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如果你家孩子將要或正在學習才藝,或者孩子已經在才藝學習上受挫,這份“線路圖”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1942年,有一位老頭自信滿滿地拍著胸脯跟眾人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在我設定的環境裡生活,我能把他們任何一個人養育成任何專家……”,眾人都“扔雞蛋”:“我噗!誰願意將親生兒女給你去做實驗啊?”這位老頭叫華生,是20世紀傑出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1965年,有一位冒失的匈牙利年輕人跟他的烏克蘭女筆友第一次約會,就風風火火地跟對方說要生6個小孩,並且要把孩子們都養育成像“莫札特那樣”的孩子,這位可愛的女筆友叫克拉拉,是一位老師;冒失的年輕人就是拉斯洛.波爾加,一位猶太裔匈牙利心理學家。克拉拉欣然接受了這種“不按常規出牌”的求婚。著名的“波爾加實驗”(美國心理學家艾利克森研究論文中有真實記載該實驗)從此拉開序幕,雖然這對夫妻的做法一開始得來無數冷嘲熱諷。
婚後這對特別的夫妻生了3個女兒。爸爸拉斯洛將自己知道的所有心理學知識一股腦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結果,三位女兒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看看她們的傲人戰績:
大女兒:4歲第一次成為象棋冠軍,15歲成為國際象棋一流高手;
二女兒:14歲在世界盃國際象棋一舉奪魁;
小女兒:15歲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特級象棋大師。
從此,波爾加三姐妹成為神話一樣的存在。
在這個心理學實驗面前,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偶然或碰巧養出一個天才,而是三個孩子都在父親的計畫下實現了預言。這個“亮瞎眼”的教育成果吸引了心理學領域和教育學領域專家們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結合了社會上的傑出人物,規劃出了一張傑出人物路線圖(來自《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幼兒說演繹成兒童版,並整理出兒童才藝學習線路圖,幫助父母們用在孩子們技能技藝的培養上,共分為4步驟:
▷步驟一:培養興趣
孩子的興趣,可以是父母“發現”的,也可以是“培養”的。
拉斯洛.波爾加給大女兒製造了一場“偶遇”:
把一枚國際象棋放在大女兒每天必翻的抽屜裡,眼尖的女兒發現後嚷嚷說要玩,“波爾加實驗”正式啟動。後來二女兒、三女兒陸續出生,拉斯洛.波爾加用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了兩個小女兒的注意力。這位老爸故意讓大女兒關著房門在一個房間內練棋,兩個小女孩常常把耳朵貼在門外聽,她們不知道姐姐在裡面幹什麼。有一天一位小女孩終於忍不住問爸爸:“姐姐在裡面幹什麼?”老爸故作神秘地說:“玩一種有趣的遊戲,只有懂下棋的孩子才能玩!”兩個年幼的孩子一聽雀躍不已,說無論如何也要學棋。
我們父母在培養孩子興趣的時候,或許會經歷無數次的“偶遇”才能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一開始的興趣可能還不能推動年幼孩子主動投入。那麼父母便要想辦法讓孩子的興趣更濃一些,就像在一碗湯上面“加料”。如何做呢?有三點:
1)讓孩子在浸染中“玩”
超級馬里奧Mario Lemieux,冰球傳奇人物,幼年對冰球有興趣,父母甚至讓孩子拿著廚房勺湯的勺子推瓶蓋當打冰球玩;傑出跨欄運動員David Hemery,童年時父母給喜歡在家裡的書堆中跳來跳去的他買了個彈簧高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父母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在浸染中“玩”。
2)薰陶
歷史上很多優秀的畫家童年時期都被父母帶到畫展參觀,傑出的音樂家也常被父母領到音樂廳聽音樂,舞蹈家幼年時或許經常偷偷溜進劇院看別人練舞,除此之外就是這些父母本身就是學某種藝術的,比如這些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常在家彈鋼琴。而拉斯洛.波爾加的做法是,動不動就帶孩子們到象棋俱樂部溜達,經常每週兩次。
3)同伴效應
想起了上周我兒子的故事:學騎兩輪自行車學了兩個下午毫無起色,學溜冰因為有小表哥一起學,兒子看到小表哥不用扶欄就能站立,他瞬間也不用扶了。超級馬里奧從小有兩位哥哥一起玩冰球,波爾加三姐妹一起玩棋,莫札特從小有姐姐一起練琴……有小夥伴一同參與,孩子會更投入和執著,興趣也會更大。
