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路
連續陰雨天,悶熱潮濕的天氣有很多,在這樣的天氣裡,幹透澆透的法則似乎變得不適用。
不澆水不行,一澆水就把整盆土壤弄得濕答答的,很久也幹不了。
如果能只倒很少的水進去,然後整盆土壤就變得潮乎乎的。這該如何是好啊?
有些養護經驗的花友都知道,潮土其實是個好東西。因為潮土有幾個讓肉肉很喜歡的特性。
首先是有水分在裡面,這就代表肉肉能喝到水,根部不會因為缺水而乾枯。
第二,水分含量恰到好處,讓土壤不會過濕而變得不透氣。
第三,可以讓水處於有但是不太夠用的狀態,激發肉肉的儲水和防曬本能,讓肉肉變胖變美。
那麼潮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狀態的土呢?
首先是土壤要有潮濕度,抓在手裡有明顯的潮濕感。然後就是土壤顆粒之間不會因為水分而互相粘連,攥成團後一鬆手就會立即散開,抓過土壤的手上不會粘上土壤碎屑,輕輕拍打雙手後不洗手別人也看不出你剛剛抓過土。
不同成分的土壤,潮土狀態時的含水量是不一樣的。比如黃泥土,總是會處於要麼是泥巴(濕土),要麼是板結的幹粉末(幹土)的狀態,保持潮乎乎的狀態非常短,所以黃泥不是合適的養肉植料。而純粹的沙子也不容易呈現出潮土的狀態,細沙一澆水就會互相粘結在一起,沙雕就是這麼做出來的,而太粗顆粒的沙子則只能靠沙粒表面粘一點兒水,很快就恢復到全幹狀態了。
很多花友對於潮土的理解都比肉肉真實需要的潮土濕度大一些。如果把一個濕度計埋在潮土中,濕度計應該顯示出70%~80%的濕度來。如果埋在土壤裡的濕度計顯示的濕度已經100%了,那這個潮土就太濕了,起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了。
我們經常聽說潮土上盆這個方法。
為啥要潮土上盆,而不是上盆後再澆水呢?是因為澆水想要澆出潮土效果來,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們就可以人為的把土壤拌濕,然後上盆,給新上盆的肉肉創造一個潮乎乎的土壤環境。
通過邊攪拌邊加水的和麵式的方法,我們可以把任何成分的植料變成潮土,這非常簡單。但是上盆以後,想要再次創造潮土就非常不易了,因為你缺少了攪拌這個手段。
和過面的花友都知道,往麵粉裡倒水後,如果你不去攪拌它,水並不會慢慢浸潤麵粉,而是會一直聚集在你倒水的地方,形成一個水窪,而其他地方的麵粉則還是全幹的。
麵粉不吸水嗎?顯然不是。是因為麵粉的顆粒非常小,這就使得超多的麵粉顆粒具有極大的表面積。水的表面張力就會限制住水的流動,讓水分不會浸潤麵粉,而是讓水聚成水滴。
碎屑太多的土壤,比如泥炭土就是類似於麵粉的形態,這讓你沒辦法通過少量澆水的辦法把土壤變成潮土。
另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是淘米做飯。一鍋底全幹的生米,只要往裡面加入少量的水,很快所有的米都是濕的了。
大米的顆粒大小合適,不僅不會限制水的流動,而且還促使水膜沿著米粒之間的縫隙蔓延開來。不過生米並不吸水,所以水分都聚集在米粒之間了。
這種情況就像弄濕的沙子一樣。要麼太濕了導致米粒粘在一起,要麼水太少了不能長時間保持潮乎乎的狀態。
我們期待的潮土實際上更像是煮熟後的米飯(假設米粒和米粒並不會黏在一起的情況),米粒之間並沒有水分存在,但米粒內部存有大量的水。隨著水分的蒸發,米粒內部的水則會不斷的釋放出來,讓整碗米飯在很長時間裡都可以保持潮乎乎的狀態。
所以,如果你想要通過澆水的方法創造出潮土來,那麼就需要土壤滿足兩個重要條件。
第一,碎屑類的植料不能太多,這會影響水分在土壤中浸潤的能力。泥炭、椰糠(長纖維的椰棕要好很多)、草木灰以及各類顆粒植料的粉塵都算此類。
第二,土壤中的顆粒必須有有內部孔隙的,這樣才能將顆粒之間的水分吸收掉,避免植間水將顆粒粘連起來,把土壤變成濕土。赤玉土、植金石、鹿沼土、輕石、矽藻土、火山岩等都屬於此類植料。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土壤總是需要很大量的水才能讓花盆的每個角落都有水分的話,就說明土壤的碎屑太多了。只要加入上面提到的那些內部有空隙的顆粒植料,都能顯著改善土壤不容易被浸潤的情況。
資深肉友常常大力推薦的赤玉土,就是一種非常容易變成潮土的植料。
手頭有赤玉土的花友可以一起來做個實驗,用小黑方裝一小盆赤玉土,然後在表面澆上一點水,不用很多。然後靜靜等待10分鐘,把赤玉土倒出來。你會發現整盆赤玉土都處於一種很均勻的潮濕狀態了。這就是赤玉土這種懶人土壤的好處,你想澆透它,沒問題,你想讓土壤變得潮乎乎,也沒問題,那就少澆點兒水就好了。除非你每次澆水的量太少了,否則並不會出現那種澆不透水就上濕下幹,根系朝上生長的狀況。
赤玉土真的是很好的東西,調配土壤配方的時候,吸水、保水的能力可以用赤玉土來做個對比。有自己配土的花友,如果你不確定你的配土夠不夠好,也可以拿來與赤玉土做比對,就能很容易的判別出你的配土的水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