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948年12月【Jack Birns】
上海·1940年代【Google】
北平·1948年11月【Jack Birns】
北平·1930年代【Morrison, Hedda】
服飾是市民心態的一個重要載體,它的變化直接體現著社會與習俗的變遷。辮子剪去了,封建服制取消了,多種服飾文化一時間紛然雜出。“西裝、東裝、漢裝、滿裝,應有盡有,龐雜至不可名狀。”
北平·1930年代【Morrison, Hedda】
重慶·1941年2月 【Carl Mydans 】
重慶·1941年2月 【Carl Mydans 】
昆明·1928年【亞東印畫輯】
天津·1917年【Monique Jaques】
民國初期男子最時髦的配飾就是一副金絲邊眼鏡,大城市裡的洋行高級職員帶一副金絲邊眼鏡當然是氣派非凡,並成為他們身份的標誌性象徵。手杖更與眼鏡、懷錶一道,裝飾著留學歸來或者文明人士的虛榮世界,甚至令一些闊家小姐忍不住也要女扮男裝時髦一下。
天津·1917年【Monique Jaques】
威海·1937年【Morrison, Hedda】
駐外使館文職官員,買辦商人,留學生等喜愛穿西服。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民國時期的服飾,代表了新舊文化之間的強烈衝突,具備了典型的時代特徵,也對後世的服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平·1930年代【Morrison, Hed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