▷步驟二:認真面對
孩子在找到興趣時,往往並不能認真面對,也不知道會堅持多久,因為他們未找到能產生持久效應的心理動機。如何才能讓孩子認真面對呢?有兩點:
1)用成就感驅動
有些孩子跳舞時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會覺得很美,繼而會跳得更起勁;有些孩子看到視頻裡自己擊鼓的樣子很帥,便會敲得更歡……這便是成就感帶來的內心動機。成就感會給孩子帶來愉悅感,這種愉悅感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比跑完步後的感覺更滿足,將驅使孩子繼續努力和投入。
2)父母的鼓勵、旁人的認可
鼓勵是一股清泉,會給努力投入的孩子帶來慰籍和動力。“孩子,你跳舞進步了不少,簡直像一個小小的邁克傑克遜”;“這孩子學鋼琴很認真,彈得也好”……同其他父母一樣,波爾加三姐妹的媽媽克拉拉被人形容是”賽場裡最著迷的觀眾“。帶著父母和旁人的認可,孩子會更加認真地對待。
▷步驟三:全身心投入
1995年,神經學家GottfriedSchlaug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那些7歲前開始學音樂的孩子,他們才有機會成為音樂家,因為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使他們大腦中的胼胝體比其他普通的音樂人士大。也有生物學家說,孩子在8歲後由於臀部和膝關節會鈣化,不利於芭蕾舞練習……所以父母們珍惜年幼孩子們大腦快速的適應能力、體能和好奇心是一件好事。
但就像幼兒說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芭蕾女王安娜.巴甫洛娃那樣,10歲才開始練芭蕾,她雖然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成功了,保羅.布拉迪在32歲才練成跟莫札特那樣的高音能力。所以,父母一旦確認了要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便要讓孩子全身心投入,無論多晚,一切還有機會,只要願意付出時間積累。因為時間積累,才能把孩子感興趣的某一種才藝變成給孩子帶來自信的才藝。(詳見上一篇文章裡的“努力程度與未來掛鉤”的小提琴實驗,或者輸關鍵字“小提琴實驗”也能瞭解該實驗。)
▷步驟四:鼓勵創新
在熟練的“土地”上開出創新之“花”。最讓人煩的練習便是,那些讓孩子學習某些技能或技藝沒多久就讓孩子創新的老師,因為孩子基本功未扎實便鼓勵孩子創新,會讓孩子很難受,並且還會讓孩子厭倦。任何優異的創新都是在熟練的基礎上產生的,熟能生巧便是孩子學習技能技巧的最高境界。
最後,拉斯洛.波爾加在“波爾加實驗”中還配合了一份孩子能力培養清單:
可以說,拉斯洛.波爾加給孩子們的是一個綜合素質的培養。
值得一提的是波爾加夫妻養育孩子的亮點:
1、原則:嚴格+尊重
拉斯洛.波爾加有一句名言是"讓孩子們嚴肅地玩",夫妻倆對孩子們有規矩,每個孩子都需要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但夫妻會尊重各個孩子的意見和看法,波爾加三姐妹的媽媽,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這一點跟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培養了6位博士兒女)的家庭育兒原則,嚴父慈母式的教育是相似的,也被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稱為最有效的家庭教養方式。
2、給孩子專業的教導
拉斯洛.波爾加國際象棋水準不高,但他懂得給孩子們找專業的老師。他會在孩子們練棋時觀察每一位教練,及時為孩子們調整適合的老師。老師足夠專業,才能訓練出擁有優秀技能的孩子。
3、不扼殺孩子愛玩的天性
拉斯洛.波爾加沒有把孩子培養成隻懂下棋的機器。他的三個女兒不僅要做家務,還養兔子、鴿子和小狗,常參觀各國博物館,除了學象棋,孩子們還學外語、數學和其他文化知識。波爾加三姐妹每次練棋,旁邊都總放一個可愛的毛絨小獅子,因為小獅子會讓她們“更勇敢”。這樣的孩子會成下棋機器嗎?這樣的孩子很可愛很懂生活好嗎?
當然,也有一種父母把培養孩子跟暴力培養混淆了。這種父母每天會用棍子繩子恐嚇孩子,威迫利誘孩子硬著頭皮投入,剝奪孩子任何生活樂趣。這樣的培養毫無疑問會扭曲孩子的心靈,這種父母不是在培養傑出才藝的孩子,而是在製造心理障礙者。
傑出是一種技巧,所有孩子都可以掌握,只要父母懂得正確的方法。或許,我們今天已經幸運得到了!
本文關鍵字:才藝學習、技藝技能、興趣培養、親子育兒、幼稚教育、家庭早教
幼兒說的作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二胎媽媽、專注親子心理學,從兒子的故事書模仿來的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