星星,不看花,也不看樹,腦子裡更多想的是掙錢、當官。

法國的著名風景畫家柯羅晚年曾說:“我每天早上醒過來向上帝祈禱,讓我像小孩一樣天真地看世界。”

當我們的歲數越大就會明白這句話,孩子們都是我的老師。

1.家長要克服“家長欲”

要讓孩子有獨立思想,首先家長要克服自己的“家長欲”。現在的孩子很辛苦,一天到晚被逼著學鋼琴、古箏、英文……這是很可怕的情況,他們長大了會恨家長,說自己沒有童年,一天到晚在上課。

其次,家長有一個需要克服的趨勢,那就是把一個孩子當孩子。他是他自己,有他的才能和愛好,只是你一時看不出來。有些家長會問孩子應該怎麼學畫。其實問題不在這裡,而在於他是否瞭解他的孩子,在於他是否冷眼觀察孩子——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這時教育就開始了。家長最要緊的是冷眼看,然後帶著孩子走向他感興趣的地方,而不是強行帶他去他討厭的地方或者沒感覺的地方。

2.對低年齡的孩子說概念,非常有害

13歲以前的孩子,不要跟他們解釋什麼是“美”,什麼是“古代”和“現代”這類概念,如果帶他到博物館去,就不要對他解說,他聽不懂,並且會厭煩。就是讓他看,如果他實在不想看,就帶他出去,他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不要太早灌輸這麼多詞彙給孩子。

有的孩子半大不小就能說會道,可說的全是大人教他的詞,一點也不像孩子。尤其是春節聯歡會上的孩子,或者一些比較優秀的被選出來的孩子,滿口空話、假話,這說明我們的概念教育開始得太早。

孩子10歲至15歲的時候,家長要特別觀察,看他們到底喜歡什麼,對什麼有極大興趣。如果這個時候,他正好喜歡畫畫,喜歡音樂,喜歡寫作,或者喜歡科學實驗,家長就要帶他到好的環境耳濡目染,並且周圍有同樣喜好的孩子,這點對孩子非常重要。

至於所謂的概念性東西,差不多要到初中以後孩子才會開始對這些感興趣,才有理解力和判斷力。

3.身教大於言傳

在世界各國博物館,你總是看到兩種情況:一種是大人抱著嬰兒在逛博物館,其實嬰兒在睡覺,但我覺得這個教育非常好。帶孩子到很嘈雜的飯店或商場去睡覺和在博物館睡覺,感覺是不一樣的。

第二,國外中小學生會全班去博物館,不是流覽,而是有專業的老師在那上課,學生很自由地提問。但在國內,我經常看很多父母帶孩子去博物館、美術館,大人自己也不太喜歡,但覺得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就帶孩子去,這個是最可怕的。

對小孩而言,身教大於言傳,如果父母真的很愛這件事情,小朋友得到的訊息是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很多時候是父母讓孩子彈鋼琴,自己根本不聽音樂。

4.不要小看孩子的潛力

不要太控制小孩看什麼書或者不看什麼書。他當然會亂看,拿到手的或拿不到手的都會看,或者有些孩子完全沒興趣看,有些則沉迷在裡面,大人不需要太在乎這件事情。學齡前的孩子看的東西,到了學齡後會自動消失,就像出麻疹一樣,忽然就不愛看了,轉而看更高級的東西。

有些事情大人不要太擔心,也不要太關心,由他去,到一定的時候會消失的。

有一種習慣在你看來不是很好,你要去掰它,一切都起於“掰”,有時候就會掰壞了。當然也不能縱容孩子,不能過頭,有些事情會自動消失,也會自動生長。

5.對孩子喜歡做的事少囉嗦

國外幼稚園老師如果覺得小朋友畫的一幅畫不是很好,他會說that is interesting,“有意思”。儘量不要對小孩說出價值判斷的詞,大人說好或不好,對或不對,都是在扼殺小孩。

13歲以前的小孩,在繪畫上或任何文藝興趣上不要多說,孩子要做就讓他做,少囉嗦。如果孩子沒有得到認可,他看到畫作對比後沮喪時,就讓他去沮喪,因為他第二天醒過來又好了,他有很頑強的動物本能,這時不需要家長去引導。

國外幼稚園老師如果覺得小朋友畫的一幅畫不是很好,他會說that is interesting,“有意思”。

儘量不要對小孩說出價值判斷的詞,大人說好或不好,對或不對,都是在扼殺小孩。13歲以前的小孩,在繪畫上或任何文藝興趣上不要多說,孩子要做就讓他做,少囉嗦。如果孩子沒有得到認可,他看到畫作對比後沮喪時,就讓他去沮喪,因為他第二天醒過來又好了,他有很頑強的動物本能,這時不需要家長去引導。

不要小瞧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比你想像中的要堅強獨立的多。

關於如何更好的做好家庭教育這一塊,小編為爸爸媽媽篩選了4本書,希望能在教育孩子上提供幫助。

推薦理由: 這本書從各個角度出發,如培養男孩的獨立性、責任感、情商、財商等等,結合男孩普遍、典型的問題,闡述了“不吼不叫”的教育精髓,而且還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書中提到這樣一句話:“好媽媽不吼不叫,才能讓男孩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才能讓我們瞭解男孩神秘而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只有真正走入男孩的內心,贏得他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薦理由: “陪伴教育”專家劉稱蓮將自己陪女兒走過青春期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明白對眼前“來得偶然,去得必然”的孩子,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盡其當然,順其自然”。因為所有教育的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全地離開我們的懷抱,在外面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推薦理由: 本書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開創了中國家庭教育研究及寫作的新局面,改寫了中國家教書一直以來經驗性、說教性的低端形象,學術化與通俗化並存,已成為中小學老師及年輕家長的必讀書目,影響了整整一代年輕家長的教育觀,且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

推薦理由: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秘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反而可以讓他們有安全感。本書值得所有父母思考和學習。

這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你將被世界媽媽的教養智慧震撼!

你苦惱的親子教養問題,看世界媽媽怎樣輕鬆破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