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小孩喊一百遍都不動,原來是沒有用對方法

先來分享一個身邊朋友成功的例子。多多現在4歲多,今年9月就要上幼稚園中班了。上了小班,多多和多多媽媽都有了很多收穫。多多在小班受到的教育主要就是: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多多媽也深刻體會到一個孩子自己能夠服務自己的重要性。經過一年幼稚園的生活,多多學會了自己穿襪子,衣服,褲子;自己刷牙、洗臉;自己吃飯;不小心掉在餐桌的飯自己收拾。多個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孩子做的越來越好了。

但是,最近多多媽媽發現,早上叫多多起床後,讓他去刷牙,老是叫不動。喊上一百遍也沒有用。吃飯,收拾玩具,洗澡,等等,總之除了玩,重複的叫都不行。有點時候甚至多多媽媽都忍不住打。出手打,多多媽媽自己心裡很不舒服。一來怕對孩子以後產生影響,二來多多媽自己一天的好心情也受到了影響。

最後多多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獎勵政策,看上去是獎勵政策,其實是“懲罰”政策。多多媽把多多所有的玩具收拾並封起來,每天拿出來一個玩具,做得好就可以玩,做得不好就不能玩,喊一百遍都不動,就“丟掉”這個玩具。這個方法用到現在,效果都不錯。

不少爸爸媽媽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這孩子怎麼就喊不動呢?”“我都說了一百遍了,你怎麼就不聽呢!”怎麼樣說孩子才願意聽,願意改呢? 如果孩子還小,不懂道理,要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已經懂道理了,教育太多不但沒有用,還會起到反作用 。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跟成人溝通,都要恰到好處。嘮叨就是一種反復、單調的刺激,無異於“疲勞轟炸”,往往會引起孩子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孩子對嘮叨的反感超出大人們的想像,我們大人可以設身處地為孩子想想,互換下位置,去體驗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變嘮叨的習慣,注重教育的質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應”的警戒線。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如果外來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使人感覺不耐煩,甚至產生心理逆反。

批評也要講究方法。 一天內的批評不能太多。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切忌東拉西扯,把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都翻出來,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過多、過高,孩子會覺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個你也會嘮叨別的,索性讓你說個夠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對當下問題,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

嘗試用表揚代替批評。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這點做的都是很不錯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只要發現孩子比以前有一點兒進步了,都要給予鼓勵,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個掌聲、一句鼓勵、一個大拇指。

適當的時候讓孩子體驗犯錯誤後的後果。多多就體驗過玩具別丟掉的經歷,雖然媽媽會選擇一些多多並不是太喜歡的玩具作為犧牲品。但是當玩具丟掉後,多多知道了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下次再碰到相同的事情就不會再犯了。

當然每個孩子成長經歷不一樣,所處的時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還不能正確理解爸爸媽媽的意思,有的是還不懂道理,有的是嬌氣......。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爸爸媽媽要仔細關注自己的寶寶。別的孩子適用自己的孩子不一定適用,爸爸媽媽要根據原因,找出對策。

最後貼上和多多的對話。“阿姨要寫一篇如何對付寶寶叫很多次,都不做事的文章。寶寶你覺得什麼方法有用”。“丟玩具,打也可以”。“打寶寶,寶寶會痛怎麼辦”。“我會聽話,不打我。有些寶寶丟玩具也不聽就只能打一下了”。“講道理怎麼樣,可以吧,多多“。”很多寶寶講了也不聽的“。

真是十分可愛的孩子,在我們感覺對他們無計可施,疲憊不堪時,都不忍心放棄的可愛孩子。爸爸媽媽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